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理论的体育课堂教学探析

2015-05-30赵燕红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赵燕红

摘 要:相对于以往的教师讲授、示范为主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创设出必要的活动氛围,以学生的体验和发现为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渲染式情境;问题式情境;交往式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30-01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在中小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影响是深远的。情境教学的组织形式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认知规律特点。相对于以往的教师讲授、示范为主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创设出必要的活动氛围,以学生的体验和发现为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渲染式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情境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其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情感,让学生在内心愉悦的环境中参与学习活动。初中体育教学是蕴含着丰富情感资源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开发,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保持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诸多因素通过情感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体育教学的情感化、艺术化。

如我在教学“快速跑”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出示国际、国内以及学生身边的运动健将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以及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然后我与学生一同观看他们在重要比赛中的过程性视频资料。“想和他们一起同台竞技吗?今天我们就有机会。”我让班上的两位快速跑健将给大家做现场示范,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他们的步幅和步频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技术基础自主练习和训练。因为有了前期的情感铺垫,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

借助于形象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情感支持的方法很多。如播放影音资源、展示图片等,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的激烈场面,感受其中的兴奋与壮观,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也可以通过真实的情境场面,带给学生切身的体验和感受,给他们身临其境的震撼力和影响力。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各项体育比赛,多去体育馆观看赛事。在体育课堂中,倡导学生把这种情感体验进行表达与分享,能发挥情感的传递作用。

二、创设问题式情境,注入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产生于学习者面对新的认知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空间状态。学生要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突破原有的认知形式,尝试进行更为高级的探索和尝试。只有当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时,他们才会积极有效地搜集自我思维的内部条件,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初中体育教学要突破原有的教师呈现问题,指导学生探索,总结提炼要领,反复强化训练的低效做法,用问题去引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给体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如我在教学“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投篮不准,其原因是投篮手的另一侧的脚在身体前方,造成身体重心倾斜。为了引发大家的思考,我把两种肩上投篮的方法进行对比演示,让学生也不断地尝试体验。经过反复探索,有的学生指出不能把投掷铅球方法与投篮方法混淆;也有学生认为,身体前后运动幅度过大,会造成投篮不准。投掷铅球时,用这样的动作是为了增加投掷的行程,能投掷得更远。对比分析后学生思路清晰,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

体育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让问题带有阶梯性和层次感。一方面要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索,由易到难;另一方面,要照顾到特殊学生的需要,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去思考,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要让问题具有悬念性的同时,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不但要研究教学内容,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基础水平,切忌问题过大过空,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要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将几种动作效果或运动方法集中呈现,引领学生通过比较研究,实现对问题本质的把握。

三、创设交往式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有研究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习情境的领悟和驾驭过程,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式探究是比较理想的学习状态。在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研究者,参与到教学之中,放手让学生平等地参加活动,用问题引领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如我在教学“耐力跑”时,为了激发学生跑的热情,鼓励他们自主参与到运动中来,我创设出互动交往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4大组。每组领取一根5米长的绳子,小组内的4名成员同时手握绳子进行200米×4接力跑,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先完成任务。为了组内共同的荣誉,发挥出小组集体的力量,学生之间互相协商、鼓励与帮助。在交往式的情境学习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运动的技能,还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情境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特色,还要从体育学科的本质去发掘其价值,展示其魅力。这就要求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兴趣的方向,只有学生向往的活动才能促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要遵循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借助情境的预设,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发现问题,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情境的运用要做到“精”和“准”,在学生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或产生疲倦的时候,情境活动的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情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学生的视角,让学生感到自然得体,又要高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有着研究的欲望,巧妙地与所学内容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徐勇.打造“有效教学”情境下的体育课堂[J].运动,2012(08).

[2]王华.创设最佳体育课堂教学情境[J].河南教育,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