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思考
2015-05-30刘占兰
近些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幼儿园走上了“特色发展”“品牌创建”的探索之路。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产生了一些误区。为此,本刊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刘占兰研究员来谈谈幼儿园在走特色发展之路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幼儿园的特色发展需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它的合理走向应该是什么。同时介绍自2011年开始的,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指导下的浙江宁波市北仑区两所幼儿园的特色品牌创建实践案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两所幼儿园的特色品牌创建仍处于持续的探索阶段,但相信他们的经验能给全国的幼教同行以有益的借鉴。本刊同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则刊发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陈如平、刘占兰、易凌云、高丙成等专家撰写的关于幼儿园特色品牌创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章,敬请参阅。
近十几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幼儿园教育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许多幼儿园经历了从开展园本教研制度研究到园本课程研究再到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探索历程,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收获,也有一些误区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反观所接触和了解到的现状则不难发现,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着片面理解特色、盲目追求特色和突出个人意志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和倾向,突出科学性、优质性和整体性原则,以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和办园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幼儿园特色发展中的误区
近年来,以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为主要方式的特色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一些条件比较好、经验比较丰富的幼儿园都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有的直接叫作特色课程建设,有的甚至提出“一园一品,一班一特”。为了做出特色,幼儿园把较多的空间用于承载特色,把幼儿较多的时间用于开展特色活动,把教师较多的精力用于实施特色课程。幼儿园成了学习专项的场所,幼儿过早地被特色锁定,被专项定格;全面发展的教育受到挑战,幼儿的全面发展受到威胁。在幼儿园特色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一)片面理解特色,忽视对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规划
当前,幼儿园的特色发展还只是一种“运动”或“热潮”,其实践形态比较多样。常见的有三种:特色活动、特色课程、特色课题。特色活动主要是指幼儿园经常或定期进行的比较有特点的活动,如绿色环保活动、父亲参与活动、种植活动、敬老活动等。特色课程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之外的课程或从某一点延伸拓展出来的课程,也有人把这部分课程统称为“园本课程”,如文明礼仪课程、雪花片建构课程、英语课程、听读识字课程、创造性美术课程、轮滑课程等。特色课题主要是指一些幼儿园就某一方面连续多年进行立项研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系列化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有所体现,如生态式美术教育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研究、生态式礼仪教育研究、幼儿剪纸活动研究、幼儿阅读活动研究等。对以上三类幼儿园特色的实际考察了解和文本成果分析可以发现,有些特色是适宜的,有些特色最初是适宜的但后来逐渐窄化和僵化,还有些特色从理念、方向到内容、形式都是不适宜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类特色发展的共同特点就是关注某一点或几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而缺乏对幼儿园教育或课程的整体思考与规划。
(二)盲目追求特色,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原则
《指南》强调,幼儿园要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相关调查研究和经验已经证实,一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已经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甚至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幼儿的学习环境单一化,搞什么特色,环境布置中就充满了什么内容;幼儿获得的经验片面化,搞哪方面的特色,就比较多地让幼儿进行哪方面的活动,缺少其他方面的学习活动和相关经验的获得。早在2008年底进行的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在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中,中班幼儿进行最多的区域活动是美术类活动,占比超过38%;在教学活动中,占比较大的活动是数学活动,超过44%。①近年来的状况偏向依然严重。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幼儿园教师的普遍特点是容易聚焦某一点,当过度关注特色时必然会忽略其他方面。
在实践中,幼儿园违背教育原则搞特色的做法也很多见。以语言领域为例,《指南》强调: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地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在一些以语言领域某方面为特色的幼儿园,却对幼儿进行听读识字式的阅读教学,这不仅是对阅读的曲解,更是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漠视。其他领域的专门学习和强化训练也不少见。
(三)突出个人意志,忽视园所共识和形成共同愿景
园长在幼儿园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园长的专业水平和思想高度往往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水平,但并不是所有的园长都是教育家,都有卓越的思想和杰出的实践,这时,如果在特色创建中特别突出园长的个人意志则往往会出现偏差,而一些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甚至缺乏教育专业背景的园长这样做的后果会更加严重。特别是有些园长将自己擅长的领域或个人倾向确定为幼儿园的特色,缺少对幼儿园发展历史或长期经验积累的充分分析与讨论,没有与幼儿园其他管理者和教师团队达成共识,使幼儿园的发展方向缺乏历史的渊源和共同智慧培植的沃土,甚至出现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因此,幼儿园的特色创建必须是园长个人想法与所有教职员工以及家长形成的共同愿景。
二、幼儿园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特色发展是指一个幼儿园所特有的风格和色彩不断形成和显现的过程,是其独特性形成的过程,但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必然是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的。特色是幼儿园发展的最高境界,它以幼儿园的整体优质发展为基础,以幼儿园内涵发展和整体规划为途径,以幼儿的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办园思想的凝练和幼儿园独特教育体系的形成为标志。幼儿园特色发展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发展的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规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符合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幼儿园教育体系的框架以及体系中的每一个教育要素,既要符合相关基本理论,又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优质性原则
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才能为幼儿设定正确的发展轨道,真正为个体人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质量是指幼儿园教育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程度和水平,“儿童利益优先”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原则。因此,引导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并获得质量的提高,对幼儿园发展进行整体设计,是幼儿园特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路径选择。在进行幼儿园特色创建的过程中,在思考发展问题、判断各种教育因素、改进各种教育途径时,均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的特色发展需要整体规划,以免因片面或单项加强而影响幼儿园各个教育要素全面质量提升和整体效益的发挥,更重要的是,不能影响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和任务落实。《指南》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在幼儿园特色发展中,任何在内容和时间上的片面和倾斜都是不适宜的,不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获得的教育也是不适切的。因此,幼儿园特色发展应该是对各个教育要素,包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氛围营造、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幼儿园课程与游戏、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的关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等,进行整体思考和系统规划与设计。
