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艺术院校诚信教育研究

2015-05-28刘宁

新校园·上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

刘宁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它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又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缺乏基本的信任。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以诚信修身、以诚信立本,做未来社会诚实守信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诚信;教育

一、高等艺术院校学生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

1.考试作弊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运用程度和检验教师上课质量的重要依据。认真考试不仅是考生对自己的真诚,更是对教师的基本尊重。高校与中学时期的教学和考试都不尽相同,许多学生升入大学后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也不再那么认真严谨。面对考试,有些学生便想着利用作弊方式助自己一臂之力。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方式是课堂讲授和自学的合理结合,只靠课堂听讲是不能完全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而有些学生适应了高中时期教学的方式,没有做好自学和知识拓展,面对考试显得捉襟见肘。目前,高校考试作弊情況不仅没有停止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更是放松了对文化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得考试作弊情况普遍存在,禁而不止。除此以外,制造假文凭、偷别人的学术成果、网上摘抄形成学术论文等现象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

2.恶意拖欠学费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在校贫困生的支持和鼓励,不仅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奖补力度上也是大有增加。针对家庭贫困学生,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等奖励,解决了贫困生的燃眉之急。另外,部分艺术院校还提供家教指导和有偿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参加实践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家庭创收,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问题。然而,正是由于艺术院校学生思路广、参与性强的特点,部分学生将学费用到创办公司、投资炒股等方面,故意拖欠学校学费。有些学生甚至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体现。

3.不能及时偿还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为贫困家庭带来了福音,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调查,艺术高校贫困学生贷款率达到91.5%以上,按时偿还率却远远低于基本水平。导致很多家银行不再与学校合作助学贷款,也使近几年的新生贫困生无法正常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利于民生的工程,得到家长和学校的支持和好评,却由于大学生缺乏对信用度的了解及对偿还贷款抱有侥幸心理而受到不良影响,这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体现和现实后果。

二、高等艺术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自主能力强、自制力差的特点,他们常常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创意无限,但总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激动时的行为。加之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不少人是在家庭的百般呵护之下长大的,多以自我为中心,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并非错误,这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此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一般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诚实守信属于道德范畴,学校不能以纪律的形式约束失信行为、奖惩不同步导致了学生心理上的放松,也助推了失信行为在高校的发生。

三、建立高等艺术院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1.诚信教育是基础

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等艺术人才是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而艺术高校的学生往往只注重自身专业的学习却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诚信教育是基础,艺术院校的教师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艺术高校也应加强诚信教育的课程开设。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名家讲座等,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创建诚信校园,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加强诚信校园建设

诚实守信应从校园抓起,培养诚信精神,建设诚信校园。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艺术人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基础道德建设。在当今大学校园里,诚信教育是以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存在,使得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随着近年来学生贷款进高校、招聘单位进高校等形式的普及,使得诚信教育更加具体化,也对高校的诚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责任感、事业心和平等竞争的意识,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3.构建大学生个人诚信体系

在大学生中建立个人诚信体系有积极的引导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构建大学生个人诚信体系刻不容缓。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创业贷款、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步难行。艺术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要将诚信等级与学生的自身利益挂钩,使学生从自身利益出发,形成诚实守信的忠实守护者和捍卫者。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诚信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