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选择

2015-05-29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要素师生

尹 达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最前沿、最活跃、最热门的一个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成为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必然选择;发挥师生共同体的功效,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学校可持续性特色发展,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永恒追求。“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创适合人才成长的课堂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的需要,更是现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而课堂教学诊断(Classroom Teach⁃ing Diagnosis,CTD)是保障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现代教育教学领域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但我国学者缺少对课堂教学诊断的系统研究,截至2015年7月15日,以“课堂教学诊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精确匹配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只有13篇文献资料,说明我国学者对课堂教学诊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探索课堂教学诊断的有效途径,构筑我国现代课堂教学新景观,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所谓运行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泛指某个工作系统各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而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特指对课堂教学系统诸要素、结构及其功能的诊断过程与策略。

一、课堂要素诊断:提升课堂教学要素品质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重要因素,所谓课堂要素诊断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诸要素的运行状态予以诊视与判断,总结经验或发现问题,并探寻焦点解决发展之道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诊断体系最基本的运行状态。课堂要素诊断的有效实施,研制要素标准是前提,诊断课堂教学要素是重点,运用恰切的技术是关键,问题解决并实践跟进与改进是目的。课堂教学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中,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统一的双主体活动”,其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1]。从课堂教学的概念可知,课堂教学由教学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5个要素组成,因而课堂要素诊断其实就是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等要素的诊断。传统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通达翻转课堂(Mastery Flipped Teaching,MFT)、通达翻转学习(Mastery Flipped Learning,MFL)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组织形式尽管具有本质的区别,但其要素构成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称之为“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诊断与课堂教学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诊断的起点与归宿,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了肥沃的营养土壤;课堂教学诊断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推动力与导航仪,给予课堂教学实践充足的水分与阳光。

课堂要素诊断所秉持的总标准是现代课堂教学价值观,诊断技术为现场观察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诊断主体为执教教师与所教学生,诊断形式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具有主体性、发展性、自觉性、主动性与教育性。教学环境本质上是学习环境,由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与共同体中心环境等相互联结、相互支持并构成一个整体的4种视角,师生“共同分享重视学习和高标准的准则”,保证这4种环境的一致性,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获得反馈、相互学习,而“新技术为创建学习环境和挖掘新潜力提供了机遇”,“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包括考虑学习的目标和学生的目标”[2]。课程内容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其本质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而教师教材处理能力是学习内容选择有效性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充分挖掘与利用凝聚在师生自身的课程资源,确保学习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应当是学习内容诊断的重点内容。教学方法的选用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因而成为课堂要素诊断最为看重的一项指标,具体表现为教学方式、手段灵活有效,具有灵活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恰切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学法指导等。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两大活力要素,是课堂要素诊断最关键的两大要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向课堂系统输入能量,而对教师的教的诊断,主要考查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机智、教学基本功、教学反馈、教学效果等维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唤醒者的角色成为课堂要素诊断的焦点;对学生的学的诊断,主要考查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反馈、学习效果等维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度与学习效果是课堂要素诊断的焦点。由此可见,课堂要素诊断就是对教学环境—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要素的诊断,而师生教与学的适合度是课堂要素诊断的核心,处于课堂教学诊断的基础阶段,是提升课堂教学诸要素品质的有效措施。

二、课堂结构诊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质量

结构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所谓课堂结构诊断就是依照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结构运行状态予以诊视与判断,发现特色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诊断体系中等层次的运行状态。课堂教学结构不同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学价值观为指导,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以教学诸要素的时空设计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序列性、规定性、协同性、层次性和时代性是其基本特征。传统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课表的编制与教学过程的规划,“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品质的优化,但技术永远也无法代替“人”的功能。因此,现代教学论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和人际角色结构,并且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人际角色结构。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包括“纵向的时间结构、横向的空间结构和课程内部结构”[4]。课堂纵向时间结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教与学的时间分配等;课堂横向空间结构主要是指课堂座位的安排与教师在室内的行走路线;课程内部结构主要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科书。课堂教学的人际角色结构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主要受制于教学情境、教师素养和课堂管理观念等。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以教与学为纽带而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协商性共生合作关系,师生通过以需要为基点、以信任为前提、以平衡为关键的协商性共生合作,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自我成长的共赢目标[5];生生关系是一种目的性竞争合作关系,是“合作基础上的竞争与竞争基础上的合作的统一体”,但“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带有更为强烈的求知意识与友爱倾向”[6]。

