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切片分析的教师培训模式实践研究
2015-05-29刘海生李清臣
刘海生,李清臣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大趋势,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必然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教师培训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外力作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外在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存在着种种弊端,培训内容陈旧、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师资质量不高、培训模式理论脱离实际以及培训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专家做报告,老师听报告;概念知不少,培训无实效”正是传统教师培训弊端的真实写照。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培训如何才能适应教师的迫切需求、满足教师的发展渴望、激励教师的教育热情?视频切片分析①视频切片分析是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魏宏聚教授开创的一种典型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相比,视频切片分析研究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视频切片分析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2014年9月,魏宏聚博士作为我校特聘教授,带领周口师范学院研究团队,把视频切片分析运用于周口市川汇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能够很好克服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益于培养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正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已积极展开。
一、视频切片分析的概念
教师培训中的视频切片分析,借鉴了生物、医学中“切片诊断”的概念,利用视频切割技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必要的剪辑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对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录像摄制,从教师连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分解、提取一系列典型的、包含某一教学设计的片断,就是将一个完整的教学录像视频分割成一段段小的片断,就好像生物、医学切片一样。当然,这里切片并不是真正将视频文件物理上切割成若干小片段,而是根据时间序列在逻辑上进行切片。然后以课堂教学切片为媒介并对切片进行分析,以优秀教学设计的标准去反思、优化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归纳出优秀教学设计的功能与要求;或者发现某些教学设计存在的典型问题,以修正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不足,形成操作性教育理论,通过专题讲座让一线教师掌握、运用形成操作性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二、视频切片分析的操作程序
视频切片分析是一种整合课堂录像分析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其机制是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某个片断进行分析,方法是将完整的课堂录像分成若干个片断,然后由教师通过诊断某一片断,反思其教学情况。操作程序是:初步“切片”→选取典型切片→诊断典型原因→应用典型切片。
(一)初步“切片”
初步“切片”环节就是以人工观察与录像两种方式进行课堂观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观察就是凭借听课人的理解、经验及研究主题,以人工的方式记录下需要分析的教学行为也即“切片”,比如某一节课中,值得分析的教学行为有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需要记录这些教学行为的发生过程、操作步骤及典型效果等。在人工观察的同时,录像观察则精准地记录下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个步骤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就是切片的范围或课堂观测点及课堂观测手段。
(二)选取典型切片
初步“切片”并没有对课堂录像进行真正意义的分解,而只是记录下了值得分析的教学行为片断,为此,要围绕最核心的教学设计,将教师连续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录像视频分段分割,即进行切片,并从诸多切片中寻找典型切片。典型的教学切片有两类:
一是优秀典型。优秀典型是优秀的教学技能,符合教学规律,也是教师长期优秀教学经验的总结,操作性、针对性强,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大,实践价值高。比如,我们曾听过的《概率初步复习》一课。在这节课上,F老师及时把握和正确处理生成事件的技能突出,我们就把他处理生成事件的教学过程进行“切片”,然后分析生成事件的功能与处理原则,形成操作性教育理论。在培训的时候分享这些操作性教育理论,提升了应对生成的能力。
二是不足的典型。“典型”的另一个内涵是指错误的“典型”,错误的“典型”对纠正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及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我们听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这位教师教学中展示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课文,自主掌握字词;
2.逐层理解、分析论证过程,能概括论证过程;
3.多角度明确论点和论题,熟悉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4.学习议论文由具体问题引发议论的写法;
5.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从这位教师展示的教学目标和现场观课中我们发现,其预设的教学目标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1”在课下学生已经完成,没有展示的必要;“教学目标3”和“教学目标4”实际是一个目标,可以整合;叙写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任务的活动。我们就把这个教学过程进行“切片”,在培训时与一线教师一起进行“切片分析”,教师通过诊断这个“切片”,学会了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三)诊断典型原因
找出典型切片后,在培训中与教师一起诊断典型“切片”何以典型,即归纳典型切片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让一线教师明白何为好的教学设计,其功能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要求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分析典型切片有三个维度:第一,以课堂为单元线索进行整节课的“切片”诊断;第二,以某一教学技能为单元线索进行多节课的“切片”诊断;第三,以某一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为单元线索进行“切片”诊断。通过对典型切片的诊断、总结,就可以形成操作性的教育理论。
(四)应用典型切片
形成操作性教育理论后,研究者就可以应用这些操作性教育理论指导、优化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视频切片分析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势
视频切片分析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是一种融合传统课堂观察和课堂录像观察优点的新的培训模式,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
(一)有效培养教师的课堂观察力
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可以对教学进行详细的观察,这就需要研究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因此,运用视频切片分析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力是其首要目标。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即时性、不可逆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事件常常无法预料,可谓瞬息万变,教师常常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对课堂细节做全面地观察,也没有足够时间对课堂中发生的事件做深入细致地思考,而课后仅凭文字记录和有限的回忆可能会忽略课堂中一些关键的细节,从而难以对课堂教学做出准确的评价。[2]视频切片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课堂教学的情景与过程,不仅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的观察,而且教学切片诊断能突破时空限制,切片视频可以随时回放、复现。对于研究者来说,等于把“课堂教学现场”搬到了现场,可以让研究者从横向和纵向多维度地进行比较评课,准确捕捉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执教的教师来说,事后也可以观看自己课堂的录像,通过切片进行自我诊断,体会教学过程的得失,发现隐藏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事实依据,避免研究者遗漏重要信息和主观的不准确分析,而且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可反复观察、多次研究的资料。”[3]使研究者和教师能反复观看,多角度地捕捉课堂细节,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观察能力。
(二)切实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视频切片分析促进教学反思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洞察出有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及其对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启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观察自身的教学行为,可以更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历程,从而有意识地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4]如上所述,由于时间和教师注意范围等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暇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即使是课后回忆,也很难将完整的教学过程重复,因为有些细节完全是无意识的,自己根本觉察不到。[5]而视频切片是一节课不同片段的完整记录,借助视频切片进行教学反思,就可以写出更有针对性的评议。
笔者在对参加培训的W老师进行追踪研究时,他谈到:没看自己教学视频前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完美的,看完视频切片之后感觉真是“惨不忍睹”。将该节课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有:自己讲得多,学生思考少,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语音语调单一,缺乏激情与活力;提出的问题虽多但缺乏思维含量,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肢体语言运用太繁,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四、视频切片分析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运用视频切片分析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有着其他培训模式不能比拟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真实性等优点,培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传统培训“专家做报告,老师听报告;概念知不少,培训无实效”的弊端。近一年来,我们坚持在教师培训中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这里以笔者追踪研究的L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例对比,参见表1。
为什么培训后大部分教师能掌握教学目标设计技能呢?主要原因就是通过对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视频切片分析,我们帮助教师形成了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操作性理论,即“实现结果的活动+结果”这样的表述方式。这样的理论很容易为一线教师掌握并转变为教学的生产力。
总之,视频切片分析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它能够很好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发展教师探索和反思实践能力的弊端,益于培养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大力提倡使用这一方法。▲
表1 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培训前后对比
[1]刘娜.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培训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4]刘家春.国外教师教育中视频案例教学的特点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56-60.
[3]魏宏聚,孙海峰.教学技能视频训练的内涵、原理与步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6-38.
[5]曾理华.反观录像反思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语文天地,201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