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提问激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2015-05-29赵争艳
赵争艳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只有立足学生这一主体,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目标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构建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关键词】地理;提问;效率
从传统讲授式教学向新课改下的探究式教学过渡过程中,问题引导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因对提问技巧把握不当,课堂往往容易出现“满堂问”的极端,学生只能疲于应付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没有深入思考,学习效率不高。的确,问题是教师用于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较为重要的手段,但在地里教学实践中,提问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层次性展开,不能过于盲目,否则问题太多、太繁杂,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反而会占据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就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对提问的一些技巧作分析。
一、提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无法做出应答,或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无动于衷”,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提出的问题太难而让学生无法回答,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提问时问题缺乏铺垫,显得突兀,学生不知从何答起,从而造成了师生间互动关系的缺失,教师只能“自问自答”。其实,要让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动,在提问时不仅要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还要注重给问题做好铺垫,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首先,在导入过程中提问时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借助故事、典故、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以情境而引出问题。如在“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教学时,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引出课题,然后播放气旋风暴视频,问“视频中反映的是什么天气?这些天气是由什么天气系统形成的?怎么形成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如在“地球的运动”中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知识点,教师以购买住房时如何计算采光度的问题来作为引导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而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知识点深入探究。
二、提问要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的,在地里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目标实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目标。但从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来看,因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问题和目标之间的联系性,从而导致课堂中教师所提问题过多,学生还没有解决教师所提出的前一问题,新的问题又提出来了,学生只能疲于应付教师而没有深入到问题探究过程中,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就需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以“区域发展差异”的教学为例,本次课堂是围绕东、中、西差异而展开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掌握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教学中先出示PPT“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引导小组学生互助读图(围绕省级行政区数量、面积比、人口比进行),熟悉三大经济地带。过渡提问“三大经济地带在区域发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此而引导学生先找到“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三个子目。接着围绕“产业结构差异”而引导学生看教程图1-14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比较,追问“两者比较东部经济地带的三大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两者比较中西部经济地带的三大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问题而阅读教材,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然后再过渡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的探究中。如此,围绕目标展开问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在分、解决问题中达成目标。
三、提问要有利于促进合作探究开展
在地里教学中以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但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现状来看,因教师没有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突出问题后没有及时对学生做出指导,而是将问题直接甩给学生,结果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容易偏离方向,也无法通过问题讨论而得到结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及时和学生形成互动,以互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构建。
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中“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的探究为例,教学中先引导小组学生自主学习期构成指标和划分依据,然后分小组读图1-1-4、1-1-5并思考填表,此环节小组根据人口增长模式、所处时期、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展开交流,交流后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问“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出现时间是什么时候?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分布)如何?”小组学生根据表格总结,教师归纳,然后再指导小组学生对第二阶段的特点进行自主归纳。在整个环节中,教师问题不多,更多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以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在互动中让学生掌握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的知识点,更好地促进了探究活动的展开。
四、提问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技能培养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地理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要紧密结合生活而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的构建,还要注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应用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来看,尤其是在教学之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让学生结合实际去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教学为例,教学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如让学生成为一名“厂长”,考虑工厂区位选择的目的、理想区位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生活而思考当地是否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以建糖厂、家具厂、电子装配厂等而引导学生应用区位因素知识来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如此,结合生活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可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效的问题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只有立足学生这一主体,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学目标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构建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汉旗.高中师生对“地理课堂提问”认知的调查研究[J].地理教学.2013(20)
[2]王建峰.师生互动理论及其现实有效性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06)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