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数控车床和广州数控车床系统编程比较略谈
2015-05-30颜建国
颜建国
摘 要:目前企业常用的数控车床的种类繁多,一般其编程代码各不相同,即使绝大多数都采用ISO标准代码,但各指令的含义也存在一些区别,有的区别比较大,这就要求编程工作者对这些所了解,文章主要对华中数控车床与广州数控车床编程代码的异同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数控车床;坐标系;循环;子程序;相对(绝对)坐标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082-02
1 数控车床系统编程
绝大多数数控机床采用ISO标准代码,其中G00、G01、G02、G03等指令区别不大,而不同的常常是以下这几个方面,以华中数控车床和广州数控车床为例,见表1。
表中所列项目是编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分别比较说明。
2 系统编程方法
2.1 工件坐标系的确定
在华中数控车床系统中,用G92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而在广州数控中是G50。
编程格式是G92 X_Z_,或G50 X_Z_。其中X、Z是起刀点E的工件坐标系中的坐标值。起刀点就是程序开始运行时刀具所在的位置,如图1所示。
2.2 内外圆柱面循环车削
华中数控用G80指令循环切削圆柱内外表面,或圆锥内外表面。G80指令轨迹,如图2所示,是以A点为起点的封闭四边形,AB为快进段,BC、CD以进给速度F切削,DA是快速退刀,回到循环起点A后,不断改变切削终点C的坐标值就可以实现多重切削循环。
编程格式:圆柱面循环切削:G80 X_Z_F_
圆锥面循环切削:G80 X_Z_I_F_
式中:X_Z_为切削终点坐标值;
F为进给速度;
I为切削始点B点与切削终点C的半径差,Rb-Rc。
在广州数控中,圆柱面循环切削指令是G90 X_Z_F_,其运动轨迹和编程格式与G80一样,但不能进行圆锥面循环切削。圆锥面循环切削另有指令G94,其编程格式是:
G94 X(U)_Z(W)_F_
式中,X(U)_为锥面起点B的X坐标值;
Z(W)_为锥面终点C的Z坐标值;
F为切削进给速度。
循环起点A的X方向坐标值和锥面终点C的X方向坐标值相同,循环过程,如图3所示。
① X轴从A点快速移动到B点;
② 锥面以F速度切削到C点;
③ Z轴方向快速退回A点。
2.3 螺纹切削固定循环
华中数控车床上用G82指令循环切削方式加工圆柱螺纹和锥螺纹。只要确定一个循环起点A和切削起点C的坐标值,就可以自动形成一个切削循环,循环轨迹,如图4所示,AB段快进,BC段切削螺纹,CD段以切削速度退回,最后DA段以快进速度回A点。
编程格式:圆柱螺纹切削循环 G82 X_ Z_ F_
圆锥螺纹切削循环G82 X_ Z_ I_ F_
参数含义:X、Z为螺纹终点C坐标值;
I为螺纹始点B与螺纹终点C的半径差,即Rb-Rc;
F为螺纹导程。
广州数控指令格式为G92 X(U) Z(W) R L。
参数含义:X(U)、Z(W)为螺纹终点C坐标值;
R为螺纹导程;
L为螺纹头数;
其中X(U)=0表示直螺纹,L=1可省略。
螺纹切削循环之前应编写X方向进入指令,以确定螺纹循环退刀方向。
2.4 子程序(或程序段)多次调用
从毛坯到加工尺寸,常常要分层加工,多次重复相同的轨迹,编制相同程序,这时采用子程序的方法,可简化程序编制。
华中数控中,子程序调用指令是M98,格式:
M98 P****L***
式中,P****表示被调用的子程序名(去掉程序名的地址名O);
L表示调用子程序的次数。
如 M98 P1001 L5意思为子程序O1001被连续调用5次。
子程序格式:O1001为子程序名
……
……
……
M99为子程序结束符
在广州数控中,用指令G22、G80程序局部循环,其格式是:
G22 L_
……
……
……
G80
其中,G22为定义程序循环开始;
L为定义循环次数;
G80为循环结束。
2.5 刀具功能T
华中数控指定刀具和刀补号:
T0101(前面数字01指定刀号,1号刀位;后面数字01指定刀补号,1号刀补)
取消刀补 T0100 (取消1号刀的刀补)。
广州数控指定刀号和刀补号:
T11(前面数字1表示指定1号刀号;后面数字1表示指定1号刀补)
取消刀补 T10 (取消1号刀的刀补)。
2.6 绝对(相对)坐标编程
在华中数控中用指令G90表示绝对坐标编程(默认方式);
G91表示相对坐标编程。
而在广州数控中用X、Z表示是绝对坐标,直接用U、W表示是相对坐标。
3 结 语
在接触新的车床系统时,应紧紧抓住以上几个重点,就会在很短时间内了解并适应新的数控车床系统。当然,还需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编程后先模拟加工,确认无误后,再联机生产。
参考文献:
[1] 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