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15-05-30王竞野
王竞野
摘 要: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客观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是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广场的营造上渐渐发展成了固定模式,城市与城市间的各种建筑、各种空间,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度。在城市空间的营建上,过分追求营建的速度,而对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越来越少。而以城市空间中的广场为载体,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地域文化特色这一元素到广场设计中,不仅可以使逐渐消失的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给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关键词:城市广场;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在中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其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一,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延续性。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各个地域的文化形态在这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数地域文化的命名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秦”“蜀”“楚”“吴”“越”等,其后诸侯国灭亡了,但作为文化形态却各自继承延续至今,长期影响着当地的人们。
第二,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地域文化是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文化产物、社会习俗、生产劳动方式等。多个不同的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性,古代交通的不发达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产生了不同文化形态的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特色,如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汉文化、岭南文化等。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性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政权动荡不安时期,各地人群的迁徙流动,使文化习俗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宗主地区的文化包容外来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的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
第四,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广泛性。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劳动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在语言、饮食、文化、习俗、建筑等方面都表现不同。
(二)城市广场
1.城市广场的概念。城市广场就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城市广场的功能与作用。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最直接的体现,从人的需求出发,城市广场需具备休闲、娱乐、观赏、活动等基本功能。城市广场作为都市的开放空间,人们交流沟通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旅游的景观节点。
城市广场是历史的见证。拿破仑和雨果都曾将城市广场比喻成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不仅仅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的发展,建筑的变迁,历史的沉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广场都伴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着。广场上的建筑群不断地更新发展。使得它成为了历史变迁的见证人,每一个广场都有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广场上发生的事件、历史都会被记载和传递。
城市广场是城市发展的体现。在中国广场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它对中国城市的布局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自古,中国的广场就是以市井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广场是从国外流传至中国的。但随着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城市广场的建设有了很快的突破,不再是一味地复制照搬国外建筑,有了自己的建筑特色与文化体现,融入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如上海的博物馆建筑风格,成为上海的地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广场,也是每年国家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广场不仅具有聚集、休闲、纪念的作用,它还是城市文化的宣传者。
(三)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
广场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形设计、绿化设计、水体设计、地面铺装设计、景观小品设计。
1.广场的地形设计。城市广场中的地形设计很重要,地形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广场形态的完整性、功能的合理性等。地形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设计,而是城市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适应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人们生活活动特点,要与城市的宏观发展相协调。在广场地形的设计中,会遇到土质恶劣的地形,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建立在原有的地形条件下,采用适宜的手法,处理各种难点,达到合适的广场地形建设模式。
2.广场的绿化设计。城市广场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不同的广场的性质。如商业建筑前的广场绿化,主要是起着遮挡、隔离等作用;纪念性广场,绿化要求严肃整齐、雄壮,大多数为对称式布局;交通广场绿化主要是可以疏导行驶车辆,行人有序通行,保证交通安全。根据面积大小,决定广场的植物的种植分配。
(1)广场绿化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来设计。植物品种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从而达到最佳的美化效果。
(2)广场绿化设计要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特点,尽量减少大规模的土方工程。绿化中的植物应尽量采用四季常绿、适宜当地环境的树种,可以有效弥补广场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3)广场绿化设计最大的作用是美化环境,将原有自然美的空间环境进行再设计,将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要注重主从搭配、远近搭配、对比搭配等设计手法的运用。
(4)广场绿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贴近人们的生活,要根据人需求进行合理设计,通风、日照、光线、隐蔽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
3.水景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最能反映都是文明的开放空间。如果我们把水景作为实体要素放置于城市的广场中间,可以发现,任何广场与水景形体都具有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水景是图形,广场空间则是背景。水体在广场上的形态是通过边界的围合而形成的。就此看来,水景的形态一定要符合与广场的和谐关系。
在广场环境中,人们最关注的是视觉空间环境内所赋予自己的视觉冲击力与接触实体的程度。在广场有限的空间里,我们无法制造宏大的山水之境。因此,在广场中,要将有限的小空间,利用不同的手段,展现宏伟的气势,以达到延展空间的效果。
4.地面铺装设计。地面铺装是广场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提供活动场所,铺装的设计要适应市民多种多样的活动需求。适宜的铺装设计既可以有效地烘托环境的氛围,又能表现出广场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以很好地呈现广场的文化特色。
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一)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价值和意义
1.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价值。中国近几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中国的城市化高速发展,繁荣的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城市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但城市化改造带来的国际现代化使得城市逐渐失去原有的地域特色。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具有国际现代化,甚至以某些西方建筑为模板,完整复制在中国建筑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发忽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充斥着现代的气息,地域文化的身影荡然无存。但地域文化需要我们在现代的社会中继承与发扬,合理运用到我们的社会建设中去。引进外来文化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也不可忽视,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我们更加应该强调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融入富有地方性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得我们的城市景观可以在众多城市景观中独具一格、不可替代。
2.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意义。城市特色是城市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居民素质的综合反映,保持和塑造城市特色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当以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融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化风格,体现出当地的发展前景和艺术追求。将传统文化反映到广场景观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塑造创新民族特色,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赋予景观思想,城市就有了灵魂。城市地域特色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已有的历史文化,而是继承和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文明需求。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保护地域文化,保持地域文化特色景观的延续性,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广场文化的体现
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广场环境的营造,在景观、绿化、建筑、景观小品、水体照明的搭配,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开放性空间——城市广场。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城市所在地域的气候、代表性的植物,参与其中去,有助于城市广场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
通过对城市广场的特色文化的挖掘,可以创造出令人们喜爱、感到亲切城市广场,使人们置身其中,感受城市中细腻的文化痕迹。设计中将这些进行巧妙的构思,体现出理想的观念,引起人们的共鸣。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广场景观,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时代的进步,逐渐消失的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不仅给居民创造了满足需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并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设计可以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认,以及激发人们建设家园的热情,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广场的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城市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开放性的休闲场所。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高楼耸立,让人们回到从前的生活环境是不现实的。人们现在的生活压力过大,渴望有这样一种开放空间释放压力,在这样熟悉的环境氛围中使人们的舒适度更加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钢.地域城市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
[2]邱建.景观设计初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刘志强.景观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