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条屏联墨艺术及其价值

2015-05-29孙良荫

对联 2015年15期
关键词:屏风楹联对联

●孙良荫

(710032 西安市景观路1 号东尚小区17 号楼10901 信箱)

『对称美』, 是中华民族审美观的核心。笔者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十多年前开始了对玻璃对联的研究和创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来表现季节的特点,创作出了《四季歌》一组四副玻璃对联,按四条屏的形式进行了装裱,在参展中受到了好评。观者感到四条屏联墨艺术形式很新颖,较为稀罕。现今社会发展很快,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雅的文化艺术品进入家庭,已成为时尚。那么,如何创作条屏对联,怎样借用屏风这个平台,很好地展示楹联书法,或者说如何将条屏、楹联和书法这三种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种艺术,亦是当代楹联家和书法家的新课题。

一、何谓条屏联墨艺术

『屏』,这个字(词),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曰: 『屏,即屏风。是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工具。』『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做成框子,蒙上布或绸子叫屏风。』有单扇或多扇的。通常有四、六、八、十扇,最多有十六扇相连接。可折叠,可落地,也可悬挂。能移动很方便,也有多扇围起来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字画诗词登上了屏风。如常见的四条屏,六条屏,多以诗歌、名言、花木、虫鸟、山水等为内容,统称字画屏。书写对联的很少见。用毛笔书写出来的对联(雅称楹联)叫楹联书法,简称联墨。

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当今屏风主要分围屏、座屏、挂屏、桌屏等形式, 其中大型屏风能展示出那种高贵的气势,是客厅、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的首选。它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摆放移动,与室内环境相互辉映。以往屏风主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而更强调屏风装饰性的一面,既需要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效果,又强调其本身的艺术效果。它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既有实用价值,又赋予屏风以新的美学内涵, 绝对是极具汉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精品。

起初我们先祖的家具陈设是非常简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而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 家具中的屏风制作也应运而生了。最早大多放在床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发展为活动的, 式样和功能也不断出现了各种变化。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多为宫廷贵族使用。现代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屏风被广泛采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大小会议厅中用的很多。在西安的人民大厦、钟鼓楼、西安宾馆、西安饭庄等处均有屏风的应用。在不少的百姓家庭中,也有条屏字画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有人称是『诗中诗』。在幅式方面也是多种多样,除常见的两行幅式和龙门幅式外,还有三柱幅式、门扇幅式等。由于条屏楹联的出现,新添了条屏联墨幅式。从前面所述,提到了楹联(对联)、书法和楹联书法三个艺术概念,它们关系非常密切又有各自独立的个性特征。

二、条屏联墨艺术的个性

研究条屏联墨,重点是研究联墨。山东省楹联家协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高宝庆先生所著《楹联书法学概论》,是当今较为系统的楹联书法学理论专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原副会长谷向阳先生,认为这部专著的出现『从而开创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书中说:『楹联书法学指的是, 如何把作为楹联文学的联语,用书法艺术去完美表达的理论科学。』『楹联书法学是一门综合型的艺术门类』,『联墨合璧是楹联发展的最高境界』。

《楹联书法学概论》确实是一本好书。笔者曾通读、精读多遍,受益匪浅。回顾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 觉察到创作出一副对联, 只是在报刊上印刷出来没有真正的意义。只有通过书法表达出来,才能充分展示风采,发挥其功能。书法属视觉艺术,楹联属感觉艺术。这两种艺术究竟如何结合?通过什么把两种艺术融合成『璧』联墨艺术具有哪些个性特征。这是研究条屏联墨时,首先要弄明白的几个问题。

(一)对联是文学艺术

有句俗话说的好,『凡是艺术的东西都是有情感的。』《中国楹联报》的报头上有一副名联,曰:

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

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成联。

说得多好啊! 运用对联可以描写世间万物,一切人和事,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对联。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种感情; 『六欲』指眼(见欲)、身(触欲)、耳(听欲)、意(意欲)、鼻(番欲)、舌(味欲)的欲望。泛指人的思想感情和欲望。作为对联来说表达褒义的占绝大多数, 贬义的占极少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喜庆欢乐情感类。包括节日联、庆典联、婚嫁联、祝贺联、咏叹联、生意联、趣味联、 乔迁联等。

