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研究
2015-05-30乔亮国侯翠平
乔亮国 侯翠平 邢 菁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业务处理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实现,业务管理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加强。为了达到提高这些职业能力的目的,会计学专业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设置适当的实践课程和环节,建立结构合理和功能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的规划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教学保障的不到位,教学管理的不完善以及教学评价的不科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具体而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为了使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应强化实践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但由于理论教学强调多而实践教学强调少的整体氛围,使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够明确。
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总体目标。有的是总体目标缺失,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对教学目标没有进行设定;有的是因为已经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就在实践教学中把它当作实践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阶段目标。由于总体目标缺失或不明确,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各个阶段,如课程实验、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的阶段目标也就无法准确确定[1]。
总体目标不明确,间接影响到其他教学要素协同作用的充分发挥,导致整个教学体系难以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阶段目标不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难以有的放矢,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
实践教学内容的渐近性和完整性是提高实践教学成效的前提,但目前以课程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课程的附属,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当前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以课程实验为主,专业实习为辅,但忽略涉及会计完整知识的综合实训及全面运用会计知识的岗位实习。
目前的会计学专业实训内容,一般以单一课程内容设定,并由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割裂了不同会计学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导致会计、审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等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在就业后短期难以适应会计专业岗位工作的需要。而目前的会计学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前半段进行。这样的会计学专业实习,一方面由于实习时间短,在实习过程中难以对会计专业岗位进行熟悉;另一方面由于实习时间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已经不可能通过在校学习来补全。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完整,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
管理的规范化是实践教学有效进行的基础。在目前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依附于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缺乏独立性和规范性。缺乏规范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丧失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导致实践教学的课时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弱化了其应该具有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的制度也不规范,学校管理层面和系部管理层面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像理论教学那么严格和有规可循。管理规范的残缺,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实践教学管理效率低下,进一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
目前无论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实训教材以及实践教学设施均制约着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首先,部分校内指导教师缺少会计实践经验,不能切实开展实践教学;而校外指导教师由于时空局限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其次,体现会计专业综合知识的综合实训教材的缺乏,制约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进行。再次,设立在校内的实训基地,由于专业硬件及软件的缺乏,与实践教学的现实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校外实训基地由于企事业单位、机构没有积极性,稳定性较差,也不能满足专业实习所需[2]。
(五)实践教学评价不客观
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但目前由于评价主体单一,标准缺失,方法简单,造成考核评价主观性较强。实践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使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从而不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际运行[3]。
二、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针对前述问题,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如图1所示),以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图1 实践教学体系图
对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如上完善设想,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加以进一步完善。
(一)健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体系完善的核心就是明确目标,应结合内容对目标体系加以健全。针对前面所提到的具体问题,目标体系的健全应从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两方面入手。实践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与会计业务管理能力。阶段目标应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结合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加以确定,其中应包括课程实验目标、综合实训目标、岗位实习目标、社会调查目标及毕业设计目标[4]。实践教学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应是统分关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就是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统分结合的双层体系。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体系完善的重点是整合内容,应围绕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整合。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包含课程随堂实验、综合模拟实训、专业岗位实习、专业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在内的有机统一体。在会计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要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全程实践教学。除在校内进行课程随堂实验和综合模拟实训外,还要在校外进行专业岗位实习和专业社会调查,在积累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具体而言,应从以下方面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夯实实验基础。课程随堂实验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会计学专业课程随堂实验应是单一课程的,包括会计学课程随堂实验、审计学课程随堂实验、财务会计课程随堂实验等内容。课程随堂实验应在同一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由理论课程的教师担任相应的实验课程的教师,也可由专门的课程随堂实验教师担任。其目标是,一方面巩固消化吸收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提高综合程度。综合模拟实训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关键是通过实施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处理会计业务的职业能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应注重内容的关联性、知识的综合性,将实训内容与企业管理环境相结合,把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企业管理以及税收、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融合起来,分别形成会计、审计、管理、税务和ERP等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可在主要会计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以实现会计模拟实训与会计业务处理的对接,从而满足学生毕业后会计岗位的需求,适应会计实务工作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
此外,在确保课程随堂实验、综合模拟实训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岗位实习、专业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写作。专业岗位实习是通过学生在校外会计相关岗位上进行实习,对会计业务流程及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实践。专业社会调查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或专业岗位实习的过程中结合专业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束,学生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毕业论文写作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及专业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解决会计问题的过程,是对学生分析解决会计专业问题能力的检验[5]。
3.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拓展时空范围。在教学中应将实践教学贯穿其全过程,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多层次、多方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中,尤其要重视专业岗位实习。在专业岗位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延长专业岗位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学期或半年(包含寒暑假);另一方面要提前专业岗位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专业岗位实习时间的延长,目的是让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对会计业务流程及会计业务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专业岗位实习时间的提前,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后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更加有的放矢,理论能更好地联系实际,从而切实提高其会计职业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体系完善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应将管理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各个阶段。只有完善管理体系,才能避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具体而言,管理体系的完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管理规范体系,包括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应包括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学时分配和实践时间等;教学大纲中应包括目的、手段、内容、学时等。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院系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实践基地管理制度等。在此基础上要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上两个体系中所包含的制度,从而保障校内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四)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体系完善的保证是条件保障,应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1.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师资队伍要由实践经验丰富、具备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内部的实践教学人员由学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学骨干组成,主要负责课程随堂实践教学、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校内专业实践教师要到有关会计实务部门进行实际调研和兼职。外部的实践教学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及会计、审计和税务事务所的相关人员,负责专业岗位实习、专业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2.编写实践教学实训教材。会计学专业实训教材建设,应根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总目标,依照会计专业实训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在编写实训教材的过程中,尤其要适应实践特点和社会需求,处理好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编写好的实训教材还要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要。
3.建设实践教学校外基地。基地的建设,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所需场所。在基地的建设中,要考虑本地区行业分布、规模层次与会计业务特点等教学因素。鉴于会计专业岗位的特殊性,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管理规范、规模适当的企事业单位,尤其要重视与会计、审计、税务事务所的合作。同时要从长远着眼,注重实习基地建设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与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队伍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6]。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体系完善的标准是评价考核,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应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实践教学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评价。
首先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对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考核,主要由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按照相应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实训报告、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评定成绩。对于专业岗位实习的考核,主要由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按照相应标准,结合学生在专业岗位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评定成绩。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参加实验、实训、调查和实习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应采取多标准的考核体系和多形式的考核方法进行。
其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督导体系。实践教学督导成员要按照要求进行全程实践教学监督检查,一方面要监督检查各环节实践教学的进度及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要监督检查各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把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会计学专业教学活动全过程。要在明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从而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1]许淑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52-53.
[2]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154-156.
[3]孙喜平.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案之优化[J].财会月刊,2013(12):125-126.
[4]肖玉香.基于目标导向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2(21):124-125.
[5]蔡传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2013(18):126-128.
[6]高秀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3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