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筑音终渐离
2015-05-30婷婷花下人
婷婷花下人
他独立深宫,着一袭白衣,只为此生最后一曲。指尖抚摸着那陪他度过乱世风云的筑,他已不是当年无忧无虑的少年。
百步青衫,人声渐稀,如今在高渐离心中只残留着那些故人的影子,他为了片段的回忆而活,直到此时才发觉回忆终究是回忆,逝去的人永远不会再回来,正如此刻他的心,已随着年少时的筑音渐渐远去。
宫人匆匆的脚步声似乎在提醒他死亡的来临,他抱着灌满铅的筑,缓缓走向嬴政的寝宫。在路的尽头,等待他的是早已写进史书的命运。
那时正值暮春三月,他于市井之上结识荆轲,两人无话不谈,相识恨晚。他习惯了与荆轲在一起的日子,举手投足间皆是与旁人没有的默契。
清风依旧,伴着淡淡花香,他击筑,他舞剑,一剑一筑让他们暂时忘却了人间是非,忘记了身处乱世。他们谈笑江湖,过着快意的日子。
两人常在巷口饮酒欢唱,我自倾杯,君且随意。酒尽之时,两人也曾抱头痛哭。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他多想停留在这一刻,永远不要看着眼前的人离去。
他堂堂七尺男儿,为荆轲流泪,心也为他滴血。因为他知道荆轲是刺客,他无法阻止他要走的路,无法打消他的执念。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这个好友与他渐行渐远。
他不明白荆轲为何要答应太子丹去刺秦。嬴政虽是暴君,可毕竟与他们这些百姓无关,嬴政一死,天下必乱。
他只想平平淡淡过完此生,至于天下苍生,与他这个琴师毫无关系。那时的他并非冷漠,只是自私。
高渐离虽不能理解荆轲的选择,但他还是坚持为他送行。
那年寒秋,易水之滨,清冷的气息回旋于碧蓝苍穹,他为荆轲击筑送行,没想到竟成永别。
那天荆轲仰天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他望着荆轲越走越远的背影,自始至终荆轲都没回头。
高渐离远远望着那个身影,希望荆轲可以为他停留,可他终究没有停下,孤单又执着地远去。
筑声越来越轻,直到荆轲的身影消失在他视线里,他才缓缓放下竹尺,抚摸着筑上的细弦,无语凝噎。易水寒怎敌他的心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他真的不会回来了。
得知荆轲已死的消息时,他如旧时那般静静哼着那首曲调。音律回旋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年繁华的燕国小巷。
他呢喃着故人的名字,荆轲、太子丹、秦舞阳,这些人都已远去,听说太子丹被父亲追杀,身首异处;秦舞阳被嬴政处死;荆轲……他不愿去想,因为心会痛。
夜未央,他缓缓合上眼,断了这一世的红尘旧念。故人走的走,散的散,他不得不改名换姓,寄人篱下做别人家的佣保。
可他不想这般苟且偷生。于是,那天在主人家的宴席上,他故意漏出破绽,让人看出他是精通音律之人。而后,他经常出入各种高官贵府,击筑唱歌,闻者皆称赞不已。他这般出入人前,为的就是让嬴政发现他。
终于,他的目的达到了。那夜,嬴政派人把他“请”入咸阳宫。嬴政熏瞎了他的双眼,却蒙不住他的心,锁住他的手脚,却困不住他的梦。
他已经一无所有了,亦不惧怕嬴政,自燕国灭亡的那刻起,他的希望与光明便已不复存在。该怕的是嬴政才对,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他抱着仅剩下的残筑走进咸阳宫,空荡荡的巷子里无人为他送行。昔日的门客也都刻意避开他,他不禁感叹世态炎凉。
恍惚间,他想起了那日易水之畔的离别,想起了英雄末路的无怨无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荆轲那般待他,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高渐离。
他从容地走着,看不见这里究竟有多奢华,可黑暗中能感觉到这里充满了熟悉的味道。这座大殿上,荆轲来过,他的血就溅在这里!这里每一块砖瓦都在提醒他,荆轲就命丧于此,死不瞑目。
那一刻,他明白了荆轲刺秦的意义。有些事情无论对错,结果如何,都是一定要去做的。易水送行之日,荆轲分明知道这一去必死无疑,可还是选择去面对。今日的他正如昔日的荆轲,明知是绝路,却还要走在路上,绝不回头!
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日夜,可他已失明,只能凭借宫人的脚步声来判断时辰。他这般卑微地活着,仅仅是为了一个目的,那个与荆轲一样的目的。
他负着沉重的筑登上高台,风起,衣衫飞扬,一如他往昔的潇洒。如往常一样击筑,并无异样,只是今日的曲子暗含着说不清的愁绪。
忽然,他愤然起身,将那灌满铅的筑向嬴政砸去。伴着筑毁弦断之声,他露出了微笑。嬴政的生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结局是死却偏要一试。
自踏入咸阳宫那日起,他就没打算活着离开,来这里只为求死。
他没有荆轲那般好的武艺,没有太子丹那样的谋略,到最后也不过是个乐师,他唯一能做的便是放下尊严向宫人讨要废弃的铅。
他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刀剑刺心的那一刻,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他虽不是君王,却有兼爱天下的决心;虽不是侠客,却有壮志凌云的勇气;虽不是英雄,却有救众生于水火的心愿。谁是谁非真的已经不重要了,他从未后悔踏入这片土地,亦如他从未后悔认识荆轲。
他的一生如同高渐离这个名字一般悲伤,渐闻渐远,渐疏渐离。
昔日筑声,终成绝响,一纸史书是谁还在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