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分析
2015-05-30黄鹏锋
黄鹏锋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尝试与实践,也伴随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84
最近几年,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尝试与实践,改变了以往高中生被动学习体育的局面,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保障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但在该模式的推行中,也难免伴随不少问题,影响了该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推行。
一、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教学中伴随的问题
1.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着自身的学习任务,如此才能做好相关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当前很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分配学习任务,致使学生学习漫无目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比如,某体育教师在教授“跨越式跳高”时,不论是示范还是讲解都十分标准,学生也听得十分认真,但分配小组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实际,而将男女同学进行了混合搭配,如此,男同学对跳高项目较为喜欢,而女同学却相对腼腆,难以到位地完成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十分必要的。
2.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缺少实质性内容
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仅仅停留在形式,缺乏实质。比如,在高一篮球课上,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也挑选了每个小组的组长。在上课时,男生有4列横队,女生有2列横队。教师先讲解了篮球胸前传球的相关理论技术,然后挑出一个具有较好篮球技术的学生配合自己向其他学生进行演示,接着就让学生依据之前的小组分组进行练习。然而,一些有较好传球技术的学生并未选择在小组中进行练习,而是一个人练习胯下运球,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到其他篮球场进行投篮练习。尽管还有大部分学生依据要求进行练习,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练习,流于形式,很多学生没有了解合作的真正意义,也没有明白怎样通过合作来提高自身的篮球传球技术。
3.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
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出应有的指导,仅仅宣布学习的开始和结束,或者是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进行简单的巡查,使合作学习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课堂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比如,在教学“立定跳远”的时候,教师先进行了相关理论的讲解,然后又亲身进行了示范,接着将立定跳远的动作进行了分解教授。学生纷纷表明自己对立定跳远的相关操作已经掌握。如此,教师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而自己却在一边看起报纸。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在小组内轮流练习跳远,几分钟后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开始开小差,有的学生开始打闹,课堂呈现出一派放羊式的状态。教师发现后连忙让学生停止并且对不认真练习的学生进行了训斥,学生接下来的积极性自然可想而知。
二、相应对策
1.结合体育合作学习目标科学地分组
开展合作学习,科学进行小组分工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分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身的学习任务,进而积极去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两类分组模式。
(1)稳定小组
这种分组方式一般在具有较长练习时间的体育项目中采用。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此类分组,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
(2)灵活小组
如果学生合作学习时间不长,就可以采用此类分组方式。如在教学“课间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水平進行相应分组,从而将学生的帮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重视合作学习的实质性内容
在教学“起跳”时,笔者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分组,并且让小组成员选出每组跳远技术较高的小组长,先介绍起跳的相关理论和动作示范,然后进行分解动作的介绍。接着提出小组分组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要求小组成员服从组长指挥,遵守课堂纪律,需要集中在一起进行小组练习,做好互帮互带工作。在20分钟的合作学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起跳的关键技术。
3.需要进行及时的指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引者,更是学生的合作者,因而需要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且教师的适时参与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合作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总之,在高中体育合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合作学习特征和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实际,从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