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砚道

2015-05-30王敏(湖南常德)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端砚砚台常德

王敏(湖南 常德)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砚,以其蕴藏的厚重历史文化,被誉为“不朽的文房”。

砚以载道,中华砚道源远流长。今年,有着30多年藏砚经历的常德“砚痴”李哲伟出版《砚道》一书,以240方古砚一展中华文明古国石砚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收藏界引起强烈反响。

何为砚道?如何鉴赏古砚?当下怎样传承砚文化?近日,记者走近砚界,倾听爱砚、藏砚、制砚人士的心声。

品砚:人磨墨,墨磨人

记者:文房四宝中,为何砚被誉为“不朽的文房”呢?

李哲伟(常德市收藏协会会长):古砚是文人心目中的精神图腾。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那一件件代表人类最初智慧的彩陶制品,就是研磨的天然矿、植物颜料所描绘出来的。从战国时期出现布帛画,到魏晋山水画出现,我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到秦汉时期的小篆和简帛文字后逐渐演变为便于书写的隶、楷、行草,再到后来纸的发明,砚作为不可或缺的文房工具,变成群体性的追求目标。

文房四宝中,砚虽排序于后,却是独步千古的鼎托重臣,在传承中华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方精雕细琢的砚品,或石或泥或铜,或铭文,或诗词歌赋,或山水花鸟兽,造型各异,方寸之间尽是中华文明的缩影。砚以其不朽的材质,便于保管,可代代相传。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各种古砚,它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人文信息浩如烟海,因此人们习惯把砚称为“不朽的文房”。

记者: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其衍生出的茶道、香道、花道、棋道、书道等文化至今受人追捧,那么,砚道是一种怎样独特的中华文化呢?

李哲伟:一方古砚、一种形态、一门艺术、一个故事、一座天国,方方古砚都有一段令人着迷的往事。收获一方古砚,如同收获一段人生,你可以与其对话,浮想联翩,人生乐趣在不言之中得到升华。

古人以砚研墨,谓之曰“人磨墨,墨磨人”。研墨的过程就是陶冶情操、提升心境的过程,是一笔一画前的思考,更是一种人生的乐趣享受。

历代文人墨客爱砚、痴砚,将其当作心中的一块田来耕种。戴复自勉云“以文为业砚为田”,东坡豪言“我生无田食破砚”,米芾与砚同枕,高凤翰与砚同葬。

历朝历代,上至皇族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有爱砚、痴砚之士。唐高宗曾送给大臣褚遂良一方御砚,褚遂良在砚上刻下铭文:“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潢,永年宝之,斯为良。”宋徽宗请画家米芾进宫写字,米芾迷上宋徽宗的一方砚台,自称玷污了砚台,请求赐予,获准后,他抱起砚台就跑,全然不顾满身染墨。清朝乾隆皇帝还专门组织宫廷人士编写《西清砚谱》,对砚的钟爱,可见一斑。

砚,是独特的中华文化,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以砚为线,可将历代文人串联起来。

符兴辉(本土民间制砚者):“砚者,研也,使墨和濡也。”砚之为砚,应该是合其功用、合其形制、合其工艺、合其文化。

砚之为砚,首先体现在用上,同时体现在审美的情趣上,二者应该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从用来说,应该注重其砚石下发墨的品质和形制的实用,从审美来看应该符合传统人文精神的内敛和简静情怀。简静不能理解为简单,案头之物,除了实用,同时也是文人们修性把玩之物。一方砚,最难得的是气息,其形制和线条都应统一于气息之中。从气息的整体把握出发,应该有所为,更应该有所不为。一石有一石之品质,如一人有一人之品格,石头刻而成砚,是为。但有些东西如若添足,该不为。

物随境迁,砚在秦汉为具,唐宋为器,而在当代,实用的功能渐隐,走向了另外两端,一是成为了收藏品,二是成为了工艺品,目前工艺品充市,似繁荣,实悲哀。

李泽民(常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古人对雕砚、藏砚极为讲究。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磨墨工具,目前发现最早的一方砚是在湖北秦墓葬里出土的。

历朝历代有关砚的著述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留下无数赞美讴歌它的著作与诗篇。唐代诗人李贺有《咏端砚诗》:“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宋代陈后有评紫端砚诗句:“滑如女肤色马肝。”宋代米芾有《砚史》著作。元代诗人王冕有七绝诗《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说到道,老子《道德经》云:“人道,地道,天道,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道看似说不清道不明,却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学书法也是追求道的境界。技法是手段,是桥梁,是过程,利用技法要求,表达人的思想、修养、美感、情感,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砚道亦是如此,从识砚到爱砚、藏砚、赏砚,再到研究砚、痴迷砚,与砚融为一体,正是追求砚道的过程。

藏砚:彰显艺术品位,蕴含中华文化

记者:与其他收藏品种相比,砚有怎样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常德民间藏砚情况如何?

