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的数学多媒体课堂
2015-05-30熊华胜
熊华胜
摘 要: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视、听觉,能大大提高记忆以及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影像、图片、声音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①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③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④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课堂;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听觉,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影像、图片、声音等等,正是它们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可以解决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处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不再抽象,下面就谈谈我的一點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至胜法宝,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让小学生有时难于理解知识,难于创新,多媒体的出现,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优点,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
在教授“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演示:在动物农场里,到处都是成熟的果子,猴妈妈对小白猴和小黑猴说:“家里种的桃子已经熟了,今天,看谁摘得多,谁能干。”于是两只小猴飞快地去摘桃子,小白猴摘了999克,小黑猴摘了1002克,小黑猴说“我摘得多。”小白猴说:“我能干”。 猴妈妈急了,说:“谁能帮我来当裁判呀?”听了这段话,小朋友兴致勃勃,都争着说:“我来当裁判。”利用多媒体手段,既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训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数学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就能事半功倍了,以往的教学手段通常运用教具让学生来观察,往往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达到不理想的结果。
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再分小组发表意见后,一边多媒体课件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转时三角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在哪里?(呈现多媒体课件)由于电脑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这一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圆锥高的概念,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往往会有多种方法,可能是分割法,可能是移动法,传统的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的教学不够形象生动,而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却能形钟象生动的演示,将组合图形面积的不同求法分析得清晰、透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当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拼摆时,拼好后,让学生想一想,你是怎样拼的?有些学生为难了。这时多媒体演示“旋转与平移”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把上面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方向旋转180°直到两三角形底也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轻而易举地使学生领悟了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以后的自学数学内容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表现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学生凭借各种感官,通过情景学习,依靠思维去理解新的知识。因此,我在教学数学几何方面知识时,注重直观形象的教学,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说明和简单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画,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半径、直径的关系时,在屏幕上显示,先画出一个圆的直径,一条光亮的直径,再画一条闪光的半径,让半径以圆心为定点旋转,使它与直径在一条直线上,并闪动三下。这种动画演示,使学生容易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一概念。并且由于学生看到半径和直径的运动变化过程,形象而又直观,从而对概念的理解非常深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之,多媒体手段的适时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化枯燥为有活力,化腐朽为神奇,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样既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自学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