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
2015-05-28陈哲琰李敏厉赟
陈哲琰 李敏 厉赟
2014年的春晚上王铮亮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引发了热潮,让人感概时间都到哪了。由于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大量娱乐方式与娱乐形式出现极大地吸引了当代年轻人。而时间管理的意义在于计划时间、做好确定目标、自我管理的工作,减少浪费时间的因素,使时间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有效时间管理可减轻工作压力,掌握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有效时间管理可思考工作计划,使领导者与成员获取充裕的时间回顾与评鉴,进行下一步计划之安排与思考,探求其改善与努力的方向;有效时间管理可提高组织效能,促进目标达成。因此,学会时间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一群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我们很快就要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就变得极其重要。
迷茫是大学生褪去进入大学的喜悦之后,感受到的第二种情感,超过74.56%的大学新生感到对时间管理的迷茫,而这种感觉有极大的可能延续到大三,甚至整个大学生涯。学生在刚进入大学这一时期对时间规划的意识有,多数同学都有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规划,但都是比较粗略的时间规划,甚至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刚进大学时期有过时间规划,但却又放弃了,原因是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
时间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有观念但却缺乏相关知识使规划存在缺陷,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使其作用削弱了很多,甚至丧失对时间规划的信心。而造成计划不能正常实施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在实行计划的过程中受到来自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的影响。突如其来的“变化”是打乱计划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且计划一旦被打乱就很难再重新回到正轨。这个问题说明学生缺少相应的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比如当计划碰到其他事情阻碍应如何处理,当然这里的其他事情也包括急事琐事和要事等等。
没有了规划,大学生在空余时间会选择做些什么呢?超过70%的同学在一周内拥有一天左右的时间是完全自由的,而这些时间的处理方式主要以看电影看电视为主,位列第三的看小说就现代的工具利用来说可以概括为上网,所以网络的利用与相关的时间分配是当下面对诸多娱乐形式中最为主要和关键的。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时间管理良好的结合,是当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要想正确对待迷茫,我们首先需理解迷茫的产生。根据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得出的基本结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不难看出在三大维度中时间价值感是“成长式”的;时间监控观是“成型式”的。所以从教育者的角度说对于时间价值感并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关注,只需守护它在正常的方向上前进即可了。相较于用“成型式”来形容时间监控观,可能用“习惯”二字来描述个更为贴切,而且后两者的成功比会对前者产生内在决定性影响。许多人认为由于中国在高中与大学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脱节才导致了现在的大学新生缺乏自控能力无法有效地、合理地安排空余时间,且不论国外如何,就回到30年前高考恢复初期,在那一时期造就了中国现阶段一大批中流砥柱而且他们于自身事业的热忱之高也是无法想象的,在我看来或许当时由于包分配而缺少了就业的压力,但当时的人们却不缺乏建设祖国的压力。回到现在,重新审视自己在高中和大学初期的成长经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中繁重的课业压力、升学压力以及最终目标:就业压力。其实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已经考虑到了就业的问题(人生),而到了大学初期却怎么也无法获得与当初相似的感觉。很多人在大学初期,总是将升学压力与就业压力混为一谈,回想高中时期教师与家长勉励的话语总是以升学为先就业为后,所以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初期应重新认识自身压力,只有从一而终的认识到自身压力所在并明白压力的意义才是时间管理的重要前提。
根据前人对时间管理倾向三大维度划分中的时间监控观于时间管理的重要影响,对于高校教育者来说,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认可学生们的内在诉求,并将行之有效的方法教给他们.可开展非正式时间管理教育。超过80%的人言明自己需要学校的帮助,其中表达的就是大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需要方法,更需要学校的关注以首先获得外在监督为契机,最终成长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所以说如何提高计划实施的成功率,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成为当下高校教育的难点之一。在初步尝试阶段,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正式的时间管理网络公开课。
时间管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反省”与学校的正确引导相结合,使大学生明确有关时间的管理问题,以更好地提高其利用课余时间的能力,并对时间进行分配与调整,改善目前过度荒废时间的不良风气,树立科学管理时间的理念,正确的分配时间,讲求效率和效益,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借以应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