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5-05-28张小斌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切线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张小斌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推动者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灌输的教学现象,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探索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本人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数学课本照本宣科,要充分开发和挖掘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把握学生心理实际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景,从而扩展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开拓,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进行学习的时候,我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数学问题。具体如下:一个长60m、宽40m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台,并且要求建造的花台面积是空地的三分之一,画出具体的设计图,同时依据图形列出方程式进行解答。设计这样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创新情绪,进行创新性思维进行解答。有的学生设计出矩形花台,有的学生设计出菱形花台,有的学生设计出三角形花台。每位学生都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每位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解答这个数学问题,不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选择的数学应用软件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制作出多样化、图片化、程式化的课件。在课堂中进行制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学生一起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推理和验证。借助良好的教学手段,让以往的“数学学习”变为“数学研究”。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切线长定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几何数学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传统教学中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对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我就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操作。

1、引导学生动手在屏幕上画一个圆O,然后在圆的随意找到一个点P,经过点P向圆O画出切线。这样就可以得到PA和PB两条切线,分别切圆O于点A、B。

2、通过几何画板来展示P的位置的变化,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

4、通过猜想和探究,从而将相应的定理形成。通过推理和证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组织学生观察和分析:PA与PB有何关系,连接OP

OPA=OPB成立吗?要证明PA=PB。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得出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我们还可以连接AB,交OP于D,有AD=BD等。

5、归纳:把前面所学的切线的5条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一起归纳切线的性质。

以上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个所画的图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推测,能够感知这两条切线的长度是相等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中的度量工具进行测量,迅速得知PA=PB。当学生得到这步知识的时候,不需要教师进行提示,也会去寻找相应的证明思路,可以借助于切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关系,从而将切线定理充分证明出来。在证明出切线定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线段OP与AB之间的关系进行继续的探究,很快就可以得出OP垂直平分AB。通过这些具体的图形来地切线长地理进行较好的推导,从而形成相应的几何图形,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认识,不但将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有效培养出来,同时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将具体的手段和方式充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相应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同时要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充分掌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具体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时候,我做出如下的教学尝试:第一,发现问题: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从具体的生活中找出与平行四边形相同的实例。让学生画出实物草图,同我展示出来的四边形模型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很快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从而对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确定。第二,提出问题:四边形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形成平行四边形?第三,自主思索,分组讨论。第四,小组展示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小组之间对讨论进行总结。第五,师生共评:学生不但将“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这三种书本上注明的条件找出来,同时找到另外的判定方法“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索,这些条件找寻出来之后,会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探究。第六,小结:学生通过学习,将判定平行四边形的6种方法归纳出来,我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验证。借助这种研究性活动,学生不但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中找寻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实践,不断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切线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再看切线长》教学设计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二次曲线的两条互垂切线的若干性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