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发散性思维激活儿童的创意天赋

2015-05-30柯小敏

师道 2015年9期
关键词:天赋蚯蚓习作

柯小敏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新课程改革十多年,习作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事实上,习作教学依然困难重重,学生作文的个性依然缺失,“老、旧、虚、套”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千篇一律的“人”,似曾相识的“物”,复制粘贴的“事”……

如果说导致这一现象与我们的习作教学没有关联,那多少有点推诿塞责。问题根源在哪?美国著名写作教练于尔根·沃尔夫说:“写作是世界上最让人心满意足、最富有创造力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最让人心满意足、最富有创造力的事情”在我们的孩子们眼里却成了痛苦不堪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成就感和创意感动的心理需求,所谓的自由作文依然被字数、文采、想象合理等条条框框所绑架。因此,针对想象类的习作教学,我以为可用发散性思维激活儿童的创意天赋。

发散性思维,又称为辐射性思维,是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探索新知识或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意作文训练重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天赋,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或尝试不同的形式,是发散性思维在写作领域的具体应用。我们知道,“童真”尚未受到习俗成见的规训,具有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等特点,创意写作、发散性思维训练正是适应儿童自身创意天赋的教学方式,两者具有某种亲和力。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意天赋,实现创意写作呢?

一、联想创意训练

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写作的本质是“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我的理解是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习得离不开堂上训练。

1. 引导学生围绕同一载体选择不同的写作内容。载体本身只是一个引子,同一个载体,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比如一个“〇”,在成年人的眼中,它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图形,但在孩子们的眼里,“〇”却是有滋有味的:

“〇”是甜滋滋的。小时候,又大又甜的棒棒糖一直是我的最爱,每舔一口,心里总会充满甜蜜。虽然家长们都不赞同吃太多糖果,但我还是每天吃一根棒棒糖。当我考试失败时,舔一舔它,烦恼就会烟消云散。“〇”让我快乐的童年增添了甜蜜的感觉。

在孩子们的眼里,“〇”还是变化多端的:

“〇”让我想到皎洁的月亮。记得一个中秋节,伴着清凉的秋风,全家人并排坐在槐树底下,边观赏晶莹剔透的月亮,边品尝美味可口的月饼,有说有笑,闲话家常。我不禁吟诵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

2. 引导学生围绕同一内容用不同的体裁来呈现。当学生选择了同一个写作内容时,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裁。比如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头,有学生用说明文的形式记录下它的来历(“泥巴——塑形——晒干——烧制——晾晒”),有学生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也有学生用童话的形式给它编织一段奇妙的旅程。以下是一个学生写的《砖头颂》,通过诗歌来赞颂砖头默默奉献的品质:

没有艳丽的颜色,

没有光滑的外表,

没有金银的璀璨夺目,

没有碧玉的晶莹剔透,

你只是一块平凡的砖头。

你铺设大街小巷,

你建造摩天大楼,

你修筑无数名胜古迹,

你铸就千古华夏文明,

平凡的你啊,竟如此伟大!

二、想象创意训练

学习经典作品(如绘本、童话、小说或电影)是开展发散性思维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世界的另一端》是一部奥斯卡的获奖动画,主要情节是:大地深处,一条蚯蚓在黑暗中觉得很无聊,不断地钻隧道。后来,它遇到了另一条蚯蚓,它们一起快乐同行,“画”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它们齐心协力,突破障碍,来到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正在这时候,一只大鸟把另一条蚯蚓吃了,拉了一坨屎,并不断地袭击这条蚯蚓,蚯蚓逃,大鸟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编写一个有创意的结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一下子被激活了,有学生编出了喜剧性的结局:

这时候,一群昆虫嗡嗡飞过,大鸟朝昆虫方向飞去了。蚯蚓来到鸟粪前抽泣,突然发现鸟粪微微动了动,一只蚯蚓探出了头来。原来他的兄弟还没被消化呢!它们喜极而泣。大鸟看见了,急速冲回地面,在两只蚯蚓身上来回地踩压。它们俩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却依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大鸟终于被它们伟大的友谊感化了,向它们表示道歉,还带着它们环游世界……

也有学生编出了悲剧性的结局:

