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丹青约
2015-05-28吴秋发
吴秋发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终是天边的云彩,抬头既望,情愫难释。傲然挺拔的古松,突兀的奇峰异石是汪洋最深的惦念。
对成熟的陶瓷艺术家而言,自身所具备的陶艺功底和国画技能,犹如鸟之双翼,互为助益,二者缺一不可。唯有羽翼丰满,才可振翅有力,在艺术的天堂里恣意遨游,完成生命中最美的轨迹。
家乡祁门孕育了他过人的艺术天分,少时系统、严格的丹青、管毫训练,为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启蒙恩师马颂良,毫无保留地把精湛的技艺全部传授汪洋,而且在日常浸润里把安身立命的信仰和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远见卓识言传身教。受马老影响,汪洋画业日益精进,学识累积丰厚。数年后,马老一举推荐信,汪洋挥泪别师,踏上了他乡的求学之路。
20多年前,汪洋顺遂机缘,从故乡皖南徽州来到充满人文气息的景德镇。汪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开始了人生与艺术道路上的“景漂”。踏上艺术与知识的殿堂,汪洋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数十年的时间,他前往北京、天津等地,拜访画界名师取经学艺,坚实专业基底。通过学习掌握了各个时期名家的画风与流派,系统地研习了美学理论和观点,对照参考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相同迥异的视觉形象,领悟中国画表现形式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历史和深刻内涵。陶瓷艺术和国画艺术,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高度结晶。汪洋将其二者融会贯通,把这些元素综合运用到自己的瓷画创作中。
艺术的最高境界也许是放弃对美的执著,还原生活本质,也就是中国文化一直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细观汪洋瓷画作品,颇有宋代山水画风大气磅礴之势。《山之魂》、《溪山远岫图》、《观瀑图》等,都是以大山为主体,层峦叠嶂、云涌泉流,大美的镜像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已有丹青约,丹青难下笔”,面对自然的雄伟壮丽,神奇巧工,一切多余的笔调都是枉然。美一定是浑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意。好的作品不动声色,但是绝对震撼人心。
他数次赶往黄山写生,把内心与故土的链接通过画笔传达。满怀敬仰之心,汪洋一次次与大山、古松、日月对话,他终于明白为何宋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时隔千年仍是绝唱。师古人、师自然,诚怀格物才是真谛。金奖作品、新彩瓷瓶《梦揽黄山》就产生于此时,作品巧妙地利用瓷质的肌理,以浓艳的色调泼写,发挥陶瓷料色流动溢晕的特色,采用国画中的流、擦、勾、皴、染诸多手法,机智的表现了黄山峰峦叠嶂、沟壑层崖、野亭劲松、秋雁云氤的美,并以点、线、面的互衬互融的空间格局,形成了“浓不凝滞,淡不浮薄”的墨韵,将秋季黄山既萧索滋润又苍茫明净的特点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审美效果。《梦揽黄山》一问世,就惊艳四座。
泼墨写意瓷板作品《渔歌唱晚》,汪洋则运用泼墨自然形成的肌理,以工写结合、深淡反差、虚实相映的手法,勾勒出夕阳下渔民满载而归的场景——画面意境恍若与天地相呼应,简单得无从模仿,微妙得无法言语,自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汪洋的花鸟画,更是别开生面,独出机杼。他画鸟,擅长于对鸟的飞翔与静止的观察,在鸟的振翅、栖息之形的描写上,观者在他的画中感受到鸟的飞翔的律动。作品《春意浓浓》便是如此,屏息时似乎可闻春意。作品青花色釉瓶《野趣图》把山野空蒙、涧溪浅流、深山鸟啾用寥寥数笔勾勒,将这些带有灵性的自然天籁,跃然釉瓶,空荡寂寞的山间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气。
瓷画荷花,在他的一笔一画中俨然可见那婷婷于水中、深植于泥里、轻浮在水面上的荷的前世今生,文人气息的写意画风传达出出污泥而不染的文化寓意。
多年来,汪洋为了在技法上精益求精,为了完美自己的艺术探索,他的足迹踏遍了河北定窑、浙江龙泉、江苏宜兴、陕西耀州窑、北方的辽瓷产地等,拜访陶瓷名家以及各种民间陶艺传承人,了解不同的瓷釉性质和烧制过程。先人的创作意志和瓷器上凝聚的文化精神令汪洋着迷,他博采众长,把各地的陶瓷的语言、技法运用到自己的瓷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抱着技学相长的心态,近年来汪洋又转战紫砂壶刻绘领域。随着对紫砂的交流和认知的不断深入,在熟练掌握传统刀法工艺的技法上,汪洋尝试用刀在紫砂壶上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效果。壶里乾坤大,清、敬、怡、真,融于自然,这也和茶道的人文精神高度一致。为此他打算在宜兴设立 “汪洋紫砂”陶刻艺术工作室。
汪洋将自己在景德镇的工作室命名为“惊梦斋”。元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春日游园惊梦,收获了人世间至真至美的情感。现实中,汪洋在“惊梦斋”实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