樊祥(本土收藏家):砚是文人书房不可或缺的物件,是文房类收藏中最值得传承的。相比寻常百姓家使用的坛、罐、瓶等收藏品,砚有着更高的艺术品位,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雕工精美、带铭款、承载着历史故事的砚台,不仅仅是老物件,更是一件带有浓浓文化气息的老艺术品,收藏价值不菲。

砚道有其深刻的含义,是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每一方石头都是有灵气的,这也赋予了砚以精气神。不论是皇族显贵、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都能从砚中找到自我,找到乐趣。

砚石普及面宽,更以其不易损坏、流失而适于收藏。古砚增值空间大,且是中华文化的最好见证。近年来,常德民间收藏人群中有一定眼光者皆开始默默收藏砚台,爱砚藏砚者达数十众,研究砚者也大有人在,探讨交流的氛围越来越浓。

李哲伟:砚,其初始的使用功能正渐渐退化,其收藏价值日益升温。一方古砚,蕴藏一个故事,写满一代人生,可代代相传。砚贵有铭,雕刻铭文、书画图案的古砚,文化价值含量极高。

在30多年藏砚生涯中,我一直有一个遗憾。10多年前,我去青岛出差,逛当地的古玩市场,识得一方明东阁大学士杨嗣昌款、清代孙星衍后刻铭文的端砚。杨嗣昌是常德人,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名士,曾奏请皇上改扩建常德府城,捐资德山孤峰岭修建宝塔及八方楼。这款明砚,老板出价5万,当时的我囊中羞涩,根本拿不出来。事隔一年后,当我筹足钱再与对方联系时,该砚早已易手。我至今心感痛惜。

记者:砚有不同材质、形质、内涵,如何鉴别一方砚的优劣呢?

陈渝生(常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可从四个方面鉴别。一看石质,如四大名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口碑最好、名气最大、量最多的要数端砚,它又分许多坑口,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并称端砚三大名坑,为端砚中的贵族。老坑开采历史悠久,精华者质如美玉,为端砚诸坑口之王。老坑的端石石质细腻温润,呵气成冰,抚摸如婴儿皮肤。

二看雕工,砚形有箕形、抄手、圆形、方形、琴式砚等,或精致,或创意,富于寓意,如明月照山河、双龙戏珠、鹦鹉寿桃、喜鹊闹梅等。

三看铭文,即落款年代、内容,出自哪位名人之手,这是彰显砚台人文价值最重要的地方。

四看砚盒,有匣子、天地盖,木质为主,如红木、紫檀、黄花梨、樟木等材质,另有皮胎漆盒。

这四者齐全,方可称得上一方优质的砚台。

李哲伟:不同时代的砚,形质、特点各有不同,因而有一个较明晰的流变过程。汉代,古人多有动物崇拜,砚多为仿生砚,雕有狮、虎、蝉、龟、鹅等。魏晋时多足砚、壁雍砚;唐代以箕形砚、龟砚居多;宋代以抄手、蝉形砚为主;明代后,抄手砚衍生为“粗大明”,粗犷大气;清代往后,越来越注重雕工的精细、繁冗。而唐宋多讲究线条美,少有雕工,更显简洁。

传承:珍惜古文化,享受慢境界

记者:当下,我们应该怎样传承砚道,传承砚文化?

李哲伟: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砚文化。前年,中华炎黄文化基金会专门成立了中华砚文化联合会。砚,正作为国礼在重要场合赠送给外国政要和友人。在广东肇庆、山东青州、四川攀枝花等砚石原材料产地,制砚正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在传承砚文化上有所作为。

常德有关部门可将文房四宝列入本土博物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传承这项文化。在天津、长沙等大中型城市博物馆,就陈列有不少历代名砚,供大家鉴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一生爱好藏砚,临终前,将所藏砚品悉数捐赠天津博物馆。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每天面对电脑、手机,许多人已渐渐忘记书法这门精深的传统文化。目前,国家也正在积极引导,让书法走进校园。常德作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也应该在书法、砚文化等方面进行有效宣传与引导。通过砚台磨出来的墨汁,浓稠度、光泽度更高,更适于书写。当代一些有名的书画家也常效仿古人先辈,享受研墨的过程。

李泽民: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人书写多用瓶装墨,砚正褪去其实用价值。砚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承载,今人要懂得珍惜、传承。我们书法之人尤其要作表率,一些老书法家正在倡导研墨,享受其这个慢而有味的过程与境界。传承砚道、砚文化,就是要更深入地认识其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

(图片提供 李哲伟)

猜你喜欢

端砚砚台常德
如何鉴别砚台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翰墨飘香的砚台
美丽常德
荷叶形端砚赏析
墨锭和砚台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端砚收藏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