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挝佛寺建筑艺术

2015-05-30邓海霞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佛寺老挝佛教

摘 要:老挝佛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传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它除了承担佛教教义的教化功能,还承担了诸如议事召集、寄老托孤、焚化安放逝者等社会功能。佛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建筑体现了老挝悠久的佛教历史传统,切合了现代社会村民自治管理的功能。

关键词:老挝;佛教;佛寺;建筑与装饰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是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其国土与我国接壤。老挝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分,13到18世纪属于澜沧王国,之后受暹罗和越南入侵,其后又一度沦为法国、日本、美国的势力范围,直到1975年老挝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由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一、老挝佛教传统

老挝大多数居民信仰上座部南传佛教,只有山区少数民族信仰原始宗教。佛教传入老挝以前,老挝人信奉神教和婆罗门教。14世纪中叶,老挝历史上著名的昭法昂王统一老挝,建立了澜沧王国,从此把佛教定为老挝国教。16世纪初,老挝国王将《三藏》从梵文翻译成老挝文,此后老挝佛教发展很快,还一度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之一,修建了许多寺庙。17世纪,老挝国王设立僧官制度,僧人可以介入政治,甚至在宫廷担任要职。18到19世纪由于老挝遭受外来侵略,佛教势力随之削弱,许多寺院被毁、佛像被劫、僧侣遭到杀戮。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又使老挝佛教出现了复兴的气象,老挝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佛教组织机构,整理出版了佛教典籍,并恢复以寺院为主的巴利文教学的教育中心制度。1961年,老挝宪法规定佛教为国教。1976年,老挝独立后,成立了老挝唯一的佛教组织——老挝佛教联合会。

老挝政府大力倡导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协助宣扬佛教教义,劝导官民信奉佛教,重要的佛教仪式,老挝政要都会参加。政府每年给宗教部一定预算,各宗教组织按信仰人数的比例来分配预算,国家大力发展佛教特色旅游,许多古老的寺庙得到整修扩建,新的佛寺也在村村寨寨中不断地建设。在佛风沐浴中的老挝安静美丽,别有特色。2013年6月,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阮次山专程赶到老挝,和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高端对话。阮次山谈到对老挝的感受之一就是老挝虽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国家安宁,百姓平和,幸福感强。宋沙瓦·凌沙瓦则用佛教传统和佛寺文化对老挝民族的教化来作答,充分肯定了三宝在老挝社会、政治、生活等各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老挝佛寺建筑历史

佛教给老挝城市建设以及建筑带来深刻的影响。老挝全民信教,佛寺众多,有着悠久的佛寺筑造传统和精巧的佛寺建造技艺。老挝建筑宏伟、历史悠久的寺庙主要集中在首都万象、老挝世界文化遗产古都琅勃拉邦以及沙湾那吉、巴塞等主要大中城市。

老挝首都万象,有大小佛寺上百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563年塞塔提拉国王建立的玉佛寺。这里曾供奉从老挝古都琅勃拉邦迎来的玉佛,后寺庙被毁,玉佛被泰人携走。现存仿曼谷风格的大殿是在法国资助下重建的,被辟为老挝历史博物馆,收藏老挝各个时期文物多件。玉佛寺主体建筑——大殿,宏伟壮观,三层重叠坡屋顶,檐角高翘,犹如巨鸟展翅高飞。台基由红色砖石铺就,门阶和护栏装饰有湄公河蛇神那伽的灰塑。宽阔的回廊环绕宫体,高大华美的墙柱支撑殿体,回廊内各安放着多尊姿态优美的黄铜佛像。入口的木板门扉上雕刻着神态各异、服饰不同的天神立像。整个大殿挺拔俊逸,高耸入云(如图1)。

万象最伟大的佛寺是“塔銮”。塔銮是老挝历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老挝的国家象征,供奉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塔銮高达45米、共有三层塔基,底基长69米、宽68米,为三层四角形基座,台座周围环绕着24瓣大型莲花瓣;第二层长宽均为 48米、上有30座高3.6米的小塔,象征佛祖的30种恩德;每个小塔内置有一座重约60克的小金塔,第三层为主塔、长宽均为30米,主塔矗立在半圆形的台座上,塔上部为圆形,塔尖如锥,高耸人云,塔顶镀金,整个塔身通体金黄,精致华美(如图2)。

老挝的古都琅勃拉邦也有多座宏伟庄严的佛寺。其中香通寺最为古老,香通寺内主要建筑大殿(如图3),具有16世纪典型的老挝建筑风格,佛堂屋面为三重循式,分为上下五段,立面呈“人”字型,坡度很大,凹曲成柔和优美的弧线,几乎延伸至地面,体现了老挝佛寺造型的高超技艺。坡顶覆盖深红色长方形瓦片,四面飞檐。墙内外装饰有雕刻和彩绘。最引入注目的是两南外墙面上的“生命之树”镶嵌画,彩色琉璃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五彩缤纷、令人震撼。

