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因素影响下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5-28雷鸣
雷 鸣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一、石油金融属性的范畴
由于能源和金融市场正面临巨大的变革,因而需要深刻理解、量化、监管能源价格的变动,从而降低经济风险。石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作为国计民生中重要的物质资料,体现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石油价格的频繁波动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波及到金融市场的其他环节,因而只有石油金融问题解决好,才能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石油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货物交易市场,而是参与者众多、机制复杂多变及价格波动频繁的市场。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规律及预测理论和石油期货市场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金融学原理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进行分析,促进我国石油能源软科学理论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石油金融的属性是以石油衍生产品市场交易的基础变量为基点,分析石油现货市场波动和石油衍生产品市场波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发展趋势越来越倾向于石油衍生产品市场波动对石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体现了石油金融属性的特征。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国际性石油组织,为了保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OPEC可以依据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调整石油产量,从而达到稳定石油价格的目的。伴随着大量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的发展,国际石油价格走势更加复杂,打破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一统石油价格的强控制力局面。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当石油需求小于石油供给的时候,将会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剩余石油交易活跃在短期的现货市场中。由于石油价格自身具有不确定的波动性,交易过程中要考虑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并有方法的规避这种风险。石油工业企业通过某种市场规则和交易方式来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石油价格的基本稳定程度,保证企业生产交易的保值目的。石油产品供求双方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交易,通过采取一个市场的盈利弥补另一个市场亏损的方法,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行对冲交易,采取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来分散、规避或转移现货市场上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充分体现了石油产品拥有规避风险的强金融属性。
二、金融因素影响下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现状
(一)美元汇率影响下的石油价格波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在世界货币领域里的地位逐渐下降,为了巩固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垄断地位,因而促使美元成为了国际石油交易市场中的唯一石油商品计价货币,从此,美元成为全球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贬值,影响了国内就业造成的经济危机的潜在压力,油价随之持续走高。在缓慢的经济增长以及较高的财政赤字环境下,美元在中长期依然面临结构性贬值的发展趋势。当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在国际市场上会使美元的供给增加,同时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联储采取降低利率政策,这些都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又会连锁引起用美元持有的原油多头头寸套期保值,并且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会上升,从而使原材料的进口国物价上升,也带来出口物价上升,同样使美国进口的物价上升,导致美国国内物价上涨,这样会循环引起美元贬值,进而加剧投机行为和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
如果美元贬值,会引起持有美元国的自身货币的购买力上升,带动国内石油需求量的增加。因为石油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用本币计算,在国际市场中,如果美元贬值了,本币相对升值,从而引起国内石油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上升。[1]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微弱波动,会影响本国企业减少石油供给量。由于这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就会明显的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升。国际石油价格依附在美元上,采用美元计价方法,从而美元币值不稳定及汇率的变动必然会带来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石油交易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造成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美元汇率的变动影响国际石油的供求,带来整个国际石油交易体系的内在波动。如果对未来预期的美元不断贬值并且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则各国的投机资金就会做空美元和做多石油,美元汇率变化就带来了期货市场上的石油期货投机,最终将会造成加剧性的新一轮美元的贬值和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
(二)投机基金影响下的石油价格波动
石油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工业原料,有着政治和战略的敏感性。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力量可以在国际石油价格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推动其更加明显的方向性变化。从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推出轻质低硫石油期货合约之后,石油期货的市场成交量就迅速攀升,并最终远超实体经济的成交量。石油期货市场在相当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实体经济,在该市场上,货币因素成为了主导,金融投机决定了石油期货价格走势。石油交易市场在被这种以投机为目的石油期货合约交易影响下,必然将产生金融泡沫风险效应,从而油价不断暴涨暴跌。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对冲基金数据服务公司统计国际金融市场中石油期货交易,发现其中大约70%属于投机炒作。可见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者当中,最具影响力的要以对冲基金为主。一些投机机构通过操作石油期货中的非商品性交易,为了追求投机性资金获取投机和套利的机会,人为地制造国际石油价格的巨大泡沫,增加了自身牟取高额利润的可行性。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到,全球原油每日平均需求量到2030年也不会超过1.06亿桶,但目前的期货交易量已经远远高于现货需求量。这说明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投机交易的石油衍生金融工具,已经与实体经济中真实的石油需求量严重背离。[2]这种虚无的概念性的投机交易必然会带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暴跌,突显了潜在的风险。破坏了国际石油市场中真正的石油供求关系,加剧了石油供求之间原本存在的必然矛盾,最终造成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作为主要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是其中的主要受害者。
非商业净持仓指标可以反映投机基金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作为反映推动国际石油价格上升的力量。金融投机因素在决定石油期货价格走势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可见欧佩克对石油价格动态的影响是非常小的。由于非商业交易代表着投机力量,因此石油投机基金影响着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涨和剧烈波动。从WTI原油非商业性净持仓与其价格走势关系中,可以明显看到,当WTI原油非商业性净持仓增加时,WTI原油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反之亦然,两者的走势有着高度的吻合性。这说明石油投机对石油价格波动有着很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3](见图1)。
