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探究

2015-05-29王韵超

中学化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饱和溶液离子曲线

王韵超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更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考内容,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下面将其常见考点总结如下。

1.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

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

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

③v溶解

例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解析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C项不正确;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发生移动,D项不正确。

答案:B。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 ℃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 ℃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解析A项Mg(OH)2和MgF2两者结构相似,但Mg(OH)2的Ksp小,c(Mg2+)也小。B项NH+4能结合OH-,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使c(Mg2+)增大。C项Ksp只受温度影响,故Mg(OH)2固体在两种情况下的Ksp是相等的。D项当c(Mg2+)·c2(F-)>Ksp[MgF2]时,就会有MgF2沉淀生成。

答案:B。

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①调节pH法: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②沉淀剂法: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H2S+Cu2+

CuS↓+2H+。

(2)沉淀的溶解:①酸溶解法:如CaCO3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②盐溶液溶解法:如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Mg(OH)2+2NH+4Mg2++2NH3·H2O。

例3在25 ℃时,FeS的Ksp=6.3×10-18,CuS的Ksp=1.3×10-36,ZnS的Ksp=1.3×10-2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5 ℃时,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25 ℃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

-36 mol·L-1

C.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FeS沉淀生成

D.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解析1 L溶液中溶解的CuS的质量为1.3×10

-18×96 g,同理1 L溶液中溶解的ZnS的质量为1.3×10

-12×97 g,所以CuS的溶解度小于ZnS的溶解度,A、B错误;FeS的Ksp大于ZnS,所以C选项应只有ZnS生成;D选项依据沉淀的转化,溶度积大的FeS可以转化为溶度积小的CuS。

答案:D。

4.溶度积常数及应用

(1)溶度积和离子积:如

AmBn(s)mAn+(aq)+nBm-(aq)

Ksp(AmBn)=cm(An+)·cn(Bm-)。

(2)Ksp的影响因素:①内因是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②外因是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增大。

例4已知:Ksp(AgCl)=1.8×10

-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AgCl>AgI>Ag2CrO4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解析AgCl饱和溶液中,c(Ag+)=c(Cl-),由Ksp(AgCl)=c(Ag+)·c(Cl-),则c(Ag+)=Ksp(AgCl);AgI饱和溶液中,c(Ag+)=c(I-),由Ksp(AgI)=c(Ag+)·c(I-),则c(Ag+)=Ksp(AgI);Ag2CrO4饱和溶液中,c(Ag+)=2c(CrO2-4),由Ksp(Ag2CrO4)=c2(Ag+)·c(CrO2-4),则c(Ag+)=32Ksp(Ag2CrO4),代入数值,可以计算出三种盐的饱和溶液中c(Ag+)大小顺序为:Ag2CrO4>AgCl>AgI,C项正确。

答案:C。

例5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sp=cm(An+)×cn(B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已知表1数据: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的是蓝色沉淀

B.该溶液中c(SO2-4)∶[c(Cu2+)+c(Fe3+)]>5∶4

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调节pH到4~5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调节pH到9.6后过滤,将所得沉淀灼烧,可得等物质的量的CuO、FeO、Fe2O3三种固体的混合物

解析根据表1中pH分析,加入NaOH溶液,pH增大,首先析出的是红褐色的Fe(OH)3沉淀,A错误;由于Fe3+、Fe2+、Cu2+水解,B正确;加入氯水后,Fe2+被氧化为Fe3+,调节溶液pH到4~5,Fe3+沉淀完全,过滤,溶液中除了有CuSO4外还有HCl与H2SO4,C错误;当pH调到9.6时,阳离子沉淀完全,加热灼烧时,Fe(OH)2最终生成Fe2O3,无FeO生成,D错误。

答案:B。

5.溶解平衡曲线

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如图1所示,a点表示溶解未达到饱和状态;b点表示超出饱和状态,有沉淀析出;c点表示溶解正好达到饱和状态。

例6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解析a点因加入硫酸钠,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Ba2+浓度应减小,A错。B项中蒸发d点时的溶液,通过SO2-4和Ba2+浓度的增大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图中指示为蒸发时只有Ba2+浓度增大而SO2-4浓度不变,错。C项中表示SO2-4和Ba2+的离子积太小,为硫酸钡的不饱和溶液,C正确。根据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与SO2-4和Ba2+的浓度积大小,曲线上的点为定值,故D错。

答案:C。

6.沉淀生成的顺序

(1)同类型化合物,Ksp越小越先出现沉淀。如:Cu(OH)2、Fe(OH)2相比Ksp[Cu(OH)2]

例7表2是0.1 mol·L-1的部分阳离子常温下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含有Fe2+、Fe3+、Cu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Fe2+先产生沉淀

B.在含有Fe2+、Fe3+、Cu2+的混合溶液中,若除去混合溶液中的Fe2+、Fe3+,可先加入稀硝酸,再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的pH的范围为3.2~4.7

C.相同温度下,Ksp[Cu(OH)2]>Ksp[Fe(OH)2]

D.在含有Fe2+、Fe3+、Cu2+的混合溶液中,除去溶液中的Fe2+、Fe3+、可加入足量的铁粉

解析从三种离子开始沉淀时的pH,可看出Fe(OH)3沉淀时对OH-浓度要求最小,所以Fe3+先产生沉淀,A选项错;三种离子中Fe2+最后沉淀,当需要除去Cu2+中Fe2+时,可把Fe2+氧化为Fe3+,再调节pH到Fe3+完全沉淀,pH≥3.2,而Cu2+尚不产生沉淀,pH<4.7,B选项正确;

Cu(OH)2、Fe(OH)2是同类型化合物,由于Cu2+、Fe2+等浓度时,Cu(OH)2沉淀时需OH-浓度小,所以Ksp[Cu(OH)2]

答案:B。

7.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的解题策略

(1)溶解平衡曲线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此时有沉淀析出,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

(2)从图像中找到数据,根据Ksp公式计算得出Ksp的值。

(3)比较溶液的Qc与Ksp的大小,判断溶液中有无沉淀析出。

例8在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解析A项,分析图像中b、c两点,c(Fe3+)和c(Cu2+)相等,对应的pH分别为1.3、4.4,根据Ksp的计算公式可得Ksp[Fe(OH)3]

答案:B。

例9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温度一定,Ksp(SrSO4)不变,A错误;由题中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可看出,313 K时,

c(Sr2+)、c(SO2-4)最大,Ksp最大,B正确;a点c(Sr2+)小于平衡时

c(Sr2+),故未达到饱和,沉淀继续溶解,C不正确;从283 K升温到363 K要析出固体,依然为饱和溶液。

答案:B。

(收稿日期:2014-12-10)

猜你喜欢

饱和溶液离子曲线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部级优课)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
梦寐以求的S曲线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招魔法练出“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