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眼睛在人物画中的传神作用

2015-05-30王楠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中国画眼睛

摘 要: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作为一门具有很强技巧性的学科,国画经过岁月的洗礼,有较多的划分方法,而人物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枝干,要创作一幅形神兼备的人物画,除了经营位置,用墨设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物眼睛的描绘。在中国人物画中,对于眼睛的刻画是一个重要而值得研究的命题。

关键词:眼睛;传神论;表达方式;中国画

一、早期人物绘画眼睛的表达方法

顾名思义,作为中国传统画科的重要分支,人物画最注重的就是对人物的面部和肢体形态的刻画,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写形,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动作等细节,而这其中眼睛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一双眼睛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千变万化的情绪、情感甚至是人生经历,对于眼睛的刻画描绘是人物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成语叫做“画龙点睛”,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用以比喻画家的技艺高超,也从侧面阐述了眼睛在一幅画中的重要性,表明对于眼睛刻画得优劣与否是评判画的好坏的标准之一。此后东晋著名画家、早期理论家顾恺之则更好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过:“四体妍媸,无关于神明,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之中。”这句话是说人的躯体是有形的,没有什么特别微妙的地方,而人的“神”是无形而精妙绝伦的,人的眼睛里所传达出来的情绪,是任何肢体动作都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眼睛”在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纵观中国画历史,许多画家都对此进行过探究,比如说:吴道子、梁楷等。吴道子在眼睛的处理上,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形式和风格,据史册记载,吴道子在画人物画时,总是将眼睛放在最后,当把其他的细节处理完毕后,他会将画挂起,细细揣摩画中人物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最后在眼睛部位圈点,便使画中人物变得极为传神。

无独有偶,宋朝写意大师梁楷画人物画时,也极为重视眼睛的刻画,作画时没有多余的勾染,每次落笔都精确到位,他画眼睛时,多使用勾和点的技巧,用笔勾勒出眼睛的形状,最后点出瞳孔,这种方法与他整体绘画中“简笔”的创作方法相呼应,成为一大亮点。

人物画的难点在于“点睛”,而这其中传神的关键又在于瞳仁。在创作人物画时,眼睛往往是重头戏,在作画时,勾勒,淡墨分染,浓墨复勾,每一步都不能马虎,要使画中人顾盼生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画人的眼神,要达到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就好像画中人正深深地凝视着你。

早期人物绘画中,虽然并没有系统对“眼睛”的画法进行论述,但却在艺术作品上有了具体的体现,在对眼睛的刻画上,画家各有自己的一套手法,但是却殊途同归,注重“传神”,在眼睛的处理上,或许简单,但绝不呆板。

二、以顾恺之为例,分析对眼睛描绘的重要性

眼睛是窥探人们心灵的窗口,不论一个人的自制力有多强,但是他都没有办法掩饰自己眼中的情感,眼睛刻画得好坏,成为了评判一幅画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西方,罗丹大师对于乌东雕像的评论:“他钻凿了那眼珠,在那上面他添上了又有神韵又微妙的笔触,在闪耀和晦暗之间,仿佛眼球上闪射着亮光。而且这些脸上的眼光多么有变化,伏尔泰的慧黠,富兰克林的淳朴,米拉波的威严,华盛顿的庄重,乌东夫人的愉快温婉,雕塑家的女儿和那两个逗人的小勃龙尼亚的调皮。对这位造像家来说,眼神的表现就占了神态的一大半。”无独有偶,鲁迅先生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这样说过:“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由此可见,描绘眼睛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都可见一斑。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顾恺之为例,一斑而窥全豹,深入分析眼睛描绘的重要性。

(一)顾恺之与他的“传神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玄学的盛行,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文人们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发展的空间,从而转向探究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顾恺之“传神论”应运而生,绘画也随之转向传神,从起初简单的图案形式和画面表达转而上升到表现人的深层精神。

顾恺之(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多才,长于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称,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也是最早的美术理论家,顾恺之的画论和他的作品一样突出,他在绘画领域提出了“传神论”,其现存的画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在这三篇以及《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著),《晋书·顾恺之传》(唐朝房玄龄著)等书中,就第一次明确提出绘画重在“传神”、“写神”、“通神”的观点。由此可知,传神论最初是针对人物画所提出的,顾恺之认为塑造人物,不能仅仅满足于描绘出所看见的人物形态,而是要进一步刻画人物的特征和精神内涵,为此,他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了“传神”的概念。

