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龙纪念馆:太行山上的“红色基地”
2015-05-30郭向阳
郭向阳
身为国家干部、共产党员,我们穿的是劳动人民的,吃的是劳动人民的,不为劳动人民着想,不为劳动人民办事,良心何在?现在说你好不算好、等将来下台后群众说你好,那才是真的好。
——孙文龙
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孤山脚下,距城30里许,交通便利,风景秀美,有着一个群众自发组织捐款修建起来的“红色教育基地”——孙文龙纪念馆。孙文龙同志的故事在民间被编成歌、排成戏,四处传唱,他活在无数百姓的心坎上。
孙文龙纪念馆先后被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授予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参观的人数达到了百余万人次。
馆内纪念的主人公孙文龙同志,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从优越的省委机关返回阳城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连任山西省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因公殉职,年仅51岁。
他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宗旨,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勤政廉洁、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为党和人民奋斗了终生,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震憾人心、平凡而伟大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嘹亮凯歌,被誉为百姓的贴心人、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一生所践行的公正无私、勤政廉洁、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党性原则、革命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随着岁月的推移,纪念、宣传、介绍孙文龙事迹与精神的文章、书籍、刊物、电影、电视日益增多,孙文龙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影响日益深远。
孙文龙同志生前任山西省阳城县委书记期间,他的亲戚和子女们没有谁能从他那里得到所谓的“便宜”。1973年,阳城县政府给河北公社分配了一名推荐上清华大学的名额,乡亲们一致推荐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孙文龙长子——孙太林。当知青办把推荐上大学的花名表送到县委时,孙文龙毫不犹豫地划掉了孙太林的名字,把名额让给了红军后代。
在山西省武乡县任职期间,他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2220件,赢得民心,一位老同志落实政策平了反,补发了工资,拿500元现金去向孙文龙表示谢意。他坚辞不受,当那人非给不可时,孙文龙“起火把碗都摔碎了”。这位老同志事后无比感慨地逢人便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党有希望”。
被誉为三农书记的孙文龙的一生,作风过硬、务实求真、敢想敢于、致富百姓,走一处、变一处,干一处、红一处。他思想超前,开创种植苹果之先河,给阳城县寺头乡人民栽上了“摇钱树”;树旗标帆,栽桑养蚕、使阳城县成为“山西之首、华北之冠”;开渠截流、筑坝建库,创出了水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第一县,阳城县白桑乡的“一滴水精神”闻名中外;敢为人先、大胆创新,高寒山区试种棉花成功,受到了周总理的赞扬。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清廉不清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的清廉,才经得起群众、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时间表明,孙文龙同志是真正清廉为政的代表。他始终以清正、清廉、清明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属子女和亲戚,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崇高形象。正因如此,几十年过去了,人民群众还是那样地怀念他,想念他,才自发捐赠为他修建了纪念馆,供后人瞻仰、学习。
孙文龙同志逝世后三十年的今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孙文龙的精神,跟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一样,不仅没有黯然失色,而且愈加光彩夺目。宏扬、学习、实践孙文龙精神,具有着更加迫切与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意义。孙文龙像雷锋、王铁人、焦裕禄、孔繁森一样,其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对一国之民而言,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短缺,而是精神的匮乏。他们的言行、业绩、品格、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感召着、引导着、鼓舞着人们,彰显着榜样、楷模、典范与旗帜的力量。在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明和谐社会的今天,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孙文龙精神……不仅不会过时,反面更显示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让我们秉承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高举他们为国家富强、为百姓造福的鲜艳旗帜,沿着他们的足迹,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朝着让人民更富裕、更幸福、更文明的未来努力奋斗,以更优异的成就和更辉煌的业绩告慰逝去的先辈英模们。
孙文龙同志一生以人为本、以德为根、以业为魂、以民为上,这是他根植民间并具有永恒价值的原因所在。他勤政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孙文龙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闪烁着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而且饱含着亲民爱民的百姓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丰碑是由民心和事业铸成的,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钟爱,在孙文龙纪念馆,我们可以聆听到他勤政为民的坚实脚步,寻找到他致富百姓的宝典真经,感受到他鲜明个性的人格魅力,领略到他真抓实干的公仆风采。
2001年7月,农民作家赵为农向全国2000多个县委书记免费赠送他写的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旗委书记王有义在来信中说:“孙文龙是当代中国县委书记的一面旗帜。”甘肃省临洮县委书记张智全、宁夏隆德县委书记陈涛、黑龙江省方正县委书记傅丰志在信中表示,要以孙文龙为榜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