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备会诊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张俊丽

中国机械 2015年9期
关键词:设备维修模式

张俊丽

摘要:随着铁路车辆设备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车辆部门生产任务相对集中,传统模式下的设备计划修、集中修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本文通过对设备维修会诊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及时发现和解决车辆维修关键咽喉设备存在的问题,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维修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设备维修;会诊;模式

1.概述

设备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根本所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不仅与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也与实施科学的维修模式紧密相连。建立有效的维修模式既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作为货车检修行业,生产任务日益繁重,设备维修与安全生产存在着相互矛盾,我们通过不断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在保证现场生产任务全面完成的同时,从而也使设备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以往在日常设备维修工作中,也开展了一些设备维修模式的尝试,但由于存在着生产与维修的诸多矛盾,为了保生产致使一些设备没有时间进行检修,设备巡检与计划检修只是停留在一定形式上,走过场和应付现象普遍存在。时常出现单台设备、咽喉设备及关键流水线设备发生故障后,整条流水线也随之停产的状况,设备故障频发得不到彻底解决。为解决设备维修与安全生产矛盾状况,及时发现关键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达到预防为主、超前防范、主动出击的目的,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停机对现场生产的影响。通过调研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创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开展以设备“会诊”工作为重点的维修模式。主要是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维修难易情况,将日常状态修与设备“会诊”后有目的集中修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

2.实行设备“会诊”工作的基本模式

2.1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原来的设备维修模式是:维修人员既管维修还兼顾设备故障检查,检查和检修标准及工作完成质量高低大部分凭借自觉,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机构和相关职能的调整,将设备会诊检查和维修进行有意识的分开,实行人员分离、职责分离。设立了独立检查与维修体系,将会诊检查归属设备管理人员,维修归属设备包保班组,关键设备故障维修任务确定依据会诊检查结果而定,会诊检查项目制定同时也依据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反馈为依据,实现了以会诊检查定维修的工作要求。会诊检查人员和维修人员分别按照计划和作业标准开展工作,达到检查维修工作能够互相监督和相互促进的目的。

2.2实施“会诊“设备分类管理

为将有限的维修资源用于关键设备上,我们按照故障发生频次和设备在安全生产中重要作用、所处位置,是否处于咽喉地带、是否是关键流水線和单台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对生产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会诊”设备范围。目前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货车检修关键设备8台为第一阶段会诊对象。主要包括货车提速转向架流水线、台车冲洗机、制动梁检测机、制动梁探伤机、制动梁抛丸除锈机、数控摇枕侧架探伤机、摇枕侧架抛丸除锈机和整车抛丸除锈机,把这类设备定位为A类设备。B类设备实施日常预防性维修,C类设备实施事后修。并将会诊重点放在A类设备上。

2.3制定完善的“会诊”作业标准

“会诊”作业标准是保证检查会诊和维修工作,确保会诊和维修质量的基础。由于检修作业专用设备较多,一个标准很难完成故障顺利修复,往往需要几个作业标准组合在一起,针对不同设备进行研讨论证,对确定的8台设备制定了会诊作业标准,涵盖了设备基础管理、机械装置会诊重点、电器装置会诊重点等,做到会诊标准有可操作性。

2.4严格设备“会诊”实施过程

有了完善的会诊作业标准,“会诊”人员按照要求开展设备“会诊”工作。在进行设备会诊前,会诊人员与设备使用人员和日常维修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征集设备使用过程中和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会诊”小组指定专人组织,研究会诊重点和方案,分工明确,按照会诊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诊断,在会诊过程中主要对设备隐蔽和日常维修人员易忽略和检查不到的部位进行重点诊断,确保设备不发生大的故障隐患,从而确保生产有序进行。

通过对设备会诊发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以表格形式下发相关班组进行整改销号。同时,对下发整改的问题进行跟踪落实,需要立即完成的维修项目在完成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反馈问题销号情况,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制定过度措施,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利用窗口时间进行集中处理。要求检查人员要定期检查验收,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每次会诊统计同类故障发生频次较高的设备,不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纳入日常监控,以进一步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和选择合适的排除方法。通过会诊工作实施,不仅使检查和维修人员的工作按照作业标准形成了闭环控制与管理,也极大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和设备质量。

3.实行设备“会诊”工作的成效

3.1设备维修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实行设备“会诊”工作可有效控制生产费用。设备管理的工作方式已逐步从传统的事后修转变到以管理为主,由过去设备坏了再修变为设备预知修。通过实行设备“会诊”工作,不仅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也使目前盲目换件导致设备维修资金紧缺现象得到改善,最大限度的发挥维修资金作用。使检修立项、配件库存都实现了可控和在控,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现象得到改善,目前设备故障率大大降低,设备检修频次明显减少,检修成本大幅降低。

3.2设备临修故障率显著下降

通过2014年7月、8月两个月的设备“会诊”工作的实施,从对8台设备两次会诊出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来看,设备发生和存在同类问题出现的频次大幅下降,设备存在的问题也大大减少,设备存在的顽症得到有效解决,日常临修频次较会诊前明显减少,大大提升了设备质量。(见:设备会诊前后临修比对表)

3.3其他综合效应。一是通过设备“会诊”工作的实行,维修人员巡检和处理设备的责任心得到提高,使用人员设备保养质量有所提高,对生产任务安排更加合理,维修人员对自身包修设备的运行状态心中有数,对设备关键部位的检查处理能力明显加强,设备得到大幅提升。二是促进设备管理上台阶。原先维修人员对设备维修全凭经验和感觉,不能有效跟踪和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开展设备会诊以后上述问题有所改善。技术、质检人员通过每天对设备问题进行检查跟踪落实,不但规范了设备管理模式,而且通过对会诊的分析、总结,从而把握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有效控制,减少了突发性设备较大故障的发生,也为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重点设备问题的解决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进一步实现了使用与维修之间的分工,是专业化管理得到加强,同时也是对使用人员进行设备保养的一种鞭策。能够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克服生产与维修之间的矛盾,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从而形成操作者与维修者共同维护设备状态的良好局面。

4.下步努力方向

开展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创新,不但要设定科学的工作指标,还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设备“会诊”工作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设备质量得到提升,职工的积极性有所调动。但要想将设备“会诊”工作持续开展下去,今后工作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设定预期的工作目标,激发职工的积极性,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

4.2把设备“会诊”的范围有步骤的逐渐扩展,最终实现设备全覆盖。

4.3不断规范会诊制度,细化设备会诊标准,适时开展会诊分析,及时总结会诊经验,不断完善会诊各项制度,从而逐步提升设备管理和设备质量。为提高修车质量和任务的完成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设备维修模式
浅谈如何当好企业设备维修主管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