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发展搭上项目快车

2015-05-28朱伶许勇

当代贵州 2014年36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世行村寨

朱伶+许勇

2009年9月,世行黔东南州旅游项目开始实施,预计总投资2.53亿元,其目标是“帮助黔东南州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旅游发展,使项目社区(包括少数民族)从其中受益”,并为进一步加速黔东南州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世行黔东南州旅游项目是世界银行第一次在中国实施的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创新贷款项目,实施5年来,项目稳步推进,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升了村民素质,在保护中全力推进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

抓住机遇 搭上“快车”

2009年9月,黔东南州政府与省政府签定世行项目转贷协议,并在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凯里、施秉、黄平等11个县市及州旅游局开始实施。项目共分为4大类(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遗产和景点保护与开发、旅游门户城镇设施、能力建设和项目实施支持)共26个子项目。其中,村寨保护项目16个;游客信息服务中心项目4个;古城镇保护项目2个;自然遗产地保护项目1个;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推介和培训项目1个,货物采购1个;非遗项目1个。

项目分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古建筑维护、民居修缮、村寨环境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能力建设等具体内容。

因地制宜 村民参与

世行黔东南州旅游项目是一个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以村寨社区为基础,涵盖自然景区、文化古镇、地质公园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以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的,以可持续旅游发展为手段,以保护环境、文化传承、社区发展为依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村民能力建设等硬件、软件多方面的内容。

为树立村民主人翁意识,世行在乡村、社区项目建设中,通过社区动员、村民选举,产生村寨项目实施小组及监督小组,组织广大村民参与到项目选择、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在村寨修建的小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修缮维护的房屋归村民所有,使群众直接受益,增强和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并让项目管理建设在阳光下进行。2009年项目点在雷山西江干荣村、丹寨石桥世行实施以来,古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

创新工作 村民致富

丹寨县石桥村民年均收入从2009年的2583元,增加到现在的5633元;雷山西江干荣村村民年均收入从2009年的1450元,增加到2014年的3208元,接待游客人数从原来的9.1万人次提升到1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09年的2088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47亿元,世行项目的实施在黔东南州取得明显效益。

在项目点多、涉及面广、类别复杂、前无借鉴的情况下,黔东南州项目办和各县市项目办克难攻坚、创新工作,建立了联络人机制和项目信息管理体系,学习考察并结合当地实际,培养了一支规范、专业、与世界接轨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队伍,为更多更好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加快发展全州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近5年的积极运作,世行黔东南州旅游项目整体实施取得快速进展。在涉及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的16个民族村寨中,已经完成村寨保护和发展目标的编制,小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修缮和保护独特历史建筑、建设文化旅游中心项目中,编制了丹寨、台江、黎平三县深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计划;自然遗产和景点保护与开发类中,旅游门户城镇黎平、剑河、台江、凯里等县市的信息中心等设施已大部分完成。截至2014年11月底,按照世行批准的更新采购计划,64个合同包中已完成8个土建合同包、3个货物合同包、13个整块资助合同包采购,其余合同包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采购,全州完成提款报账约11847.5万元,占总贷款额的51.6.%。(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世行村寨
捕鱼节上捉鱼忙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补妆
锅巴粥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世行行长连任遭工会阻挠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