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志愿者人才服务活动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2015-05-30陈惠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活动

陈惠

摘 要:主体的独特性,决定了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殊性。文章在分析把握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力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人才服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26-02

高校志愿者是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力军,据2014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志愿者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比重高达46.1%,而其中又主要是高校学生。自我国开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高校志愿者就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行动特点,在国家和社会志愿服务领域展示了强大的能量。因此,认识和把握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对于更好地组织实施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殊性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其他职业结构的志愿者活动相比较,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自身独具特色的东西,这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主体的特定性

高校志愿者与其他职业结构的志愿者的重要区别,首先体现在高校志愿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个特征显示出高校志愿活动主体具有其他志愿者不可替代的功能。人人都可以做好事、行善为,可以为孤寡老人嘘寒问暖,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为失学儿童做文化辅导、为下岗职工做科技培训,这需要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和前提。就目前各个高校内部志愿者的构成来看,已经包括了在校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各个层面,甚至有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说,高校志愿服务群体的重要标志就是其专业性和知识性。

2.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团中央、全国学联早在1996年发出的《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的意见》中,就明确强调了高校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即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开展诸如社区公益事业援助、社区人员就业前培训援助、社区内民工培训援助、敬老助残援助、英雄模范人物子女家教援助、健康咨询和医疗卫生援助、法律权益援助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援助形式。也就是说,高校志愿者,除了可以承担诸如其他类别志愿者可以胜任的众多服务内容外,还可以承担一些特定形式的专业服务,这正好与前述的主体特定性相对应。

3.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时间的充裕性和灵活性

相对于其他职业结构的志愿者,高校志愿者的时间比较充裕,也比较灵活。作为学生,除了法定的节假日之外,他们有较长时间的寒暑假,一年里的这两个假期是学生类别的志愿者开展大规模志愿服务的黄金时间。与此同时,相比中小学生,高校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也更注重自我吸收和消化,不需要老师、家长的监督约束,时间安排上较灵活,因而日常的课余时间都可以灵活地调用开展志愿服务。另外,高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参加社会锻炼、提高实践技能,而志愿服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

4. 高校志愿者开展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志愿者知识面广,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他们从事志愿服务具有强烈的主动性,是积极地寻找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令;他们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执行命令。如在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江苏省各大高校志愿者展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充分说明这是一支敢作敢为、有创造性的志愿服务群体。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从社会层面讲,我国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对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没有把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与地方社区的社会事业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由于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既不会在经费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也不会提供任何激励和保障措施,这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例如尼日利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期是连续服务一年,主要在边远地区,一年后,志愿者可以获得国家服务证书,这个证书是将来就业的保障。政府的这些举措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同时也对志愿服务参与者给予了充分激励。其次,从高校内部来讲,并非所有领导、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都有准确的认识。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可有可无,也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就是走过场、做样子,还有人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为了方便就业。这些观念的存在,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推进无疑会造成阻碍。

2. 志愿服务的制度不健全

为了指导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各个高校主管部门(一般是校团委或院系分团委)都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措施,包括登记认证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等,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问题是,这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扰,如登记认证比较随意;培训涉及面不够宽,培训人员不专业,培训内容过于简单;考评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不能真实反映服务情况,等等。另外,除了奖励措施外,惩罚措施普遍缺失,这主要是因为在观念上,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既然是自愿,就不便于约束。然而,任何缺乏约束的行为,都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不少西方国家为规范志愿服务行为,相继开展了志愿服务立法。

3. 志愿服务与社会有脱节的现象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但现实情况却是:走向社会的步子是迈出了,却还不够深入;服务社会的行动是实施了,但效用尚不明显。这首先反映出高校志愿者组织管理机构的问题,不少主管机构在制订志愿服务的计划、方案的时候,没有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单纯依据文件精神依葫芦画瓢制定规划,这样一来,尽管志愿服务活动在面上搞得如火如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却不一定是社会需求的,不能解决实际困难。另外就是不求创新,长期沿用老一套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并强制志愿服务参与者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活动,使得志愿活动主体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4. 志愿服务的经费严重匮乏

志愿服务活动虽然立足于自愿和奉献,但活动的实施却必须有经费作保障才能实现。然而,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却十分有限,仅靠学校财政拨款基本上是杯水车薪。这样一来,要组织大规模的、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活动几乎不可能,这就导致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更多地追求短、平、快的项目,缺乏长效机制。相反,西方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除了获得政府的强大资金支持外,还得到各种企业、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等的有力资助,参加志愿服务者甚至可以获得报酬。

三、进一步做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建议

认识到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是目的,我们的任务是必须及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困扰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有力地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合理和良性地运行。

1. 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可以通过行政规章、条例的形式,把志愿服务纳入法制的轨道,在充分保障自愿服务的前提下,对违反志愿服务基本原则、规范的行为予以制裁。二是学校层面,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尤其是尽快健全监督约束制度。不仅要做到有奖有惩,还要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有制度必行。

2. 加强对志愿服务参与者的培训

志愿服务实施的效果如何,一是在于服务者的态度,二是在于服务者的能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规范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要做好服务项目分类,每个类别应配备业务素质精良的指导教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同时,对志愿者在加入后一定期限内进行归类,对其服务能力、可从事的服务范围进行入档登记,这样一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派各类志愿者参与不同的志愿服务。

3. 增强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支持

首先,政府应提高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它的社会意义,从而加大政府预算和经费拨款。其次,政府应倡导全社会共同来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和关心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资源和条件的全方位支持。这方面,安利公司成为了表率,该公司在全国各高校组织的“安利研究生支教团”已成功延续了多年,这些支教团由每年从各高校内选拔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组成,分赴国内各边远、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上应更好地发挥组织、导向功能,从而使志愿者行动站稳基层、持续坚持、扎实服务,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起来,取得更大的成效,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标志,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品牌。

四、结束语

由于主体的独特性,决定了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把握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力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举措。

高校志愿者是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力军,据2014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志愿者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比重高达46.1%,而其中又主要是高校学生。自我国开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高校志愿者就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行动特点,在国家和社会志愿服务领域展示了强大的能量。因此,认识和把握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对于更好地组织实施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符强,刘月.高校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2008(04).

[2]熊耕.试析美国高等教育内部自我协调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2008(01).

[3]王泠,李彩香.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人才培养结合模式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01).

[4]贺红霞.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5]梁杰华,杜立操.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6]王顺茗,张华胜.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征[J].科教导刊,2010(10).

猜你喜欢

活动
大型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演出活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活动掠影
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