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陈题新用的探究

2015-05-30陈雅琴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新教材历史

陈雅琴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一道旧高考题在新版本教材中进行两次不同的运用,涉及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复习专题。教师要既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通过指导学生答题思路,让学生理清先后顺序,并学会将三本教材的内容融会贯通。

关键词:历史;工业革命;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72-02

随着课程改革在江苏的开展,新教材全面启用。由于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编撰体例上存在很多的不同,习题也需要更新换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旧题都不能用了,事实上一些比较经典的高考题在高三的复习中还是在被大量地使用。本文就是笔者将一道旧高考题在不同专题复习中加以运用的实例。

原题如下: (2000年上海卷·41题)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2分)(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8分)生产力方面:(2分)_____社会关系方面:(4分) 国际格局方面:(2分)____(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一、明修栈道:直奔主题,依模块分理之

一般来说,这道题目经常被用在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中两次工业革命的专题复习中。在复习本专题时,由于课本在这一章节中对(1)(2)两小题的答案有比较明确的叙述,学生还是能够比较轻松地解答出来。但是在回答第(3)小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通常不能答全。第(3)小题参考答案如下: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3)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不难发现,本题答案散落在三本必修教材中,对学生的概括要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的新教材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编写的,无形中比以前按时间顺序编写的旧教材,对学生答题更为有利。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教材必修1、必修2、必修3中发生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相关事件,理清时间顺序。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必修1中涉及的事件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必修2中涉及的事件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必修3中涉及的事件有: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必修1中涉及的事件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注:必修1中没有戊戌变法的内容);必修2中涉及的事件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必修3中涉及的事件有: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分析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一一对应如下: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序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近代工业产生;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和义和团运动表明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不难发现,这些影响正好可以分为政治(包括社会性质和爱国救亡运动)、经济、思想(向西方学习)三方面,也正好与新教材的编撰体例相吻合。

最后,再将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归类和对比,以加强学生对本题的印象。(1)社会性质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爱国救亡运动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揭开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3)社会经济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向西方学习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答案,其实比原题提供的要更加完整,也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种解题方法如能被学生熟练掌握,今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也能游刃有余。

二、暗渡陈仓:追本溯源,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种运用方法其实不是直接在解答这道题目。

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10课“鸦片战争”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介绍了近代的四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材重点介绍了这四场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在高三的复习中,必然要将三本必修教材融会贯通,因此需要补充这四场战争在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影响。

首先,也是引导学生回忆在三本必修教材中分别发生在这四场战争之后的相关事件(已经在第10课“鸦片战争”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两课中提到的有关社会性质方面的影响除外),理清时间顺序。

鸦片战争后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必修2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必修二中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必修2中的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必修2中的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必修3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必修1中的义和团运动、必修2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必修3中的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必修1中的辛亥革命、必修2中的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必修3中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然后,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两课中提到的这些战争的影响,按照新教材的编撰体例:政治(包括社会性质和爱国救亡运动两个方面)、经济、思想,可以形成以下结论:社会性质方面: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爱国救亡运动方面: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无;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社会经济方面: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社会思想方面: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中日战争,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民主义。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列强发动这些战争时的世界形势。联系这些战争发生的时间,学生不难答出:两次鸦片战争正是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正好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这时再展示上述那道高考题,学生必然恍然大悟,根据结论就可以轻松得出答案了。

上述两种方案,其一的关键在于理清时间线索,抓住答题要点;依托教材编撰体例,理清答题思路。其二实际上是借用了列强侵华专题,从影响入手,追本溯源,反其道而行之。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教材的编撰体例——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在有些时候是非常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的。很多重大事件的背景、影响通常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这三方面分析,教师如果在平时复习中注意引导和训练的话,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再者,这样的答题训练,也能够让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前因后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弥补因新教材弱化时间顺序而导致的学生时间先后概念的缺失,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新教材历史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革命
新历史
工业革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