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母乳和夜奶也可引起儿童蛀牙
2015-05-30
如果家长无法做到每次夜奶之后,都将宝宝牙齿清洁干净,建议在一岁左右就要戒断奶睡和夜奶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蛀牙的小朋友。2005年中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66%。笔者的诊疗工作中,更是每天接触大量患有蛀牙的宝宝,不少十几个月月龄的宝宝,蛀牙已经十分严重。
而家长们的困惑在于,宝宝没有吃糖啊,儿童蛀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母乳、夜奶都可能引起蛀牙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龋病致病机制是“四联学说”,即导致蛀牙共需4个条件。
一是细菌因素,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齿最主要的细菌之一,主要从妈妈的口腔传入婴儿。
二是宿主因素,即牙齿的存在。乳牙牙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抗酸力弱,抵御龋蚀的能力较恒牙弱,更易蛀牙。
三是饮食因素,儿童的饮食多为软质食物,黏稠性强,含糖量高,部分食物更是导致蛀牙细菌产生毒素的物质基础。其中,蔗糖是导致变形链球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最主要的一种食物。
四是时间因素,导致蛀牙的细菌和食物在牙齿上停留时间越长,发生龋齿的几率就越高。儿童龋齿经常是在夜晚进行的,儿童睡眠时间长,口腔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口水分泌少,这有助细菌定植,增加蛀牙风险。如果宝宝长出乳牙后含着奶睡觉,夜间频繁喂奶,蛀牙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喂养龋,曾经也被叫做“奶瓶龋”,是目前儿童龋齿,特别是低龄儿童龋齿的重要类型。最初大家认为“喂养龋”主要由奶瓶喂养引起,孩子含奶嘴睡觉,牙齿长期浸泡在含糖的奶里,易被致龋菌腐蚀导致龋齿,因而称之为“奶瓶龋”。
现在,“喂养龋”的科学定义是指由于不良喂养习惯引起的龋齿。不良喂养习惯包括含奶瓶入睡,牙齿萌出后喂夜奶,延长母乳或奶瓶喂养时间,过多饮用含糖饮料等。所以,喂养龋不都是奶瓶喂养的错。
母乳作为宝宝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是否也会引起蛀牙呢?
从蛀牙产生的4个因素分析,细菌与牙齿均存在,母乳不含蔗糖,但有乳糖成分,同样可被致龋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如果致龋细菌和母乳停留在牙上时间足够长,母乳是可能导致蛀牙的!只不过母乳比含有蔗糖的配方奶粉导致蛀牙的可能性要低些。
这也是“喂养龋”不再被称为“奶瓶龋”的原因。因为不单奶瓶喂养会导致蛀牙,1岁以后,如果夜间仍旧频繁母乳喂养,就可能导致龋齿;1岁半到2岁及以上,如果夜间频繁母乳喂养,龋齿产生的概率会非常高。
如何预防乳牙龋齿?
我们用“四联学说”来分析预防乳牙龋齿问题。
首先是细菌因素,刚出生的婴儿,口内是没有致龋细菌的,随着食物的摄入,以及接触有菌环境,特别是乳牙开始萌出(典型是在6个月左右)之后,细菌开始逐渐定居在口腔之中,最终在两岁左右形成稳定的口腔菌群生态系统。
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喂养工具的消毒,尤其是亲近宝宝的家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
其次是宿主即牙齿的因素,我们可以运用氟化物来预防蛀牙。局部涂布氟保护漆是预防蛀牙简单有效的好办法,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建议宝宝出生之后就进行口腔的清洁。可以用清洁的软布缠绕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宝宝的牙床和口腔,这同时有按摩的作用,有利于宝宝牙齿的萌出。长牙之后就要开始刷牙,使用儿童含氟牙膏,减少致龋细菌和食物在牙面的停留时间。
另外是食物和时间因素。频繁夜奶与幼儿龋齿关联密切,但并非绝对。如果宝宝牙齿清洁做得很好,夜奶后及时清理掉牙齿表面的奶水软垢和菌斑,那致龋的4个条件就无法达成,蛀牙也就难以形成。
如果家长无法做到每次夜奶之后,都将宝宝牙齿清洁干净,建议在一岁左右就要戒断奶睡和夜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