三、老挝佛寺建筑特色

老挝佛寺建筑特色鲜明。老挝的寺庙大都以自然村为单位,一村一庙,所需费用由村民自愿出资。即使很贫穷的乡村,也要建房作为拜佛的场所。老挝全国的佛寺由居住在万象的最高宗教首领领导。每省设一个教区,由僧长领导本教区的寺院和僧人。每个县、区、寺院也都有类似的组织。老挝从上到下笃信佛教,百姓不遗余力把寺庙装饰得金碧辉煌,所以寺庙一般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

老挝寺庙一般建在村子的旁边,北向,呈长方形,有宽敞的空间场地,热带植被较多。寺院建成后,百姓多集中在寺院附近建房,慢慢寺院就成为整个村寨的中心。寺院的大小规模不定,但空间一般较宽阔,建筑物之间隔开距离较大,常以佛堂为中心,灵活布置法堂、鼓楼、僧寮、塔、佛亭以及摆放各种佛像和栽种各种热带植物等,历史悠久的寺庙大都种植有菩提树和老挝国花占芭树等。佛寺四周用低矮的围墙与外界隔开,墙内则摆满了村民保存骨灰的小塔。山门大小随意,以方便出入为原则。建筑物门前一般摆放护法神兽塑像,在门楣和扶手装饰湄公河蛇神那伽图案。在远离佛寺中心位置的某一角落,还有专门供焚烧尸体用的炉房和简易的苫棚,供村民举办下葬仪式。由于僧侣饮食都是由村民供给,因此较少有斋室、厨房等生活辅助设施。

老挝佛寺建筑的屋顶十分独特,大多数是重叠式的,这适应了热带雨林地区独特的气候,可以遮挡强烈阳光和暴烈的雨水。通常以二到三层的重檐式坡屋顶居多,按结构可分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曲线重叠式坡屋顶;一种是直线重叠式坡屋顶。重叠式坡屋顶可高可低,有的拉伸极低,几乎接近地面。屋顶装饰有美丽的边线,檐顶装饰有类似鸱吻的纹样,重檐式屋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而又灵动多变的感觉。

老挝寺院的建筑装饰色彩以金黄、正红为主,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华丽感。另有土黄、淡黄、褐红、浅粉等暖色调,不加装饰则为纯白和石灰色、显得妩媚温柔而又自然。佛寺的每一部分都装饰得非常精细,门窗、廊柱、栏杆、穹顶装饰有繁复的花纹,镶嵌有五彩琉璃、螺钿,绘制有精美的佛教图画、雕刻有各种镀金的人物花鸟等。佛寺建筑在开阔的空间上,掩映在丰富的热带绿色植被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凸显了老挝的宗教文化和传统建筑特色(如图4)。

四、老挝佛寺建筑分类

老挝佛寺大都建筑规模不大,建筑类型也较少,一座典型的老挝佛寺一般包括佛堂、法堂、佛塔、钟鼓楼及僧寮等建筑结构。

(一)佛堂

佛堂是寺庙最重要、最核心的建筑。一般建在寺院的中间位置,周围空间较大,佛堂是信众供奉菩萨,和尚早晚功课和民众祈福还愿的地方。佛堂规模大小不定,从形制上看是长方形,可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过渡空间,有透空的回廊;后一部分为内部空间,有围墙、门、窗等。但有的窗子只起装饰作用,不能打开,所以佛堂内部光线都很幽暗,需要点燃香烛或电灯来照明。佛堂内部的前台供参拜佛祖使用,供奉镀金佛祖和大小护法塑像,旁边还有仪仗、佛座、佛幢、经幡、供品等陈设。梁柱及围墙上则遍布反映佛教故事及教义的璧画(如图5)。

(二)法堂

法堂的规模比其他建筑要大一些,因为它是汇集众人的地方,村民议事或佛教节日期间的宗教活动一般都在此进行。法堂通常三面透空,只一面有墙,楼屋一般要架高约1米,并且靠墙一边要抬高30厘米设台,以便僧侣宣教和用餐。早期法堂采用木制结构,以木板铺设地面。现代法堂则常采用钢筋水泥构建,铺设易于清洁的石材,顶面和廊柱藻饰繁复(如图6)。

