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凸显幸福的美术课堂
2015-05-29吕霞
吕霞
“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最好途径。本文通过对于美术教学主体多元评价的探索,注重小学生美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提高鉴赏能力。
美术课堂评价方法多元性一、倡导“多元评价”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已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精神报酬”激励:“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结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给学生以精神回报,激励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倡导良好的评价习惯,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
笔者所带的是一二年级段的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发现积极的“多元评价”正是激起学生无穷动力和兴趣的绝佳途径。
二、构建“多元评价”的课堂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在国外,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科学”,视错误为正确的先导,把对错误的谅解化为激励学生重新尝试的手段,这种态度非常符合我们加强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价值的要求。由于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呈多元的状态,因此我们主张更多地采用适应于多元教育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我评价,完善反思能力
自我评价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评价自己的作品。
一次美术课,笔者原先准备安排两个教学内容:一是评价学生作业,二是再上新课。评价完《五彩的烟花》这幅画,我对学生说:“老师给你们的评价怎么样?可以谈谈你们的想法。”“老师,我觉得我这次画得很好,应该得个创意章,可你却没奖我!”一个平日里非常调皮的小男孩突然冒了一句。我没想到他也会认真完成作业,为了鼓励她,我说:“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这幅画吗?”小男孩不慌不忙地说:“这是我在公园看到的各种各样颜色、形状的烟花,有的离我很远、有的离我很近、有的一齐绽放、有的毛茸茸的……看起来非常有趣。所以我用了蜡笔、水彩笔,以及各式各样的彩纸,表现我所看到的美丽的烟花。”“哦,原来是这样,你观察得很仔细,创意也好,你不说,老师还没注意呢。好,你应该获得一个观察章、一个创意章,大家同意吗?”“同意!”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达到高潮。刚才有顾虑的几个学生也大胆站起来对自己的画进行了描述。一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然没有按原计划进行,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评论自己的作品,从孩子特有的角度促使审美能力的提高,情境的升华。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以自我为中心来评价自己的创新作品,有时学生会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作品的内容不够完善,萌发新的创意。及时地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各个方面并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发光体”。
(二)相互评价,营造学习氛围
相对于教师的“权威性”评价来说,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倾听小伙伴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可以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者是全班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儿童自身的眼光来评价,对对方的美术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使学生明白比较好的作业好在哪里?问题又出在哪里?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在相互提意见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知识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从中吸取教训和不足,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1.同桌互评
美术课上,我常常让同桌互相评价,互相欣赏。最后,学生要在同桌的评价表上,填写互评成绩。每次评价时都要慎重地在对方的评价表上签上评价者的姓名,并要口头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结果。如《站立的折纸动物》这节课中,有一学生对他的同桌说:“你的马做得挺精致的,颜色搭配得也不错,就是太瘦了一些,显得不太好看,所以,我只能给你4星”学生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和分析,说出了同桌的优、缺点。又如,“我同桌的企鹅站得很稳,而且非常有绅士风度,我给他5星”“我同桌老虎,身体不够结实,头像也做不够好看,所以,我只能给他3星,希望他下次能做得更好。”
2.小组赏评
以小组为单位,一般以四人或六人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讨论,然后小组中选出认为做得最好或者画得最好的作品,由作者在投影上展示,并进行评价。如在《花式“点心”》课堂上,有小组是这样评价的:“这是程同学的作品,你们看,他做得很有趣,很有创意,跟别人都不一样”“这是我们小组梁同学的作品,她做得蛋糕很漂亮,好像跟真的一样”“这是王同学的作品,她的蛋糕,看上去味道特别好,好想吃了它”……
3.集体点评
笔者经常拿学生的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如《小鸟的家》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画的鸟都在天空中呈飞行状,下面画几棵树,形态和动态上的变化也很小,显得很呆板。而有一名学生的画非常生动,三只小鸟,等着妈妈来喂食,不远处,正有一只鸟妈妈飞了过来。于是我把他的画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同学们来点评他的画,点评的同时,也随之而来了很多的创意,可想而知,最后的作品效果明显提高。
(三)教师激励评价,培养学习兴趣
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赞美;发现不足的地方,也要及时的纠正,使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真正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树立他们的信心。
在教师不失时机评价学生时,也创造机会让学生评评教师。如在示范《窗花花》的时候,我说:“谁愿意当小老师,评一评老师的哪里撕得好?哪里撕得还不够?”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学生评价说:“你的窗花花太小了点,那么大的纸头有点浪费了”还有的说:“老师用了米白色,我觉得颜色还是喜庆一点的好”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窗花花的特点,感受到了窗花花的美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我接着引导学生:“你能比老师撕得好吗?”孩子们跃跃欲试,信心十足。
正如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腾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美术这个学科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塑家、设计家,而是在普通的教育中,透过美术教育获得全面协调发展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总之,美术课中注意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不仅评价思维成果,而且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既有评判性评价,又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在评价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从而实现教学双方真正的互赢!
美术教学中的多元评价,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一阵柔和的细雨,一缕温暖的阳光,为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无尽的发展机会,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美术课堂上尽情绽放,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神圣职责,更是每一位执教者的幸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