课堂结构诊断的标准是现代教育教学适合度,诊断技术为现场观察法、录像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师生访谈法,诊断主体是教师同行、执教教师和所教学生,诊断形式主要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与同行诊断的结合,具有协同性、关系性、人际性、发展性和教育性。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与人际角色结构构成了两大一级诊断指标,课堂教学时空结构诊断分为课堂时间结构诊断、空间结构诊断与课程结构诊断等3项指标,其中课堂时间结构诊断包括4项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所占时间及其比例,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时间及其比例,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所占时间及其比例,教学各个环节所占时间及其所占比例。课堂空间结构诊断包括4项内容:男女生座位分布状态,不同程度学生座位分布状态,讲台位置,教师行走路线。课程结构诊断包括以下3项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吻合度,教科书的使用、教学实施与课程标准比对等。课堂人际角色结构诊断主要包括师生关系诊断和生生关系诊断等2项指标,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本质上都是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雷维奇(P.Lewicki)将人际关系归纳为主从型、合作型、竞争型、主从—竞争型、主从—合作型、竞争—合作型、主从—合作—竞争型、无规则型等8种类型,其中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是最基本且最牢固的关系类型。[7]师生关系诊断主要以师生的协商性共生合作为标准,以师生的目的、内容、方式与态度适合度为依据。生生关系诊断主要以目的性友爱合作为标准,以生生的目的、内容、方式与态度适合度为依据。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都包括民主型与专制型、友爱型与敌对型、对话型与单相型、期待型与漠视型、合作型与分裂型、自由型与控制型等6种类型。由此可见,课堂结构诊断就是对课堂时空结构与人际角色结构的诊断,而人际角色结构诊断是课堂结构诊断的核心,其中师生关系诊断是课堂结构诊断的焦点,处于课堂教学诊断的中级阶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课堂功能诊断:发挥课堂教学系统功能

功能是事物、要素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课堂功能主要指课堂教学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结构关系效能的发挥程度以及影响因素,所谓课堂功能诊断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诸要素及其组成结构的效能予以诊视与判断,意在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改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诊断体系的高级运行状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平衡力等4个要素组成,活力机制具有激发功能,组织结构机制具有协调功能,恢复力机制具有调控功能[8],平衡力机制具有协调功能。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系统两大活力要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系统的组织结构要素,教师、学生等活力指标体系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路径指标体系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系统恢复力的指标体系[9],而师生及其关系之间的路径指标相互作用构成了平衡力指标体系。课堂教学系统活力机制是“一个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的多层嵌套系统”,“作为系统中心主体的教师或学生的教或学的活动受到自身因子和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课堂教学系统整体结构机制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机制和“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机制共同构成;而课堂教学系统的恢复力机制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结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因子的调控,通过平衡力的协同作用促进整个课堂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发展。[10]

课堂功能诊断的标准是现代教育教学效能观,诊断技术除了现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录像分析法之外,还需采用考试测验法、团体会诊法与四诊(望、闻、问、思)合参法等,诊断主体为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执教教师以及所教学生,诊断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专家诊断与同行诊断相结合,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生态性、人本性、发展性与教育性。传统教学论将教师功能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直至后来发展为教师主导功能观,其本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视为知识的权威、能力的象征与道德的楷模,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方式与渠道,严重削减了教师的权威,促使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组织者、唤醒者、引领者、促进者、研究者与学习者,“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是新时期教师职业与专业双轨发展的现实期待与客观要求。通过诊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判断教师作为活力机制发挥效能的关键,而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师帮助的积极性与时间量成为判断教师活力机制功能发挥的核心内容,教师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自主性、主动性、专注度、关注面等方面。[11]传统教学论一度将学生视为“受教育者”,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心理体验,学生们并不是空着脑袋如“白板”走进教室的。在现代社会,学生的角色成为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自主者、主动者,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其本质是通过改变大脑结构以适合生存与发展,“学生自我发现与自主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诉求。通过诊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求助教师、同伴互助的积极性与时间量来判断学生活力机制功能的发挥,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以其主动性与专注度两项指标来衡量。[12]作为课堂教学系统组织结构要素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其结构效能直接影响着师生活力机制效能。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教师帮助—学生求助两个方面,生生关系则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堂学习、同伴帮助—学生求助等两个方面[13],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适合度成为诊断系统结构功能的关键因素。教师、学生通过平衡力机制促使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动态平衡发展。由此可见,课堂功能诊断就是充分利用平衡力的功能通过对课堂活力要素、结构要素的诊断增强系统恢复力的功能,而教师活力要素功能是课堂功能诊断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功能是课堂结构诊断的焦点,处于课堂教学诊断体系的高级形态,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整体系统功能。

图1 现代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模型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包括课堂要素诊断、课堂结构诊断、课堂功能诊断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诊断都有不同的诊断标准、诊断技术、诊断主体、诊断客体和特点,但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注重过程原则、诊断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焦点解决发展导向原则以及主体协同诊疗原则,都包括“诊断准备、收集资料、初步诊断、诊病辩证、治疗处方、验证效用、再次诊断、实践跟进和巩固疗效”等9个环节,且各个诊断环节“环环相扣”。[14]但“从教学诊断的全部活动来看,自我诊断是各种诊断方式的基础,无论什么诊断方式都要转化为自我认同才能产生效用”。[15]因而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的规律是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同伴帮助、学生协作实现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诊断运行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学为本,教学大计、发展为本,发展大计、诊断为本。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培育人、发展人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诊断是优化教学品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做到像医学诊断那样根据师生行为大数据由电脑自动记录分析诊断课堂教学要素、结构与功能,从而实现以学习的革命为主题的基于证据的教学(Ev⁃idence-Based Teaching,EBT)与基于证据的学习(Evidence-Based Learning,EBL),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多样化、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1][3]栗洪武,肖世民,陈晓端,等.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6,212.

[2]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5-222.

[4]蔡香宜.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尹达,田建荣.学校教育系统师生协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机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0):54-59.

[6]尹达,田建荣.课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10-12.

[7]吴娅丹,赖素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际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6(3):166-169.

[8][9][10][11][12][13]孙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51,162,253,114,115,144-145.

[14]尹达.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J].基础教育,2014(6):45-52.

[15]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学诊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18.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要素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