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犀牛塘的传说

2015-05-30杨再新

参花(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杨家菖蒲水塘

杨再新

路过一条条蜿蜒小径,两旁秀丽的景色并没有使我驻足,我心系于那片令我心驰神往的水塘,家乡的水塘。这里有满满的纯真的回忆和一些光怪陆离的神话传说。我爱这水塘,我爱这家乡。

近了,更近了!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绿色,葱葱郁郁,分外清爽宜人,在这片绿色的映衬下,一处洼塘映入眼帘:水面波光粼粼,倒映出环抱的绿林树群;水并不清澈,却也别有一番滋味;水面三两绿色隐约可见,如果把这片洼塘想象成大海,那么这三两的绿色大抵便是海中的小岛吧!这就是我家乡的犀牛塘,让我不能忘却的地方。犀牛塘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但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有一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感,偶尔闲来散步,也是情趣盎然、陶冶情操的乐事。

犀牛塘不大,其地处三穗县款场乡北部,面积在1亩左右,距离乡集镇20公里,位于龙脚村三联片区(原三联村)高眼组的坡顶,与天柱县坪地镇杨寨相接壤,是三穗和天柱两县人民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就犀牛塘的地理位置而言,可谓是天时地利,这里面还有一段传奇故事,为这片水塘增添了神秘色彩。听祖辈人说,犀牛塘很早就有了,但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却不得而知,可对于它的传说流传了下来,颇有传奇色彩,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

传说圣婆在桐林的圣德山安家落户后,想找一块大处日月星辰,小处地坤灵秀的风水之地,以便养点花草虫鱼,好赏心悦目。她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四处搜寻,看中了一处地方,觉得这景色优美、人杰地灵,于是按下云头,用“杖地得水”的方法,在坡顶上用拐杖往地下一杵,立即就有能打八九挑谷子面积的地面凹陷下去,形成了一个坑。圣婆再用拐杖往地下一杵,水马上冒出来,淹没了整个大坑,形成了水塘。水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喝一口,清凉提神,全身舒畅。圣婆又找来花草种子播下,这种花草十分稀有,在人世间找不到的;随后又找来鱼苗放入,鱼儿长得很快,不出几日就可以在水塘自由玩耍了。不久,这个水塘就鸟语花香,虫鱼嬉戏,煞是好看、热闹。可日子一长,圣婆总感觉到水塘里的花鸟虫鱼只是小打小闹,看惯了也就没有多大的意思,她想养点稀奇的、好玩的东西,让水塘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风情。一直风平水清的有点无趣,不如碧波荡漾的壮观景象来得好。

真是无巧不成书,此时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平江府时,唐僧不小心被玄英洞三个犀牛精掳去。孙悟空请来天庭的四木禽星收拾了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三个犀牛精。玄英洞里的小犀牛精绝大部分被猪八戒和沙僧打死,极少数幸存的小犀牛精投降做了俘虏,被猪八戒和沙僧交给四木禽星处理。四木禽星打算把这些小犀牛精带回天庭改造,圣婆知道后,就赶过去向四木禽星讨要了两头小犀牛精。取得四木禽星同意后,圣婆就将两头小犀牛精装进自己的封口袋运回来,放入水塘里喂养着,增加了水塘的活力。于是,这片水塘就被叫做了“犀牛塘”。

因为这两头犀牛曾经跟着辟寒、辟暑、辟尘三个大王干过坏事,被圣婆带来的时候,修行尚浅,劣根未尽,经常打架,吵得整座山坡时常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引起附近百姓的惊慌。再加上它们本就属于邪物,本能地会伤及周边其他物种,包括人类。除了圣婆原来养的那些花鸟虫鱼被两个小犀牛踩伤、咬伤外,就连附近的百姓也未能幸免于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附近两县上山采药、砍柴的百姓,只要遇上那两头小犀牛,没有不受伤的,严重的甚至丢了性命。一时间人心惶惶,几乎没有人上山了,昔日和谐、温暖的景象不复存在,只留下枯草败叶,渐渐地也就人迹罕至,极其荒凉。