顾恺之画论很注重眼睛的传神作用,在《画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全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也。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这段话更好地说明了绘画的最终目的是传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人物眼睛的描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阅历和气质,也可以窥探出一个人的内心和灵魂。眼睛是人的关键部位,也是在创作人物画时的关键节点。对眼睛的描绘要精确,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任何一个细节没有注意,那么可能所表达出的神情就会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眼睛在人物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顾恺之十分强调在一幅画中的眼睛的表现。

(二)顾恺之作品分析

作为东晋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顾恺之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一生留下不少作品,最著名的画作当属《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全卷共三部分,描述了曹植和洛神凄美的爱情故事,表现出曹植与洛水之滨的恋人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却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和哀伤。整幅画作布局精巧,人物安排疏密结合,将一连串的场景,在一幅画卷中展示出来,用极富有装饰性手法处理背景的山石树木,使画面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又能突出主体人物,表现出人神交融,似梦似幻的情境,堪称“瑰宝”。

作为传世佳作,《洛神赋图》最受关注的艺术特点就是人物的描述,画中人物秀骨清相,刻画细腻,正符合顾恺之以描绘对象客观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思想情感、生活情调、论传神的得失来衡量画的成败的理论。

《洛神赋图》中,除装饰性背景外,人物作为主要部分被刻画得极其精妙,其中神情柔婉的洛神以及脉脉含情、气质高雅的曹植堪称一绝,而纵观全画,会发现顾恺之在眼睛刻画处理上更是传神,如,曹植在侍从簇拥下,站在岸边凝视洛神时,画家故意把一干侍从的眼神处理得程序化,有点呆板,由此衬托曹植喜不自禁,惊讶却又专注的眼神,展现其内心的激动,其后到诸神游戏的一卷时,画家将众仙女刻画得栩栩如生,或是嬉戏,或是翱翔,只有洛神心事重重,其后洛神离开,在梦幻的神话世界中,曹植的眼神再次变化,流露出茫然若失,恋恋不舍的哀怨之情。在这幅长卷中,画家通过对人物眼神的深入刻画,反映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将曹植的惊艳和痴情,洛神的倾心和犹豫,以及终将分离时二人的哀伤和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其中,对于眼睛的细致描绘居功至伟。

三、中西方绘画中眼睛表达方式的对比

美术门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为全世界所共有的,众所周知,中西方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有很大不同,西方的油画更注重写实造型手法,注重“再现的艺术”;而中国画,更偏向笔墨意境,更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起源于西方的油画,有悠久的历史,盛行于古典时期,油画人物对于眼睛的刻画在早期的研究不多,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达芬奇对光影以及明暗进行了深入研究,且在《蒙娜丽莎》上采用“明暗法”,将眼睛处理得极为细致,其后,伦勃朗、安格尔等画家在此基础上继续钻研,无论是从明暗、光影,还是色彩上,都有更多样的尝试和更丰富的理论。

所以,为达到更深入的研究,特将小汉斯·霍尔拜因的《理查德·索斯韦尔爵士》和曾鲸《王时敏小像》进行对比。

作为文艺复兴时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的小汉斯·霍尔拜因一生中完成了很多优秀作品,在眼睛的塑造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如《理查德·索斯韦尔爵士》,画中爵士侧身而坐,在眼睛的表现方式上,霍尔拜因用高超技法给予眼睛极为丰富和逼真的表现力,他的肖像画大部分使用正面采光,弱化明暗,强化线条,在色调上虽然有高度的概括性,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同层次和空间上的色调是有区别的,他擅长用黑白色的强烈对比塑造眼睛,并着重表现内眼角,以增加写实性,这种对于细节的处理,让他作品中的人物眼神显得平静淡泊,但是却更能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和西方注重写实不同,中国画更追求内在精神,如曾鲸的《王时敏小像》,画家用简洁干练的线条勾勒出画中人,寥寥数笔干脆利落,凸显出王时敏的沉稳内敛,而在眼睛的处理上,只是简单地用墨勾勒,虽然没有表现出透视或者是明暗,但是却显得更为和谐,表现出人物的神韵。

四、结语

国画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艺术理论和语言,我们对其研究时,不能只照搬前人的思想,而是要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不但要讲究创新,也要注重对比,既要传承,又要发展,我们应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发扬和传承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裴楷.世说新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3]顾恺之.画品[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4]李俊主.从“画眼睛”到“画眼睛”[N].中华工商时报,2012.

[5]张克平.西方现代肖像画[J].世界美术,1994,(04).

[6]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7]邱紫华.东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

王楠楠,江苏师范大学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中国画眼睛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图案的艺术表达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