2、沉痛悲哀情感类。包括哀挽联、墓园陵园联、纪念联等。

3、抒情类。包括风景名胜联、寺庙道观联、题赠联、书斋联、厅堂联等。

4、修身立志情感类。包括修身联、励志联、养生联、格言联、学府联等。

5、冷嘲热讽情感类。这类对联多为贬义。用嘲讽语言无情鞭挞社会或某人的丑恶现象,去启迪人们。如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 民不聊生, 陕西省督军要过七十大寿,听完长安县一农民送的『贺寿』联,当场非命归天。从这个故事可以显示出对联的功能之大,能感动人亦可气死人。对联是笔杆子亦是枪杆子。

(二)书体的情感

1、楷书:具有庄重、严肃、端正、敬重、仰慕、深沉、稳重等情感。

2、行书:具有欢快、热烈、灵动、活泼、随意、流畅、敏捷、自然、潇洒等情感。

3、草书:具有豁达、高远、豪放、宽阔、洒脱等情感。

4、篆隶体:具有高雅、敬仰、稳妥、坚强、实在、老成等情感。

(三)墨色的情感

1、浓墨:具有浑厚、淳朴、大气、清秀等情感。

2、枯(燥)墨:具有刚健、老辣、苍劲、沉着等情感。

3、淡(润)墨:具有温润、柔和、流畅、飒爽等情感。

4、极淡墨:指非常淡的墨色,具有奥妙、神奇、遥远、飘渺等情感。

经过前面对书法、 对联和墨色情感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看法:

对联和书法有着血缘关系, 是不可分离的亲姊妹。由于二者亲密的融合产生了楹联书法。五代后蜀君主孟昶,亲笔在桃符上书写自己所撰的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贺长春。

就是个例证。这也是中华春联的起源。非常遗憾的事情, 是没有将孟君主的墨迹流传下来。『璧』的形成是联和墨情感相投的结果。情感的投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书法的情感投向对联, 即书写时用什么书体、什么墨色,是顺从对联的。在古代这不是个问题, 因古代的文人大多数既能联又能书。现代大不同了, 联或书产生了分离,书者重书轻联,联者重联轻书。创作时往往是书者擅长什么书体,就用什么书体,不去考虑对联的情感。此种现象在全国大赛中常常出现。毛病出在情感的投向错了。决不能让对联的情感投向书法,否则,就本末倒置了。联的情感应是主导的,书法的情感应随从对联, 用书法的情感更完美地展现对联的情感,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楹联书法艺术。

联墨不可分离。大概是清末, 由于铅笔、自来水笔传入中国,毛笔字的功能逐日减退,会写毛笔字的人越来越少。二十世纪前后,由于电子科技的发展,毛笔字的功能彻底丧失,联墨彻底分离。书法和对联趋向艺术化和专业化, 既能书又能联的人越来越少。有个朋友估算了下,西安市现有八百万人口,联墨人才不足十万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大很严重的文化现象。中国楹联学会在十多年以前要求会员『联墨双修』、『联墨双馨』、『联墨合璧』是非常现实的,是个应长期坚持的方向。这也是我要研究条屏联墨的重要原因。联界的人学点书,书界的人学点联,书联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如何评判联墨艺术作品? 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 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书展, 一年可能举办无数次。曾对二零一零年《书法报》上刊登的书法作品,做过统计,以对联为内容的书法作品(是从广义上说的)占百分之二十五, 其中不符合联律的作品占百分之七十五。在展赛中尤其在书画拍卖中,对联书法的比例也基本如此。由此可见对联书法在书法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应该引起书家和专业性报刊的重视。但是不以然。《书法报》曾采访了两位中国书协副主为席,并刊载了他们的对联书法作品,所选用的对联都是不符合联律的。记得笔者曾向书协主席张海先生建议, 书法家应了解一些对联常识。向《书法报》主编也建议,在编辑部应增加懂对联的编辑。然而二零一二年六月十七日出版的第二十五期《书法报》,在『大西安』专栏里登载了西安碑林博物馆书法家刘东平, 用魏楷书写的印光法师的一副对联,是龙门对幅式,对联合律,字写得苍劲大气。然而编辑先生却注释为『楷书中堂』, 岂不是一个笑话吗? 著名书法家朱以撒教授, 在批评获得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时说:『一副对联是一个书写单位,应笔调一致,意趣一致,不可忽略对联之对。』笔者撰文指出: 『选用对联不合联律, 怎么能获一等奖呢? 主办方是套用了一般书法展的评审办法,这是个误判。原因是外行冒充了内行做法。』曾遇到过一个大城市的楹联学会, 主办了一次楹联书法展, 他们组织了楹联和书法的两个评委会,评出了两个结果。有一个朋友就拿了两项奖励,他啼笑皆非。这些现象是联墨分离后产生的问题。是现代社会如何传承楹联书法艺术, 如何发展和繁荣古典文化的问题。笔者认为, 联墨应正本清源, 联墨不可分离, 联墨合璧是根本的方向。联者学点书,书者学点联,是时下的必修课。联界和书界应提倡大联盟大合作。

