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原则与方法
2015-05-29王忠宽
王忠宽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评价,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评价,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原则
1.要坚持适当性原则。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合作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在对地理名称、地理历史人物、地理数据、地理位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等内容教学时,一般采用教师讲述、指导或学生独立学习方式,在对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意义进行探讨时,可多采用合作学习教学的方式。
2.要坚持互助性原则。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每个成员与其他成员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为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负有一定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通过互助来促进各自的发展和进步。教师要采用多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是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也就是合作交流要面向全体学生。
3.要坚持评价性原则。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价主要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且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把成绩的好坏作为学生智力高低唯一的评价标准。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它讲求的是在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要使地理教育真正成为使学生受用无穷的教育,把合作品质的培养纳入到评价体系已是势在必行,并且是大势所趋了。教师在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评价中,应采用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考试重在智力,平时成绩宜着重考查学生包括合作教育在内的素质。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班级中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第二种为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学习与讨论、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第三种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组间合作学习。
1.同伴互助学习。在课堂上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典型形式就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桌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为密切的。《学记》中有“相观而善,谓之同学”的观点,作为同桌的同学,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便利,不论是从学校一般生活还是特殊的学习生活来说,同桌之间应该是最好的“相观而善”者与合作学习者。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却很难看到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在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组织安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绘制气压带的分布图就采用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内容为:假设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将夏至日的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步骤1:学生自主结合图题思考如何转换图形。
步骤2:同桌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完善构思结果。
步骤3:绘图,学生将自己绘好的图与同学分享成果,并对同桌的绘图给予评价,最后作进一步的改进。
步骤4: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两位同学的绘图结果在展示仪上给予展示,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同桌互助合作的成果。
从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改变了原先“只同桌、不同学”的课堂同学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并掌握了合作学习的一定方法。在以同桌为主要形式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意识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允许同桌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智慧与创造。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同桌之间积极互赖关系的建立与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平等互助的同桌关系,才会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
2.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变革中,教师目前使用最多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它一般是以前后两对同桌为一组或一小组,作为课堂教学中较稳定的合作对象。当教师提出问题需要讨论或提出任务需要完成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便发生了。
3.组间合作教学。组间合作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全班同学各组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的全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形成了课堂全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三维立体特征。”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只有这样,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庞国斌,王科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R].2001.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