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29徐丽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艺目标高职

徐丽娜

为适应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针对《机械CAD/CAM》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机械CAD/CAM项目化教学改革CAD/CAM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与机械制造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的一门新技术,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相关专业中都开设了《机械CAD/CAM》这门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除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外,还应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紧密结合的教学原则。而部分高职院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介绍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该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探索与实践,主要内容如下。

1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主要教学环节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做中学”一体化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和工作任务过程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1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零件三维造型。

建模、零件自动编程、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技能和零件检验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课程始终围绕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重点实施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互交叉进行。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观念,增强责任感和沟通协调团队协作的能力。

1.2制定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体现高等性,更注重职业性,教学内容应把握工作岗位要求,紧扣项目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项目难度大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强,项目的开展进度就很难进行;项目过于简单,就失去了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意义。同时,前后项目的选取应有梯度和不同的侧重点。本课程选取的项目是一系列典型零件,其内容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知识体系注重突显软件的特色,力求突出零件三维造型建模、零件自动编程、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技能和零件检验等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

2教学组织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把握“教师导向、学生实施”的原则。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任务书和引导文案,引导学生搜集该零件相关工艺信息,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理解零件加工技术要求等。其次,以小组形式将全班学生3~4人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最后,为保证学生能全面掌握学习内容,要求各小组调换角色。

3教学实施

教学的实施要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1)工作准备

①接受项目任务书,明确工作任务,阅读引导文,了解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

②准备工艺文件资料,了解本企业工艺装备规格性能;

③确定建模和自动编程使用的CAD/CAM软件。

(2)制定项目的工艺规程

①分析零件图纸,各组讨论零件图纸工艺信息;

②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精度及技术要求;

③拟定零件工艺路线,包括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划分;

④确定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⑤选择所用数控铣床;

⑥填写工序卡片。

(3)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各小组制定具体项目实施工作方案。

(4)项目实施

各小组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

(5)成果检测

各小组相互交换检测各组成品零件。

(6)评价考核

采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考核方式,如表1。

4结论

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定标,向飒,郭茶秀.气力排种轮CAD/CAE/CAM技术研究[J].矿山机械,2006,(5).

[2]周立波.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6).

[3]杨晓旻.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J].考试周刊,2013,(36).

[4]王兰.高职机械CAD/CAM课程改革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

猜你喜欢

工艺目标高职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们的目标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