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內圣外王”思想初探

2015-05-28高景瑶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内涵

高景瑶

摘 要:儒家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其核心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在分析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诠释其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内圣外王”;内涵

儒学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主要精髓,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瑰宝。“内圣外王”思想是儒学最高的理想人格、价值观念,也是儒学者一直在追求的政治理想、人生目标。所谓“内圣”是成己成圣之学,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在道德上、精神上完善自己,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所谓“外王”是开物成务之学,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社会领域来治国安民。“内圣外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随着近代儒学地位的下滑,“内圣外王”也面临着重重危机,然而,当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点燃了希望。

1、先秦儒学

先秦儒学开创了“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时代,最早提出“内圣外王”一词的是庄子,出于《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先秦儒家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之学,但是儒家却将它进一步诠释,其思想学说体现了“内圣外王”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人生的理想和自己的奋斗目标。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和境界,“仁”包括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是一种通过自身的修养而达到的高尚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内圣”。“礼”就是个人把高尚的修养推广到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即所谓的“外王”。

孔子说:“修已以安百姓。修已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其中“修己”就是“內圣”、“安百姓”就是“外王”的体现。在孔子那里,“内圣外王”包括了“修身”、“齐家”、“安民”、“平天下”等内容。

继孔子之后的孟子和荀子对“内圣外王”各有侧重,孟子侧重于“內圣”的一面,而荀子侧重于“外王”的一面。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人生来就具有“四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之端。人们若能把内心固有的四端发掘出来,便能发展本真的善性,提升自己的修养,达到“仁”的境界。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以修养“四心”为出发点实现“平天下”的目标。

然而荀子却将理论的重心放到“外王”上,荀子主张以“礼”为纲纪准绳的“王制”。在荀子看来“圣”与“王”是“二而一”的,他说“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荀子·解蔽》)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立政以前,无以修身,而政治生活之外,不复有私人道德生活之余地。”(《荀子·性恶论》)故他认为必有待“圣王”出,“尽伦尽制”,以礼义法度平治天下,教化万民,通过“化性起伪”使人的道德水平提高,走“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之路。由此观之,荀子走出了孟子重“內圣”的思想,而突出“外王”的一面。

在早期的儒家经典中,《大学》最能体现“内圣外王”的精神。虽然在大学中没有“內圣外王”四字,却体现了“內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模式,三纲中的“明明德”体现了“內圣”,“亲民”体现了“外王”,而“止于至善”就是“內圣”、“外王”统一的完美状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德行修为,达到“內圣”,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实践,达到“外王”。

2、宋明理学

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重“內圣”胜于“外王”。理学家们大大地拓展了內圣之学,极大地深化了儒学的道德主体论和精神境界论。

朱熹在“内圣”功夫上推崇程颐的“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因此,他特别强调“持敬”、“去欲”的修为方法。

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其心学道德修养方法论的核心,他积极倡导的“知行合一”也是其心学的精华。他认为良知即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靠外力,自然而成的内在力量。“致良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扩充推行自己先天禀赋的至善良知,回复本体良知,另一方面把良知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为善去恶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就是“內圣”之学。

综上观之,无论是程朱理学的“持敬”,还是陆王心学的“致良知”,都只是把“内圣”之学一步步推向顶峰,而在“外王”方面没有很大的突破。

到了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经世大儒”,像顾炎武、黄宗羲又将儒家的“内圣”转向“外王”。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主张求知与修养,学与用的统一,即“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3、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家,以“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为己任,在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返本开新”的主张,以儒家的心性论为儒学核心,并吸纳、融汇西学中的科学、民主为“新外王”。

熊十力以“体用不二”立宗,亦以体用不二来诠释内圣外王。他曾说过“内圣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宗,以成己成物为用;外王则以天下为公为宗,以人代天工之用。”(《熊十力集》)熊先生认为內圣为体,外王为用,体用不二,只要发明本心、修养自我,就可以开出物质世界的民主科学,他强调用自由、平等改造儒家的礼制,实行民主和法制,这就是他以西学之量智,涵养中学性智的中体西用论。为现代新儒学初步构画了“内圣”开出科学、民主“新外王”的模式。

“內圣外王”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深化,其内涵已日趋丰富。“內圣外王”就是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道的伦理政治统一的学说。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代,似乎又给“內圣外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新外王”不仅要开出民主与科学,更重要的是要开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的和谐之道。

参考文献:

[1] 《论语》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3] 《荀子》王先谦译注.中华书局.1988

[5]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 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群言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内涵
党内法规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辨析、体系构建与重要价值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落实路径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人体大探索
实施和雅教育 深耕内涵发展——以莆田市荔城区梅峰小学为例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旧书里的创意世界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