三、幼儿园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提升质量成为关键。国家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已将“提升质量”列为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四大重点任务之一,重在“提升办园水平”。因此,在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之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必然选择。幼儿园特色发展也必须以内涵发展为基本方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可以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水平上实现。比较容易实现和显性的发展是幼儿园环境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物质条件的改善,包括基本建筑、幼儿生活的基本设备设施、幼儿园室内外大中小型玩具和材料、环境布置等。因此,在现实中园长比较重视或者优先关注的往往是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和物质条件的改善。随着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幼儿园办园条件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些原本办园条件就比较好的幼儿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从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来看,近年来形式的东西比较多,而质量的提升比较少,特别是一些硬件条件豪华的幼儿园,其保育和教育质量与硬件条件十分不协调。
内涵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规划纲要》提出:质量提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未来的发展中,幼儿园也应该走而且必须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道路。幼儿园内涵发展是质量提升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质量反映了幼儿园的内涵,质量提升实质上就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结果和表现形式。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重点是以幼儿和教师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质量的全面进步。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内涵发展对于幼儿园的活力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内涵发展可以更新幼儿园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保育教育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还可以丰富幼儿园文化和良好的精神环境,彰显幼儿园的活力和动力。
特色作为幼儿园的风格与基调必须附着在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之上。我们决不能以牺牲质量和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来搞特色。特色可以没有,但质量绝对不能没有。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有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必须是: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做到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和因人施教,并实现家园共育。而幼儿园的特色发展则是以这些基本要求的达成为起点,全面实现优质,再进一步走向卓越和独特的过程。
(二)整体建构框架和形成教育体系
注重整体发展是幼儿园特色建设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从整体上建构框架包括教育主题、核心理念、框架体系三个主体部分。
幼儿园的教育主题是幼儿园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线,可以是幼儿园发展的历史积淀,也可以是幼儿园依托地理和人文环境形成的独有特点,还可以是园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幼儿园确定的发展主题不仅要符合幼儿园的已有历史和研究成果,符合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共同愿景,更要符合学前教育的原则和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园具有特色的教育主题都是从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信条的层面出发,从较为高位和宏观的视角思考幼儿教育,从更本源和更本体的价值出发理解幼儿教育。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对教育主题核心内涵的精炼阐释,能引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体现了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哲学,表明了教师所追求的教育信条,以及教师所认同的教育理念。为了让幼儿园的发展主题能够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容易被大家理解领悟并能体现在日常工作和教育实践中,幼儿园需要用适切的、明确的、有诗意的语言来表述主题的含义或主题之下的理念。适切性是指表述能科学准确地说明幼儿园教育主题的含义,体现出对幼儿教育本质特点的深刻理解和深切感悟。明确性强调了表述的清晰、简明,能指明园长、教师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好理解、可践行。诗意的表述是指表达幼教人对事业的情怀与热情,对幼儿的深爱与真诚。
形成框架体系是指从整体上将幼儿园的物质和人文环境、课程与教育活动、管理与制度建设、教师团队与教研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等各个教育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围绕着教育主题,体现办园理念,形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框架体系,这是一个理论建构和逻辑论证的过程,在已经确定的发展主题和教育理念之下,判断每个教育要素是否都符合科学、优质、特色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一个正本清源、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整体、系统地思考各个教育要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缺失了什么,重视了什么,忽视了什么,哪些已经偏离幼儿教育的科学轨道,需要回归本源,重树观念与重构形态。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实践
形成实践形态是幼儿园整体发展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需要幼儿园在实践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落实业已构建的框架体系。园长和教师需要思考幼儿园的物质和人文环境、课程与教育活动、管理与制度建设、教师团队与教研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等每一个要素,清晰地认识到在实践中已经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哪些做得出色,哪些还没有到位,进而在实践中大胆尝试,改革创新,使幼儿园教育体系得以完善,各个要素得以落实,最终形成科学、优质且具有特色基调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体系。
幼儿园在教育实践中一旦形成特色,将在文化、环境、课程和教师这几个可见的要素中得到全面体现,显示出独特、灵性、精妙、出色的特点。首先是独特的园所文化。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追求特色发展的幼儿园文化一定是这个幼儿园特有的、是在这所幼儿园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衍生出来的、别人无法移植的价值追求与观念理念、精神氛围与情感基调、伦理道德与管理风格,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又包容多元文化,既尊重幼儿童年生活的价值又能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其次是灵性的园所环境。那些优秀的幼儿园其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不仅让幼儿感到身心安全,而且富有灵性,和幼儿有很好的呼应与互动关系,能响应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支持和激励,感到愉悦、自信和有归属感。第三是精妙的幼儿园课程。已形成特色的幼儿园的课程不仅符合《纲要》和《指南》的基本要求,体现高质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和富有智慧的生成性,精微细致、构思巧妙,能促进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第四是出色的幼儿园师资。幼儿园特色的形成需要一支杰出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拥有一群既有崇高的师德智慧又有精湛的教育智慧的出色教师,是幼儿园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特色发展的核心力量。
总之,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是不断走向优质和卓越的必然结果。通俗地说特色是指幼儿园有过人之处,有精妙之作,有杰出的队伍,达到了卓越的发展阶段。作为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幼儿园教育,任何片面、狭窄的做法都是不适宜的。幼儿园特色发展必须摒弃片面的发展观,对幼儿园进行整体规划,扩展教育视域,深化和提升发展主题,实现从特色材料、特色活动或特色课程向幼儿园整体优质发展和体系形成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