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5-05-30武雁
武雁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将小学数学学习看作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要将其视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要摒弃原有的封闭式课程,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促使他们的思维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进而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而小学低年级又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我们要抓住小学生外显性的情感特征,从激发其学习兴趣入手,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历和体验知识学习的过程。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这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1)创设操作情境。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弱,越是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十分注重直观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将教材中抽象的叙述转化为直观的演示,并且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感官与情感的驱动下愉快地获得知识,这不仅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各自查出25根小棒,学生们开始一根一根地数起来,很快地一堆堆儿小棒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为了培养数感,让他们体验到“数”就在身边,对数产生亲切感,我启发性地试问学生:“老师十分相信你们数的都很准确,但是怎样摆放才能更好地让其他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你面前的小棒的确就是25根呢?”经过思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5根5根地数,然后摆放成5堆儿。”“可以10根10根地数,然后摆放成2堆儿,在旁边另外再摆放5根”……这些想法让我感到十分高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我又让学生摆出32根,64根……创设这样的数学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学具在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教学中类似这种拼一拼、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的动手操作训练,为学生将来接触乘法奠定了基础。
(2)创设音画情境。多媒体进入课堂后,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一份亮丽。一个集图、文、声、像、动为一体的教学课件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而且能够在愉悦情景和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水平。
实际上,在激发小学低年级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或者创设竞争性情境,给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等。但是,无论是创设哪一种教学情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巧借生活素材,实现认知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这些生活现象,让生活与数学对接,通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感知数学,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真的离不开数学,最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學当中,我创设了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通过轮番演练和集体讨论,同学们不但学会了比较,而且还掌握了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再如,学习“加减混合”时,我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编写应用题,列举生活当中孩子们所熟悉的实例,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进行演算,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即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潜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要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兴趣的培养到潜能的开发,都要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其中鼓励学生质疑,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善于围绕知识设置疑问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探讨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顺应小孩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每节新课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时要给学生操作要求,即看清题意,想一想,根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学生说出或算出24+9=33,老师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摆时让学生想一想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然后怎样,让学生到台前展示。通过探究,观察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4和9加起来是13,又可以捆成一捆和3根,加上原来2捆所以是33根。学生完成后,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这样就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在指名学生汇报,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体,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结束语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教会了教师们要“扬弃”习惯的教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看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多地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也应在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流畅。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