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5-29陈楠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陈楠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变得尤为迫切。该文在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对地方性本科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改革依托双主教学方法,梯度教学目标,兴趣为主教学理念、多样化教学形式、综合性考核方式等方面建设。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成果导向理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0-0108-03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于具备一定创新思想的IT专业人才从规模和质量都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许多高校都提出了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施过程中,高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在培养方案中都体现了能力培养的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跟不上产业快速发展;教学方式跟不上教育技术的新变革;教育理念跟不上教育对象的新变化”[1]等等问题。 究其根本,并不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涉及到相关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是在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特别是程序设计课程仅仅关注于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课堂上面的理论知识,不会实践应用,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1 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最终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针对当前的学生培养模式,课堂与实验室则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两大主阵地。通过分析和反思目前的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堂教学的综合效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多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作用依然停留在“教为教会、学为学会”的层面,课堂教学在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上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学生的主体性与潜能尚未充分激发。在现有的课堂中,学生多数时间还是处于被动接受或听讲的状态,积极思考、主动表达、互动讨论的机会与时间较少,主体性与主动学习不够,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需要进一步去解决与落实。

第三,课程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基于语法的,教学偏重语法规则和语义,导致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出现脱钩,并在实验设置上面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相隔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处在闭门造车的地步。

2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传统的教育形式注重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只关心学生得到了什么样的成绩,并将学生按照成绩分类,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什么样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成果逐渐成为学生的评价标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产生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最早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简称OBE,亦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2]。使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来指引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Spady在1994年提出成果导向金字塔,该金字塔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分别是最终目标,关键目的,特定前提,执行原则和要点。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成果导向理论当中需要学生最终达到的成果。在这个理论中,是以“不论学生的基础如何,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会”作为前提条件。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在取得成果过程中的经过的历程,和在此历程中自动自觉所掌握的技能体现,而不仅仅是在此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量化增长[3]。

3 基于成果导向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为了有效解决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以成果导向理论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成果,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授课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强化并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3.1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模式

教学改革是站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上,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强调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协同培养,以相信学生学习潜能,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和认可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前提,通过多个环节、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有机运用,实施基于成果导向的程序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功效与内在品质,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评价模式等方面的调整和尝试来体现成果导向的教育思想。教学改革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双主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不言而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应该依据学生的个体特征,依据成果导向理论中的设定的教学成果特征,将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向“问题引导、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的双主型综合性教学方法转变,力图引导学生在不断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中,通过学生获取的知识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成果意识,进而使之转换为自发学习和自主运用的动力。该环节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的通过鼓励和刺激来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知识和技能的循环上升反过来更促进其学习主体地位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消弱教师的讲授过程,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是其在获取成果的征程中的伙伴和队友,而不仅仅是其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能够自己学的懂得内容要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和消化,而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面的灌输而吸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逐渐接近和攀登成果的愉悦感,进而能够使成为其获取到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升华。

3.3 梯度迭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指定就是成果导向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转而注重的是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教学目标的转变。而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其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层递进的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能够使学生在教学之后体现出自己的成果。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采用逆向设计的原则,从成果出发,梯度迭进,逐层推进。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课本要求教师来教什么"而是转变成了达成最终成果需要学什么。

在这种模式下,课堂将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重要场所。该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对课程所涉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清楚认识课程在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具体作用,包括课程能够支持与影响哪些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课程对于其它课程之间具备什么样的关系,将课程放到一个完备的课程体系中去综合考量,阶段性学习成果与全局学习成果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学生最终能够达到的成果又是什么,进而能够协作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3.4兴趣为主教学理念

从以“教师为主、讲授为主、任务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主导、乐趣指引、团队合作”的现代教学理念转变。该环节的关键是不仅教师需要冲破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对于课堂教学主宰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已经习惯于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教师安排地位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快感,并将取得的成果作为获取更大成果的起点,这个转化的过程不仅仅需要一些显性教育与引导外,更多的是要依托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潜移默化。

在兴趣为主的教学理念中,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不是处在竞争环境之下,而是共同发展和促进升华的队友。教师在学生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也是学生的同盟军。而“合作为主”指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将使学习能力强者变得更强,使学习能力较弱者得到提升,最终达到的是大家的共同提升。

3.5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通过问题导向和案例驱动,将课堂教学从单一教师讲解向教师与学生的讲演反馈,与学生小组的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形式转变。按照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及期望学生所达到的成果将三类教学形式与恰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联动。在教学形式的转变中注重对于学生批判继承思想的培养,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某些错误案例来指引学生正确的方向,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推理、反馈和行动,而不是针对教师的讲授全盘接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6综合性考核方式

考核机制中分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实践考核三部分。理论考核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考核侧重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应用程度,实践考核侧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针对某些考核标准,侧重于学生本人设定的目标要求,依据学生各自的参照标准。在考核结果中,不以等级来对学生分类,考核标准强调是否已经达到了自我参照标准。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例如,学生的表达那个,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机制中依据项目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由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自评、组内组员互评,组间互评组成。

4 改革的成效

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和针对学生的调查意见反馈,笔者发现在使用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模式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时空与教学形式的调整和转变,并引入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采用反向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教学成果能够更直观准确的反映出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在目标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这使得教学目标的制订更科学合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实施。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上面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对于后续课程起到一个渗透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一个知识体系中学习,使得教学效果成倍增长。

第二,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成熟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的乐趣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得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不仅仅是本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更是贯穿终身的职业素养。

第三,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得学生的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刘晓宇.深入推进理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2014(2):1-6.

[2] Spady,W. 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6):18-22.

[3] 李义中,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2014(2):29-34.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OBE理念下基于Greenfoot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