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枕中记》《续黄粱》主旨异同分析

2015-05-30李辉

参花(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孝廉蒲松龄

李辉

“黄粱一梦”这个成语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在沈既济的唐传奇《枕中记》里,“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的卢生得遇吕姓仙翁,自诉空有才华却人生困顿。仙翁送他一个青瓷枕,他枕着此枕酣然入梦。在梦里,他先娶了唐朝著名大姓之女美丽的清河崔氏,然后一路中了进士,升任陕州牧、京兆尹、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最后被封燕国公。他曾“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为民为国立下大功,深受皇帝器重。但也曾遭人忌恨,两次被贬,还差点被逼自杀。他的五个儿子也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可谓人生圆满,尽享荣华。但梦醒时分,一切如故。终于明白荣辱穷通不过如此,理想幻灭,稽首再拜而去。

蒲松龄的《续黄粱》虽然题目上与之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却讲了一个内容迥异的故事:曾孝廉因被术士奉承命中能当二十年太平宰相,于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在一老僧处做了一梦,在梦里他荣升太师,大权在握之时,他威风八面,完全按个人喜好随意提拔官员,公报私仇,卖官鬻爵,霸占田产,强聘民女……终于被包拯等正直官员相继弹劾“荼毒人民,奴隶官府” “声色狗马,昼夜荒淫”等,皇帝只好将他抄家充军。途中受尽折磨,被曾遭其迫害的冤民所杀。而这才是他受苦的开始、接着他堕入地狱,先后被下油锅,上刀山,灌金汁。然后投胎乞丐家为女,十四岁被卖为人妾,受尽嫡妻捶楚。最后被疑勾结奸夫杀害丈夫,施以酷刑,按律当凌迟处死……恶梦醒来,丧气而返。

《枕中记》中的卢生生活在唐代,他本身颇有才华,但出身贫寒。他的人生梦想也是唐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婚娶五姓女,竭尽自身的能力为民请命,为国开疆,为君分忧,然后博得封妻荫子,满堂富贵。但在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混乱,让这些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理想不过是黄粱一梦,终归幻灭,不如梦醒归去。《续黄粱》中的曾孝廉生活背景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深重的清朝。深受儒家思想教化,一辈子科举失利的士子、塾师蒲松龄面对混乱的世道、不古的人心、枉法的贪官、害民的酷吏、国家的蛀虫……可谓痛心疾首,然而却无能为力。只有借助阴律的酷苛予以恐吓,借助宣扬因果轮回的不虚进行劝谕。

阴律即阴间律法,在中国民间有着较为广泛的信仰。它是一类被信仰者看来由看不见的神秘力量主宰的、阳间人类靠自己观察无法清楚认知其后果的法。 这种主宰人的命运的神秘力量来自于天道的运行或因果的规律,由鬼神来实施,而善恶之赏罚最终不会有所遗漏。[1]而且,它的惩处要比人间的法律严厉得多。如上所诉的上刀山、下油锅等,经过文学作品的栩栩如生的渲染,让人不寒而栗。并且蒲松龄也在小说《李伯言》中直接宣扬“法律不能宽假”,“阴司之刑,惨于阳世;责亦苛于阳世。然关说不行, 则受残酷者不怨也。谁谓夜台无天日哉?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耳”[2]。也即:阴律是必须严格执行的,不可能讲条件,有罪必罚。因此受惩罚的人也不会心生怨恨。由此看来,阳间未必是光明的,因为缺少公平与正义。有人贪赃枉法、有人强取豪夺、有人欺男霸女、有人结党营私……却没有受到严格的惩处;阴间不能说是暗无天日,至少善恶有报、善恶终报。

曾孝廉转世为贫贱之女,并受到种种荼毒显示的是因果轮回的恐怖。首先,因果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我国先秦时期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周易》中也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观点。其次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提出了三世、因果轮回等观念。中国人多数都敬畏因果。蒲松龄本人也是这样。蒲松龄文集中,为修庙建碑、塑像请神所写的碑记、序、疏之类文字30余篇。[3]再者,清朝令文人色变的文字狱,也使得蒲松龄不得不以婉曲的笔法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政治弊端,揭示民生的疾苦。他借助因果报应劝善惩恶,训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因为他们就是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根源。最后,阴律、因果轮回与阳间的法律不同,它们是直指人心的。在人世,只要没有犯罪的行为,仅有邪恶的动机、腐朽堕落的思想是不会受到处罚的。而即便如此,阴律也是不会放过的。就如曾孝廉,他仅仅是在梦里犯了贪、嗔、痴、怨、慢等错,就会被严惩不贷。并且可能是现报,可能是生报,可能是后报。总之是一灵咬住,死死不放的。让人在胆战心惊之余,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身心、言行,不敢为恶,不敢害人。

如果说统治阶级以神道设教是为了愚弄人民,蒲松龄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用阴律、因果轮回强力回击社会的黑暗不公。因此,同是黄粱一梦,它们的内容和主旨却大相径庭。

参考文献:

[1]郭忠. 阴律:一种存在于观念中的法[J].青海社会科学, 2013(01).

[2]蒲松龄. 聊斋志异[M]. 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4: 96.

[3]蒲松龄.聊斋文集卷三[A]蒲松龄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75.

(作者系河南新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教法)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孝廉蒲松龄
唐代“孝廉”名实考论
——兼论《孟子》升经问题
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试论西汉察举制的内容特点及对当今选拔的启示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蒲松龄
打造黄香孝廉文化品牌彰显云梦廉政建设特色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