对于条屏联墨作品的要求, 应该更严。首先是选好对联,起码对联合律,品位高,文学性强。用联墨的章法书写。不然,装裱好或用讲究的条屏制作好,功夫就付之东流了。

三、条屏联墨的章法

条屏联墨的章法与普通书法的章法,有着很大的差别。作品的幅式与通常的对联书法也不同。联墨最基本的幅式是两行幅式, 龙门对和三柱对是联墨独有的幅式。如四条屏的对联,是由四副对联整编合成的,以五至十言短联为宜,四副对联的书写风格和气势应该保持一致。

作为通常书法的章法,没有固定的格式,是书者自行设计的。一个人一个样。字的大小、疏密、行距、字数、行数等,全由书者随意布局,总体不失衡就可以了。而对联书法特别讲究的是对。两行要求字数相等,每个字所占的空间相等,每个字的重心,基本保持在纵横轴线上,决不可偏离。这些是联墨章法的基本法则。

以常用的七言联为例,谈一下联墨章法的个性和特征。在古代魏晋期间,文人之间的交往,多以对偶句为雅兴。也有不少文人将自己撰的诗联书写出来,互相馈赠,是『一字千金』的『礼品』。目前发现较早的对联墨迹, 可能是山东曲阜孔庙中保存署名王羲之的联墨拓片; 湖南岳阳楼保存落款李白的石刻联墨; 宋苏东坡题惠州元妙观联墨; 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宋米芾的联墨石刻等。明清时期唐寅、郑板桥、乾隆、刘墉、纪昀、林则徐等,近代的于右任等。通过对这些名人作品的欣赏分析研究, 发现他们的文学水平极高, 书法水平达到了极点。既懂诗联,又能撰写诗联,还有一手好字。在书写时很注意处于节奏点上的字的写法。七言联上联的节奏点,在第二、四、六个字的位置上,这三个字若写的大了些,那么处在一、三、五位置上的字要相对的写得小一点,形成参差,产生起伏。下联的写法与上联的写法相反。形成上下联字与字相互呼应,相互顾盼的态势。第七个字发挥衡稳作用。如此设计,欣赏起来很抢眼。为什么这些名家如此布白? 缘于他们明白对联有句公认的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也是对联节奏的基本要求。对联也讲究声律,讲究上下联平仄相谐。字是联的外形,声律是联的内涵。如此的布白是章法(外形)与节点(声韵)相结合,即表与里的结合。这是对联书法艺术最奥妙之处。是艺术的追求,是研究联墨艺术的意义所在。从另一个角度讲,创作一副优秀联墨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普通一个会写毛笔字的人书写出来的对联,就是联墨作品。一个书法家不懂对联,不了解联墨法则,同样也创作不出好作品来。

猜你喜欢

屏风楹联对联
古人为什么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巧出对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贴对联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解缙二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