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与创新方法
2015-05-29赵大恒
赵大恒
如今,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它是一门包含了知识和技术的课程。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教育体制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和革新,要求教学方式必须得到创新,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同样也面临着创新这个问题。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理解和认识,探究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小学开展信息技术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比较强的实践性,它不仅仅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更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创新,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无益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也只有创新才可以更好的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初步地认识计算机,知道并且掌握有关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将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出来,更是为了以后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然而要想达到目的,就一定要有正确、合理的思想理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适合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那是因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建立起来是由于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经过了大量的研究,所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儿童是在与外界环境进行接触的过程中慢慢把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构建起来的,通过这样的过程,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得更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考虑进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尊重学生的各种生活经验,还要让学生保持正确的观念,将错误的做法或是想法纠正过来,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够通过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为了能够让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得到创新,必须要对这么课程有正确的评价。在进行对信息技术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从多方面来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可以把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放在一起,或是把日常的评价和最后总评的结果结合在一起。我们要知道通过考试来评价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时不正确的,一定要尽量帮助学生减少他们精神上的压力,评价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在学生学完输入法后,可以让他们进行一次打字的比赛;在学会了如何使用绘图软件后,布置一个用绘图软件画画的作业进行评比;学生知道如何发送邮件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给教师发一份邮件,邮件的内容是没有限制的,但是要有图片和声音等等。这样的评价方法有很多,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以及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的深入学习。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只有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如何建立起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为了把这样的氛围营造出来,我们要重点抓住的就是教学情境的引入,这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第一个步骤。
第二个步骤,就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一起研究和探讨,在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自己则是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在课上能够自己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接下来,就是比较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实践操作以及对知识的巩固,在一节课的尾声我们通常需要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这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践以及操作来帮助他们把思路理清,对知识体系有重新的构建,这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经过实践巩固之后,所要做的就是展示学生的作品。在展示学生的作品时,还要让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经验、了解更多的思想,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客观的评价,除了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还需要注意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获得不断地进步。
最后,就是要有总结以及课程的延伸。一节课结束时,除了要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对于比较重要的地方要有课外的延伸,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己主动去探索和研究,可以深入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够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方式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在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的引入十分重要,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必须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只有创新的导语才可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很旺盛,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好奇,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设计课程的导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现在的小学生之所以会喜欢学习计算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计算机十分好奇,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导语,让学生可以逐渐接受课堂教学。就拿文字编辑来说,许多学生认为文字编辑只要会打字就可以完成,在遇到不会的地方时由于无法解决就会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文字编辑的教学时,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出他们对于学习文字编辑的热情。
尽管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但是他们却不能做到坚持到底,通过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持续着讲解和管制,就会让学生逐渐开始厌烦学习,由此可见,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启发和辅导学生学习,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设计课堂,让课堂上不仅有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还有老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在课堂里有学生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让所有的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在经过交流后教师才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与学生能够一起合作,吸取长处,把不足的地方改正。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的速度较快,就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帮助教师一起指导其他还未掌握的学生,这样可以引起学生互相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放松,从而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四、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对象是极具好奇心的小学生,他们拥有着创新的能力,要想创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开.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2012,(11).
[2]龚剑丽.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