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一三五”教学模式

2015-05-29马一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例交流探究

马一丹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一三五”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新课标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

一、“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内容

1.理念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路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教学观、行为观、学习观,引领师生共同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讨论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感性的地理事物中理解地理事物的概念、原理、规律、成因,得出理性的结论并应用于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生本课堂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第一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三五教学模式”,一是指一个一体,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指三条主线线,以探究主干线、情感活力线、创新生命线;五是指五个环节,导疑定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拓展应用、感悟交流。具体内容解读:

一体指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三线:探究主干线、情感活力线、创新生命线。(1)究主干线。课堂应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活动应贯穿课堂始终。(2)情感活力线。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情感体验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让课堂充满活力。(3)创新生命线。创新是生本课堂的灵魂,是课堂的生命,课堂应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情感、创新是贯穿课堂的三条红线,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本课堂犹如一棵大树,学生是根本,探究是主干,情感是营养,创新是生命。

五环: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导疑定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拓展应用—感悟交流。(1)导疑定标。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方式,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更多地从感性知识入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由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2)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合作者、参与者,整个过程体现一个和谐的气氛。学生针对学习内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采取自主、合作等形式,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分析、探讨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激发情趣、提升能力,并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3)交流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生生、师生、组间互动合作,在全班展示交流探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交流、解决探究过程中发现的疑难和困惑。(4)应用拓展。建立长远的价值观,注重能力培养。当堂作业:可能并没有单纯的作业,活动本身就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并不是在课后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并不仅仅是书面文字作业,而是开放性的,可能是绘图、手抄报、调查报告,也可能是结合实际研究探索实际问题等。(5)感悟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谈感悟,自认为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困惑,你又想到什么。生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形式多样,进行感悟交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二、“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地理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出发,强调体验式学习,突出从感性知识中进行感悟而获得理性知识。比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亚洲复杂的气候》均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地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以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的探究式讨论。例如,课例《大洲和大洋》中,地球是“地球”还是“水球”?几个学生根据海陆面积数据对比和人类生活经验等,发表了不同意见;课例《亚洲复杂的气候》中,通过学生讨论当地人的穿戴、建筑物的形状、自然景观,总结出各地气候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2.以各种活动为主体。该模式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搭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经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基本活动类型如下:

(1)辩论活动。课例《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中,相当部分内容是通过辩论进行的。讲“人类与大气污染”关系时,以人类为原告,大气为被告,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全员参与辩论,从而了解污染的现象、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竞赛活动。课例《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中,分“南”“北”两大组,就若干项目进行竞赛。通过竞赛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3)角色扮演。课例《巴西》中,关于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由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4)游戏活动。课例《大洲和大洋》中,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拼图游戏;课例《中国行政区》中的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等。

(5)动手实践。课例《我们怎样学地理》中,绘制校园平面图、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课例《世界的地形》中,制作各种地形模型等。

3.师生和谐合作。将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式讨论教学与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这是新课堂教学的主体模式。例如,课例《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活动等。

三、“一三五”地理教学模式运用后的反思

首先,一三五模式并不是条条框框,只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可参考的平台,在以上模式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不断创新。

其次,教学模式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学情、教情,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把握其精神实质,灵活地应用。

再次,活动设计应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课例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课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