图1 2008年至2013年WTI原油非商业性净持仓与价格走势
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负面性,影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石油消费大国对石油的需求。当油价跌到正常标准以下的低位时,表面上看在短时期内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利润,但从长远来看,低油价会打击众多投资者的积极性,会影响石油行业的发展投资,还会影响对节能和环保替代能源的投资研发。这样将来会再次引发更严重的能源短缺,从而加重了各国对石油的依赖。如果油价处于高位,会损坏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所以,石油价格必须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而稳定的范围内。
三、防范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石油进口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措施是石油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某时期石油供应短缺和油价波动风险问题,维护石油进口国经济政治的稳定。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中心的成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以国家储备、企业储备、机构储备为主体,相关工程全面开展并投入使用,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能力可达30天的进口量。与国际能源机构(IEA)成员国石油战略储备能力相比,还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达到国际标准的石油供应应急反应能力。
想要扩大石油储备规模不可急于求成,由于所需要的资金巨大,还需要有计划的分步骤逐步展开。建立石油储备所需要的资金可以通过社会各个方面参与者共同筹集,采取发行债券、设计政府相关税种等方式筹集。首先,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角度着手确定好石油储备基地。其次,除了要储备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外,还应该不断扩大石油储备的品种。另外,还要降低储备成本,可以使用油罐储备、船罐储备、地下罐储备、地下坑道储备等方式。从而不断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
(二)建立石油金融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的石油金融交易市场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期货交易仅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中通过燃料油期货交易进行。要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的石油金融交易市场的金融交易工具,来弥补我国石油金融交易市场的品种短缺和交易单一[4]。随着成品油及原油等多种石油金融交易品种的推出,加大对国外资金的吸收,带动交易量的扩大,建立自己的石油报价系统,在市场机制中积极配合参与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争取更多的国际石油定价权。中远期市场将参考市场竞争定价,反应国内石油供求,为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规避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需要及时跟踪国内石油供求,正确引导石油生产和消费,确保我国石油金融安全稳定。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不断促进我国石油衍生金融工具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促进石油期货市场建设,逐步开展多层次的石油金融交易市场。扩大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在国际石油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三)创建石油银行
石油银行在保障国家石油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下为石油工业企业提供一定的货币资金支持,发挥微观主体效用,从而成为构建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必要环节。通过外汇储备机构、商业银行、石油企业及政府等共同出资建立的石油银行,在政府激励约束制度的规范下,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石油采购和石油企业资本的运营。保证石油工业企业对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重大石油投资和石油项目评估的顺利进行,也把石油金融资本和石油工业企业有效的联系起来。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投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以便随时参与调控国际市场油价,从而达到稳定石油价格的作用。只有通过参与中国周边海域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能源开发,参与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成果实践转换,才能丰富石油储备。
石油银行可以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投资股票、债券和外汇等,不断地赚取石油价格波动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际油价波动给本国石油进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油价异常波动及石油企业融资困难或资金短缺时,石油银行为石油企业的重大项目提供贷款担保。通过向石油企业推销风险管理方案及为终端用户设计石油场外衍生品等,直接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运作,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为石油企业提供特殊的创新服务。[5]因为石油银行不是储备货币的银行,而是储备石油的银行,所以石油银行往往和国家石油储备配合使用,它既不是纯粹的银行也不是纯粹的投资公司,而是一个具有储蓄银行、石油市场监管、石油储备建设、石油资源开发和新领域建设等多功能的战略型银行。由于其重要性使之必须接受国家发改委、能源部和中央银行的共同监管,广阔的经营范围使之必须组建成一个特殊的管理体系,引进顶尖精英构建管理层,达到官民共治的战略企业。
(四)建立石油金融监管机制
以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石油企业和石油交易所为主体,建立强有力的石油金融监管机制,有效缓解石油金融风险。
1.加强对石油投资基金和石油外汇的监管。石油投资基金主要活跃在短期金融市场中,由于这种操作带有投机性所以面临的风险较高,就要实时的对运作机构进行严格监管。另外货币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外汇储备的时候,容易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需要通过科学严谨的监管方法,准确测算相关的投资规模,确保石油外汇储备的安全。
2.加强石油金融机构的贷款程序监管。石油金融机构需要针对不同的国际石油投资贷款,进行严格的申请和审核资质的鉴定。通过建立石油工业企业贷款信誉档案,来准确管理规定的合理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具体分析石油投资项目所处国家的政治环境、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能源分布情况,保证投资规模的可行性程度,准确评定石油工业企业的信用等级及预期收益和偿贷能力。
3.加强石油工业企业自身的风险监管。以加强石油金融市场运行监管为前提,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保证石油工业企业石油资源的顺畅流通和生产的良性循环。不断研究石油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管理方式和政策法规。石油工业企业自愿定期公开企业参与石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报告,对交易的规模、种类和交易数量等进行实时监管,并积极对公众自愿公开披露相关信息,达到内外环境共同监管,实现降低风险的目标。
[1]王双英,李东.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石化生产的协整关系:基于TAR模型的研究 [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01):1-6.
[2]周向彤.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回顾与预测[J].国际石油经济,2014,(11):105-106.
[3]刘向耘.近期国际油价下跌的观察与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5,(01):25-31.
[4]常毓文,马宝玲,王曦.国际油价下跌特征及石油公司应对策略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5,(03):46-51、110-111.
[5]许金华,范英.金融危机对石油市场定价机制的影响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05):790-801.
[6]张宏民.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