活着的蚯蚓悲痛欲绝,它决定回到以前的世界里。斗转星移,寒来暑往,这只蚯蚓又遇到了另一条蚯蚓兄弟,它们的感情日益深厚。有一天,蚯蚓兄弟极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蚯蚓只好陪它同行。世事往往就是那么巧,它们又遇上了那只大鸟,大鸟向它们发起进攻。蚯蚓脑海里闪过之前的一幕,用尽浑身力气把蚯蚓兄弟推开,自己却被大鸟吞进了肚子里。从那以后,蚯蚓兄弟每天都来这里悼念。终于有一天,它也去世了,临终前它叮嘱儿女们把它的尸体埋在那里,它要跟它的兄弟永远在一起。

还有学生编出颇有哲学蕴味的结局:

那只蚯蚓用土把洞口封住了。它想钻出去为兄弟报仇,可一想起大鸟庞大的身躯又退缩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外面很平静。蚯蚓终于鼓起勇气,钻出地面。四周的风景依旧美丽,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兄弟已悄然离世。蚯蚓慢慢地挪动到鸟粪前,注视着它兄弟的“安身之所”,它明白无论怎样做也改变了这个事实。那细长的身影再次钻进土里,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三、迁移创意训练

我们相信,学生具有创意的天赋,只要引导得法,必定能激活其创造的潜力。在发散性思维习作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指导的度呢?指导过多,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跟着老师的方向走;指导过少,学生的思维又打不开,不知如何下笔。这时候,我们可以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在《神奇的“M”》一课中,我以字母“M”作为例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对其他25个英文字母展开联想。通过范例引路,方法迁移,课堂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有学生由“P”想到汽球,想到喜庆时刻;由“G”想到鸽子,想到和平;由“O”想到团圆,想到家庭;由“r”想到种子发芽,想到生命力的强大……以下是一个学生用一首儿童诗写下对“F”的断想:

“F”是一个奇妙的魔术师。

有时候,它是一根拐杖,

支撑起爸爸步履蹒跚的双腿。

有时候,它是一把梳子,

梳理着妈妈渐渐花白的头发。

有时候,它是沉香手中劈山救母的斧子,

山倒塌的一刹那,

人世间上演了一场母子重逢的戏剧。

有时候,它是警察手中的一面红旗,

飘拂在红绿之间,

为行人的生命守护。

……

四、布局创意训练

创意训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内容上有创意,表达的是别人所没有想到的;二是形式上有创意,例如文章的结构、布局、修辞手法等推陈出新。在中山市第一届红领巾小记者新闻作品比赛中,我班一名小记者写了一篇《美食节搜罗记》的新闻稿。文章标题新颖,结构创新,获得了全市唯一一个特等奖。

美食节搜罗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日,中山东升举办“脆肉鲩美食节”。下面,让我这个“小吃货”当一回记者,为您搜罗一些美食节的精彩镜头吧。

镜头一:人声鼎沸

刚到路口,我就看见旅游车排列成一条条直线。我迫不及待地冲向美食街。哇!真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欢笑声、叫卖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欢乐祥和的交响曲。

镜头二:一鱼多味

这里的美食琳琅满目,但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家乡的特产——脆肉鲩啦。一条脆肉鲩有十多种制作方法,香炸鱼球、水煮鱼腩、椒盐鱼骨、茶叶鱼片……难怪食客们都赞不绝口。

镜头三:“鱼王”出炉

瞧!这里正举行“鱼王大比拼”。只见一位大叔从鱼盆里抱出一条大鱼。经过一番挣扎,鱼终于乖乖地躺在大称上。“15.9公斤!”声音刚落,人们都惊呼起来。最终,这条大鱼果然成了新一代的“鱼王”。

镜头四:鱼美人更美

虽然美食街人来人往,但你很难发现一块垃圾。因为街道中间放了许多垃圾桶,人们都很自觉地把垃圾分类。值得点赞的还有那些“城市美容师”,她们不知疲倦地穿梭在人流里,用手中的清洁工具,擦亮了家乡的美食名片。

创意作文的形成,犹如一颗小树从阳光、雨露、土壤中汲取养分逐渐成长的过程。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作文素材积累的基础上。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延伸作文课堂,联系生活进行资料的搜集,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学生思维。

曹文轩认为,写好作文的重要门道,是创作的自由无边无际;无中生有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能力。创意作文的要义,在于相信学生的创意天赋,通过适当的指引,激发学生创造的渴求,鼓励学生寻找与众不同的、新颖独特的写法。值得一提的是,创意作文训练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为了守护“童年的天真”,守护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无尽的创造潜能这些人性中最珍贵的品质。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升镇东方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天赋蚯蚓习作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用努力换天赋
习作展示
我有数学天赋吗
蚯蚓家的惊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