(三)僧寮

僧寮是僧侣们生活起居的地方,一般位于寺院的旁边,但没有规定一定要建在哪个方向。小的寺院只建一栋,大的寺院则根据需要来建。建筑风格较为朴素,建筑材料一般就地选取。从平面布局来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空间:卧室和客厅。卧室宽大,可自由隔开。客厅可作为和尚集体活动和会客的场所。现代寺院特别是万象地区,新建的僧寮,多采用现代材料、现代手法,为节约用地,常常做成多层建筑,并增添现代化的洗浴设备等(如图7)。

(四)鼓楼

大部分寺院都建造有鼓楼。鼓的作用在于报时和召集信徒。鼓楼一般设在院子的一角,规模不大。鼓楼由四根柱子支撑,不设围墙,十分通透。上有屋盖,用以遮蔽太阳和雨水。鼓楼按楼层可分为一层式、两层式和三层式,分别放置木钟、铜钟和大鼓。大鼓一般被放置在高处,这样敲鼓的声音就可以传到尽可能远的地方,方便村中居民听到,集中到寺院议事或举行宗教庆典活动(下图8)。

(五)山门

山门装饰较灵活,在造型方面有的复杂,有的简单。寺院山门按规模可分为两种:一是大门,设在主要入口,宽约四到六米,净高约四到五米;二是小门或次门,一般设在旁边或后边,具体按照寺院的地理环境来安排。老挝寺院的大门明显留有孟高棉和印度建筑艺术特征。古代的大门,多用石材建造,上刻佛教题材及老挝传统艺术的花纹。体型高大厚实,有很强的雕塑感。造型上则借用了传统佛教艺术形象,如佛塔、相轮、塔针等。现代佛寺山门建造则不拘小节,常常采用现代材料筑造,并结合老挝传统样式和色彩(如图9)。

(六)佛塔

“塔”为梵文的音译,意为坟墓,原来为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舍利的建筑,后来信徒们为了纪念佛陀,就建造各种各样的塔,另一方面塔也代表菩提树,象征它永远跟佛陀在一起。老挝最伟大的建筑“塔銮”传说就葬有佛祖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上下贯通连成一气,不可分割。塔基呈正方形,高度约一米左右,四面建有佛龛,可置佛像;塔身多为圆形,呈葫芦状,有的还刻有浮雕和彩绘;塔刹由逐级变小的相轮堆积而成,最上为塔针。塔刹多为金色,塔身可以通体金黄,也可以为白色,白色塔身天长日久会侵蚀成灰黑色,更显古朴自然(如图10)。

在老挝,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塔。在寺院院子里或沿着围墙,通常有不同规模的塔,一般是用砖、水泥建造。这些塔的用途是存放亡者的遗骨。小乘佛教信徒死后实行火化,由亲属检回遗骨收好并存放在寺院里。体量大点的,装饰得繁复一点的佛塔一般是社会地位较高或财力雄厚的逝主。小型的相对简单点的佛塔是普通村民的。由于老挝没有专门的殡仪馆和大众墓园,也没有专门的民政部门负责管理这类事物,一般百姓死后就由家属在所属村的寺庙举行丧葬仪式,由寺庙高僧负责超度亡灵,并在寺庙专门辟出的火化台中火化,等骨灰冷却后放入罐中,随后埋入地下并在其上修建漂亮的小塔,塔身贴上逝主的照片,标明身份。 所以在老挝佛寺中的偏僻角落,常能看到各种各样小塔,并由亲属供奉香水、鲜花和饭粒。

当然老挝佛寺还有其他各种配属建筑,如藏经阁、佛亭、佛蓬、焚化炉或露天焚化坑等,视自然条件、大小规模和社会功能需要而灵活建造。

老挝佛寺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传播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它除了承担佛教教义的教化功能外,还承担了诸如议事召集、寄老托孤、焚化安放逝者等社会功能,其作用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社区。老挝僧侣向百姓宣讲教义,劝导其克制本性,放弃贪爱欲望,通过受持斋戒来修行,积福行善求得来生,所以老挝百姓性格平和,乐观豁达,对于生、死看得较轻,也很少有犯罪和争讼。同时老挝百姓自愿恭敬三宝,听受教诲并向佛寺布施。寺庙由百姓自行修建,僧人由百姓自行供养,佛寺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建筑风格及装饰艺术无不体现了其悠久的佛教历史传统,切合了现代社会社区自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老挝]贝波再.老挝寺院建筑艺术[J].建筑,2001,(03):60-63.

[2][老挝]萨伟.老挝寺院中的“塔”[J].华中建筑,2001,(03):101-102+106.

[3][泰]沙源,洛纹著.老挝佛教艺术[J].蔡文枞译.东南亚研究资料,1985,(01):64-75.

[4][英]埃文斯.老挝史[M].郭建光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2011.

[5]申旭.老挝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邓海霞,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2010至2013年教育部公派汉语教师任教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佛寺老挝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佛教艺术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