圣婆看在眼里,十分痛心,有点后悔将这两头犀牛精带回来,但是木已成舟,所以圣婆打算及时补救,好好教育一下这两个家伙,于是她叫来两个小犀牛精,先是用法术将其狠狠地惩罚一通,进而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驯化,在圣婆不厌其烦地指点、管教下,这两头小犀牛精逐渐变得温和,并修行到了高一层的境界,停止了打斗、伤人的举动,同时为自己之前的行为而惭愧、忏悔。它们帮圣婆恢复水塘往日秀美纯真之颜,也修复了受到伤害的花草虫鱼。后来,老百姓很少听见山坡上有异响,上山放牛砍柴也很少看见这两头小犀牛打架,人们有时还可以到犀牛塘里抓几条鱼带回家去吃。就这样,人和犀牛渐渐变得相安无事起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犀牛塘里那两头小犀牛是不再闹腾了,但人却变得不安分了。

解放前夕,天柱县坪地镇杨寨的大户——杨家两兄弟,仗着自家有钱有势,经常带人到犀牛塘捕捞,并且派人把守,不让其他人捕捞,总想把犀牛塘里的鱼一网打尽,占为己有。他们的行径遭到本寨及三联村、款场乡等附近几家村镇的反对。为此,杨家与很多人都在犀牛塘这个“一鸡打鸣,两县皆闻”的地方发生过冲突,最严重的几次,甚至动刀动枪。村民们最终都以自身势单力薄而告终。这样一来,杨家两兄弟便更加有恃无恐。一个夏天的傍晚,他们悄悄组织人马,带上土枪、炸药、木筏、鱼篓、箩筐等,来到犀牛塘,先把塘里的水放浅,然后用炸药把塘里的鱼炸死一部分,再放木筏下去捞鱼。正在二人得意洋洋之际,天空骤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起来;瞬时,狂风大作,瓢泼大雨倾盆而至。突然,两头犀牛从塘中间的水里冒了出来,怒目圆睁,“唔”的一声,疯狂地撞向“侵略者”。捞鱼的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四肢动弹不得,哪里还能躲避,任由两头犀牛撞击;犀牛撞倒人后,便朝杨寨方向奔去,从此不见踪迹。

剩下的人哪里还敢继续捞鱼?只得拖着残体,收拾行李,护着杨家兄弟俩狼狈地离开。

据说,杨寨当天晚上就发生瘟疫,猪、牛、狗、马、鸡、鸭、鹅等畜禽几乎全部死光,人也死了一大半,杨家老大当晚就一命呜呼了,杨家老二侥幸又多活了几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呼吁“平等、团结”的感召下,杨寨、三联村、款场乡等村寨早已化干戈为玉帛,亲如一家人了,谁也不会因为杨家兄弟的恶行而记恨于心。经过上级相关部门的协调,犀牛塘也由附近的村寨共同管理,并不独属于“某一家”。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政府对犀牛塘的保护和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完全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然而,这并不影响犀牛塘的名气和灵性。听说前几年,三联高眼坡有一户姓邓的青年承包犀牛塘来养鱼,因嫌塘里的野生菖蒲有碍视线,就划船下塘去,挖掉了“碍眼的”菖蒲。两年后,这个邓姓青年感觉承包犀牛塘养鱼不赚钱,就主动放弃,到三穗县城做生意去了。半年后的一天,此人骑着三轮车去进货,刚出门不远就与一辆大汽车相撞,不幸车毁人亡。听老辈人说,相传菖蒲乃仙家神草,是圣婆当年最为喜爱的“玩物”,邓姓青年当时下犀牛塘里挖菖蒲,得罪了神灵,才落得个如此下场,不管事实与否,是谣传还是真有神灵在此,如今的人们把犀牛塘视为圣地,近而敬之,从未擅越雷池。

今天,犀牛塘早已是“牛”去楼空,人迹罕至,只留下一汪池水,几片碧绿,不见了以前纷繁的场面,真所谓“物是人非”。但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犀牛塘,使之融入北部侗族“款文化”的汪洋大海,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了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课题。我相信犀牛塘的未来是美好的,正如当地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杨家菖蒲水塘
老家的水塘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醉在水塘
室雅菖蒲清
杨家有只羊
荒漠水塘
养菖蒲
杨家军:坚信e代驾今后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