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分寸,才有好的感情
2015-05-29周珣
周珣
作家六六在微博上晒一个网友的抱怨,说“婆婆在自己家‘越距’,翻东找西,查账问开销,说三道四”。值得留意的,恰恰是“越距”给人带来的“极不舒服”的感觉。
这个不能越过的距离,就是分寸。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研究过人和人的相处距离。从大于360厘米的公共距离、45至120厘米间的私人距离到45厘米以内的亲密距离,有非常详尽的划分。是有科学实证的数字的。当超过了那种距离时,多数人会产生不适感。
分寸是距离。贴身紧逼的爱和关怀会带来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来。
有的人分寸感很差。比如这位婆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儿子媳妇的家不是她自己的家,以女主人的姿态全面介入儿子媳妇的生活,几乎是一切传统婆媳关系陷入缠斗的死结。这种没有距离、忘乎所以的爱的表达,常常是两代人之间冷漠、隔膜甚至敌对的隐形杀手。
我年轻时有个一度交往密切的女友。在我们越来越熟悉时,我发现我们进入一种出双入对的状态:我必须随时向她汇报我的行踪,我在哪里,和谁吃饭,几点到家,我所有的交往都要跟她报告,事无巨细。她待我很好,我还是很没良心地、甚至都不太委婉地、刻意坚决地疏远了她。贴身紧逼的爱,当它在一个人的私人空间里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地渗透、覆盖、包围、吞噬时,都会形成一种不愉快的迫使,让人本能地想要逃离。
分寸是知进退。有分寸感是所谓“话头醒尾”,点到即止,心中有数。一个成年姑娘,在你约会她时,对你说她有功课要做;她妈妈不允许她晚饭后出门;她有闺蜜要一起看这场电影,这叫做婉拒。同理,男人跟你说3次以上他忙,你理解为他有比你更重要的人要陪,你对他已经构成打扰,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那么,有没有可能他真的是忙呢?有的。只是如果你对他足够要紧,他会很耐心地告诉你他因为什么不能脱身,而不是大而化之地敷衍说“忙”。并且,他会在能腾出空来的第一时间联络你。如果沒有这些后续,趁早知难而退、鸣金收兵吧。
分寸是度,是自爱。千万别把所有的能量都一股脑儿地聚集、倾泻在对方身上。有人说,爱难道不应该是奋不顾身的吗?
答案是,真的不应该。极端情形下,死生之际,炼狱考验。如果你真能不假思索地以身相代,或者飞蛾扑火愿意共赴大难,恭喜你,那的确是真爱。除此之外,一般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过于奋不顾身的爱,带来的往往是灾难性的后果。
对一个人太好,不由自主地满足对方所有的要求。这种完全没有分寸感的相处方式,不是爱,是病,得治。这种被心理学称为“取悦症”的病理状态,是一种人格紊乱,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我,根源在于你太渴望被人需要。你所有的付出,是因为你没有安全感,是恐惧、痛苦、孤立、畏怯、愤怒和焦虑。
另一方面,有没有听过“斗米恩升米仇”的老话?当你把对他好当成了习惯,任他予取予求,他会把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你一手调高了对方的期望值,又制造了他对你不满的因由。
分寸还是制衡。到目前为止,我见过的人前最恩爱的夫妻、恋人,当众喂饭的,连上厕所都要男人手牵着手去的,用一个杯子嘴对嘴喝酒的,都告仳离。相反,恨不得从结婚就互相有小不满、小抱怨的,倒很多都过了一二十年太平日子。
我的意思不是人前恩爱秀不得,而是任何一方的分寸感公然丧失,不论是公主病还是大男子主义,呼来喝去、颐指气使,会累积出后果。倒是彼此知道对方的底线,心中有分寸,行动有克制,互有忌惮和包容,反而能够长久相处下来。
好的分寸,是恰恰好,在张爱玲那里,它是被这样表述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摘自《中国青年报》,本刊有删节)(责编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