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电影名称翻译中的“共注观”

2015-05-30刘璐王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

刘璐 王斌

摘 要:中外电影名称的翻译,国内学者多采用专业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如对等翻译,交际翻译,关联理论。共注观是交际事件中作为交际模式的概念结构,以语义结构的形式呈现,渗透着作者和译者的时空经验观。共注观作为一种新型的认知理论,在翻译理论方面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论文从中外电影名称的翻译这一文本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共注观,来分析现当代的电影名称翻译。即电影名称翻译背后的时代空间特点。将翻译视为一种动态模式,受不同文化,时间,空间的限制,所翻译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共注观涉及体验认知的三方面。每种翻译背后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因此对电影名称翻译的共注观研究也是对电影受众国家的文化,和民众思维方式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共注观  电影名称  翻译理论

一、外文电影进中国市场的翻译

(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电影需求量也越来越为显著

《飞越疯人院》是70年代末奥斯卡奖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电影,作为一部艺术价值极高的电影作品。其电影名称翻译却着实让人匪夷所思。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原版名称,如果我们对这部电影名称不加入过多的考虑,只是进行简单的直译,那么它的名称应该是《飞跃杜鹃鸟巢的人》。《飞跃杜鹃鸟巢的人》和《飞跃疯人院》的翻译相去甚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呢?首先我们会想到的即是《飞跃疯人院》更为贴合电影的剧情,具有更加直观了解剧情和透视电影主旨的作用。这里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即语言表征特点。“社会交际中的语言表征有两个特点:一:是主体性。二:视角性。”(Tomasello 1999)《飞跃疯人院》作为一部美国片,其最初的受众自然是英文为母语的欧美人。这与接受传统东方文化教育的中国民众来说,明显受众不同。英文名称中的“Cuckoo”是杜鹃鸟的意思。而杜鹃鸟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神话和文明中的理解和认知不同。杜鹃鸟中国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鹃鸟在中国的传统历史中扮演的是正义,刚直,慈悲的角色,被赋予的意义更多是美好正面的。而杜鹃鸟在西方神话中通常被赋予的角色多为反面,邪恶的。如赫拉的孪生兄弟宙斯在驱逐了父亲克洛诺斯以后,到达克里特的诺塞斯山(一说是阿尔戈利斯的索那克斯山,现称杜鹃山。)由于杜鹃具有这一层欲火面具,在行使“雀巢鹃占”的过程中,它被用以喻奸夫,但其后cuckold(指有不贞妻子的男人)显然是由cuckoo化出,却用作奸妇的原配的代名词。杜鹃的鸣声即为cuckoo,不啻骂人为“乌龟”,这种借喻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已经频频出现。杜鹃具有的复杂鸟性,足可以成为阴暗、凶险、欲望炽烈的人性的飞行具象。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象注定这里的杜鹃鸟的翻译不可进行简单粗暴的直译,而必须考虑交际功能和认知视角下的文化差异。语言交际要素包括语言能指与语言所指。这里的杜鹃随着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中虽然能指更加宽泛和包容性加强,但其传统模式中的慈悲形象已根深蒂固,如果单纯的将电影名称翻译成飞跃杜鹃鸟巢的人,中国观众对该电影的理解就会和电影所表达的意向背道相驰。“只有交际双方在认知上共处相同的社会交际情景中,语言所指才能正确理解。”(王,7)

另一个反应翻译中的共注观的例子则是1990年3月于美国上映的电影《风月俏佳人》。这部享誉全球的爱情片讲诉的是妓女薇薇安和百万富翁爱德华的缠绵爱情故事。英文原版名称为Pretty Woman。这部电影的翻译名称除了《风月俏佳人》还有《麻雀变凤凰》和《漂亮女人》。单纯从翻译的效果来说,《漂亮女人》属于直译。而《麻雀变凤凰》则属于同化翻译和意译。尽管这两种翻译在翻译的直观性表达更为贴切原英文,但大多数翻译都采用了《风月俏佳人》这一翻译。从字面意思来看《风月俏佳人》便暗示了主人公妓女的职业身份,并且起到了奠定了电影喜剧结尾的色彩。

“共注观”涉及体验认知的三个方面:“共”指共享的语言符号系统即语言符号表征的主体间性;“注”指相同的关注视角,通常表现为文化成见;“观”指相似的社会感知经验,体现为文化认同。共注观其实是交际模式,一种格式塔式的心理建构,是语言之所以能够交际的桥梁(王斌,2007)

《风月俏佳人》这一翻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风月场即指妓女行业。而作为比较隐晦的色情行业在中国有着神秘和禁忌的色彩,令人会产生窥探的心理。俏佳人则是美女和风情万种的代号,更增加了观众对电影的窥探欲望。这种电影名称的翻译在潜移默化中将观众的关注点引导向了对禁忌文化和色情行业的联想和窥探。这一翻译巧妙之处就在于引导观众和吸引观众的关注点。翻译时考虑到了心理学的因素,更加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

(二)中文电影向国外市场的引出

华语电影今年来虽没有好莱坞电影酷炫的电影特技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直上云霄的冲劲,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叙事角度,也不断得到国际奖项的认可。《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英文来自索尼经典公司的译名: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片名取自中国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一首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片名的文学来源即便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国大学生来说也是相对陌生的。也就更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观众。为了向外国观众更好的介绍这部影片的内涵,golden flower指金色菊花,金色也象征权利,而菊花的花意在西方又有叛变的意思,curse是诅咒的意思,诅咒冷酷无情的人,也暗示着对妄想者希望破灭的预示。

另一部电影则是王家卫导演的《东邪西毒》。影片最终被翻译为Ashes of Time.东邪西毒作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随着时间的迁移,带着浓厚的中国色彩。而Ashes of Time则巧妙的结合了西方人的审视角度和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喜剧大师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则是永恒的经典。“《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原著西游记中并没有出现,可形象翻译成 “Pandoras Box”.因为直译成“Moonlight Box”体现不出该宝盒的神奇魔力”(区颖 2013)。作者认为这里翻译并不符合翻译中的共注观,奥赛罗虽和大话西游都属于东西方的传记式神话,所表达的主题和故事内容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和共通之处。“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界定即范畴化的方式和结构是有差异的”(王斌 2010)而潘多拉的盒子和月光宝盒,一个是灾难之源,一个是时光机器。这样翻译对应使观众不仅对电影的认知产生了偏差,也为电影所要传达的意义进行了曲解,使观众在认知的共同域方面进入了误区。“注”的方向产生了偏移。

结语:“共注观”和“时空经验观”实质上是译者的心理建构,概念整合的结果。共注观实质上是对两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协商与妥协衡量考察。译者的角色是寻找两种文化的共同交汇点使读者和源语文化在认知层面上达到共识。文化认同随着时间,空间的迁移和变化不尽然相同。语言的交际建立在概念“共注观”的基础上,“共注观”不可简单看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一成不变的准则,“时空经验观”在单位文化中也千差万别。因此,翻译中遵循“共注观”,将更有助于文化和表达的思想的精准传递。

参考文献

[1] 王斌.翻译中的“共注观“[J].上海翻译,2014(3).

[2] 王斌.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4).

[3] Tomasello,Michael.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 区颖,左靖.从《大话西游》英文字幕翻译中解读翻译的接受美学[J].短篇小说,2013(8).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浅议许渊冲之文学翻译理论
再谈文学作品的可译性
从“动态对等”的视角探讨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