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角度看歌剧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
2015-05-28王志鹏
王志鹏
摘要:人物形象是歌剧综合形象塑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歌剧的成败。歌剧正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从而营造更强烈的戏剧性,使歌剧艺术更具生命力。本文以不同时期的歌剧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对歌剧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人性 歌剧 人物形象
一部成功的歌剧不仅要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妙音乐,更重要的是要用生动的音乐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人物是歌剧的灵魂,人物形象是歌剧综合形象塑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部歌剧的成败,成功的歌剧往往要依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支撑。要想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正是透过时代社会的因素,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洞察及丰富的了解,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奥妙,才能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人物之间情感的描写是分不开的,描写人物之间真实情感的表达是歌剧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歌剧的生命力量之源。正是人物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交汇,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缺失了朴素真挚的情感,没有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纵有精妙的剧情和瑰丽的音乐,必将使歌剧这一艺术形式丧失独立的价值,最终也将导致歌剧走向发展的穷途。
一、至高无上的神权主义——正歌剧
正歌剧是一种严肃的歌剧,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英雄牧歌式的故事和宗教传说为题材的意大利歌剧,发展至1680年间渐渐定型,在18世纪中叶逐步衰亡。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2)为起始,经亨德尔(George Friderich Handel.1685-1759)达到极盛,由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的改革而基本走向了结束。
正歌剧时代宫廷已经逐步成为音乐文化的中心,歌剧以国王贵族的审美情趣为中心,内容始终和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相适应。音乐不以刻画人物性格和戏剧动作为目的,题材的选定正是王权对人类的统治,当戏剧矛盾发生冲突时,往往需要借助神力来解决,里面的神灵象征着王权的强大与庄严不可侵犯,人性的体现由于神权的至高无上而显得脆弱无力。这个时期的歌剧并非是为了欣赏,而更多意义上是为了礼仪制度所创作,并不重视听觉上的美感。
二、从神性到人性——喜歌剧
喜歌剧产生于18世纪30年代,由正歌剧中的幕间剧(intermezzo)发展而来,取材于日常生活,富于民族和民间色彩,音乐生动活泼、短小精悍,具有喜剧特征。描写的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改正歌剧中的神话人物,这在歌剧史上可谓是掀开了伟大的一页。
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在正歌剧《傲慢的囚徒》(Il prigionier superbo)中插入的幕间剧《女仆做主人》(La serva padrona)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意大利喜歌剧的里程碑之作。之后,这部喜歌剧两度在巴黎公演,引起了支持者与反对者的长期争论。以路易十五为首的贵族保守派支持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为代表的法国乐派,以皇后和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等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支持这种新的歌剧体裁,这就是歌剧历史上有名的喜歌剧之争,又称为“丑角之争”(Querelle des Bouffons)。这场争论有力地推动了歌剧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一个有关艺术风格和标准的问题,而且开启了一个以描写人性和人的感情为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的伟大时代。
三、真正走向民间——莫扎特歌剧
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都是对歌剧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但从人性的意义上和观赏性上,他们给予人们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的激情,是远离人间的所谓的崇高和质朴。虽然,佩尔戈莱西开创了喜歌剧的新题材,但是传统的审美始终没有摆脱神话故事,而真正把歌剧音乐从天上带到人间的是伟大的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莫扎特溶合了正歌剧、喜歌剧与歌唱剧的特征,用幽默、讽刺等喜剧手法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莫扎特十分重视人物形象个性化的刻画,把任何个体作为歌剧中描绘的人物,通过音乐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莫扎特对人性做深入的心理理解,把音符对准了有个性的人物。他的重点在于真实的人,而非抽象的感情。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没有了以往歌剧中非常盛行的男扮女声的角色,恢复了自然人声的歌唱,使歌剧更具人性化。《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描写了平民智挫贵族以胜利告终的剧情,把仆人费加罗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在正歌剧时代里,仆人只能是插科打诨的角色,可是在这部歌剧里却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四、人性的复杂——威尔第歌剧
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代表了19世纪歌剧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写的歌剧把人间百态描写得淋漓尽致,有爱情、亲情、友情,有个人之间、家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他的歌剧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自身的理想与本能、欲望与克制、现实与幻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教养、不同的境遇下就会有不同的个性表现,这些种种的矛盾冲突更加塑造了人性的复杂。
威尔第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更是一位戏剧家和严肃的思想家。在他创作的歌剧中我们会发现,威尔第所选的大部分是揭示人性冲突的素材,追求人性的内心感悟和主观的生活体验。在《弄臣》(Rigoletto)中,威尔第巧妙地用音乐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把每个人物的情感世界抒发的淋漓尽致,心理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鲜明的性格对比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从而获得非凡的戏剧效果,深化了内容表现。在《游吟诗人》(Il trovadore)中,威尔第真实地描绘了主人公所处时代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抒写了世间礼法习俗对人类心灵和情感的约束,以及对人性的扭曲。
五、揭示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轻歌剧
流行于法国和维也纳的轻歌剧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往往以日常生活题材为主,内容轻松抒情,通俗易懂,结构短小,使用没有音乐的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广泛取自当时流行曲。偏重揭露讽刺,力求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歌剧强烈的戏剧性。
轻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再是针对单纯孤立的个人角色,而是把每个角色放在整个时代社会的大环境中,把所有角色联系在一起共同呈现一副人类社会的大画卷,用讽刺的手法揭示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这种手法直接影响了后来现代歌剧的创作,对歌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该体裁奠基人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所写的《地狱中的奥菲欧》(Orphée aux Enfers)故事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引用奥林匹亚的许多神仙,使他们表露出各自的缺点,利用他们的丑象,映照当时巴黎社会上的丑角人物和其周围的寄生人物,以巧妙的笔触对时政和当时的上流社会进行讽刺和揭露。
六、结语
歌剧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0年的历史,从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发展至后来的抒情歌剧、轻歌剧,歌剧所描写的对象也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逐渐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且逐渐延伸到人类社会整个大环境之中。歌剧在创作上也更加倾向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着眼于眼前的乡土生活,尤其音乐更广泛地走向社会大众,反映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因此,作曲家创作的源泉更多地来源于来百姓生活间,以此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与支持,获得更多的共鸣。歌剧正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现象和规律,从而营造更强烈的戏剧性,使歌剧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沛纶.歌剧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2]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4]欧南,李莉.歌剧经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