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历史文脉 再塑翘街魅力

2015-05-28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4年36期
关键词:黎平银饰景区

吴文仙

黎平翘街位于中国革命老区黔东南州黎平县德凤镇,地处县城东面,因主街中段下凹,两端缓缓翘起,而得名“翘街”,因形似扁担,当地百姓又称之为“扁担街”。黎平翘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黎平,并于12月18日召开了中共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

如今,黎平翘街城市记忆保持完整,红色文化、古城文化和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贵州构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打造旅游升级版进程中,黎平翘街旅游景区被列入贵州省重点建设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

修复古城风貌

审慎推进保护和开发

走进“翘街”石牌坊大门,望眼看去,整个街区尽收眼底,一排排风火墙、四合院鳞次栉比。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尽管被岁月洗刷有些陈旧,但墙上精美细腻的彩绘,精致的门窗装饰依旧能够透过岁月的痕迹展现出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审美取向。漫步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街巷上,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一代代百姓以自己的智慧构建的城市审美空间。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一些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面临“千城一面”的现实考验。“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兴衰,但唯有文化是永远攥在手中不变的王牌,是永恒的资源。这资源既是经济的,更是精神的。”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说,“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一个道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城镇化和留住我们的传统不是对立的,应该是一致的。”

为了挖掘和打造古城文化,避免在城镇化进程中把文化“化”掉,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黎平翘街景区东至正阳街,西至五贵路,北至中心大道,南至黎阳大道,总面积约69.69公顷,其中核心区域40.46公顷,常住人口1.57万人。黎平翘街景区以投融资的方式引进3.1亿元资源作为整个景区的建设资金,启动了古城墙修复项目工程,将修复古城墙630米、烽火台1座,恢复县衙1座,古城墙旅游商业街820米,地下室1个、明清古建筑33栋,工程规划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黎平县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兴勇介绍:“截至11月份,仅古城墙修复、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三千余万元。”

为了避免在景区建设中造成历史文化街区过度开发,把原来生活的街区变成博物馆式的场景,忽视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环境,让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零星的“城市碎片”,黎平翘街街区的修整以“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要求,以保护历史原真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为目标,以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和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审慎推进街区的保护和开发。

伟大转折从这里开始

“从明初开始,朝廷相继在翘街街区设立‘五开卫和‘黎平府,1386年开始筑建城池。”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中俞介绍,到清朝中期的“改土归流”,黎平再次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剧烈变革的前沿阵地。

“但真正把翘街载入史册的,是80年前在这里召开的‘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黎平县旅游局局长杨祖华介绍。

80年后的今天,位于黎平翘街境内的黎平会议会址,因其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价值,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88万人次在这里参观学习。

参观者有的是本地的学生、有的是外地的游客,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阶段的参观者在这里受到黎平会议留下的“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精神鼓舞。

瞻仰历史,珍惜今天,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11月12日,从黔东南走出去的老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参加央视“心连心”艺术团为纪念黎平会议召开80周年走进黎平慰问演出。期间,李雪健带着8位黔东南籍在京就读的学生重走长征路,带着学生走进“黎平会议会址”瞻仰革命先烈的遗风。“我是黔东南闯荡出去的‘仔,在黎平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我带着孩子们回来重走长征路,重温红军情,是希望年轻人不要忘记历史。只有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黎平的旅游资源、红色文化宣传出去。”李雪健动情地说。

培育多种业态

富裕一方百姓

明初开埠以后,黎平翘街商贾云集,官兵、汉侗各族络绎于市,商品交易蔚然成风,如今翘街里的“两湖会馆”是当时繁华景象的历史见证。“正德年间,湖广木商进入黎平收购木材,运销全国各地。”杨祖华介绍,丰富的木材资源,众多的交易机会,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商贩接踵而来,在翘街落户居住、开设商号。从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群和堂匾、字号来看,当时翘街店铺林立,是南侗地区的商品交易中心。

如今,翘街依然是黎平县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工艺品的集散地。经营业态主要以侗乡生态农业产品、特色小吃、传统布匹、侗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旅游商品、传统银饰和刺绣工艺制作销售等为主。近两年来,以经营副食品为主的店铺也开始纷纷转变经营模式。“在古街买烟酒杂货,除了与古街风格不符之外,也挣不到钱,我打算把这批货卖完逐步转变,卖一些特色产品。”罗记副食店老板说。

在黎平县县长唐浩看来,黎平翘街景区不是一个单纯的景区,而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富有生命活力的景区。传承历史、留住记忆是这条历史文化名街在景区再塑中的定位,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也是这个景区最重要的风景。

在黎平翘街,甚至整个黎平的大街小巷,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女性手腕上都会带着一只银质手镯。当问及为什么要带手镯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手镯既是饰品也是护身符,带手镯是一种相互影响的习惯。

贵州并非银产区,究其原因,才发现黎平丰富优质的林木资源为这里的民众换来了大量的银两,孕育了独特的银饰文化。在整个黔东南地区,以家庭为作坊的银匠户成百上千,从事过银饰加工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以侗族人口为主的黎平县,每年节庆,人们除了穿上精美的侗服,还会配上银质项圈、手镯和耳环,而这些银饰除了世代祖传之外,随着需求的增多人们开始大量购买银饰,有的是纯银有的是仿银。而黎平翘街就是整个黎平县银饰加工销售的中心,一方面满足当地百姓日常需求,另一方面也作为旅游商品来售卖给前来旅游的游客。

龙晓丽是翘街一家银饰加工销售的小老板 ,2013年初,她来到黎平翘街开起了小店铺。“这两年,存折上只存有五万元,但货还是增加了不少,从开始只有一个小柜台,到现在有一个纯银门面和仿银门面,一共5个柜台,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龙晓丽说。

“翘街景区建设本着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游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安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协调保护与更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吴兴勇对翘街发展充满信心。(责任编辑/付  松)

猜你喜欢

黎平银饰景区
高浮雕银饰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获死刑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
情妇反水引发街头杀戮,公安厅长的“联保阵营”崩溃了
赵黎平警察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