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摸清经济发展大逻辑

2015-05-28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36期

岳振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于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使用新常态描述经济形势并对经济工作提出要求。在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比较系统阐述了其内涵,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作出更新、更系统的阐述,明确了旧常态与新常态的区别所在。

阐释“趋势性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总结阐释,全面说明了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会议认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新常态环境下,创新与改革,是2015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主要任务有5项: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新常态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学者普遍认为,“下调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普遍预测是7%—7.5%或7%左右。专家称,7%左右的增长可以保证1000万人的新增就业,经济增长目标可以适当下调,“这也可以避免一些地方会因为稳增长‘绷太紧而放缓调结构、促改革的步伐。”

更新观念应对新常态

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有些新提法,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比如讲到消费需求的旧常态特征时,用“模仿型排浪式”来形容;在提到2015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要求“要有力度”和“松紧适度”;讲到改革举措时,要求具备“年度特点”等等。对稳增长、促内需而言,这些新观念都很重要。

作为传统消费模式,“模仿型排浪式”已经不可持续。据学界解释,“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主要是指缺乏创新、以某一时段的热点消费带动的“爆发式消费”,政府扶持力度较大,有跟风的特点,个性不突出,比如持续很长时间的家电和汽车消费,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或者产能过剩。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结束以后,消费升级将会以个性化、分散型、多样化为主要特征,成为消费新常态。按照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我国将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六大领域的消费,这些都将体现消费的新常态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在此背景下,201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其中,宏观政策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取向,非常关键。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舆论认为这个提法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上,比如注重定向、结构性调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鼓励银行增加对“三农”、小微企业贷款等。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学界普遍看法是,首先,“有力度”会反映在赤字目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和节奏加快等方面,其次,会反映在大力度的减税政策上,最后,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实施效果,不会同以往一样“散胡椒面”,“简单砸钱、上项目”,而是集中力量和优势,对新型产业、新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创新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源的杠杆效应,把更多民间资金活力激发出来。

改革是个重要议题。2015年,改革需要突出“年度特征”。会议强调,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根据12月12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015年将侧重从四个方面深化改革。第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纵横协管机制。第二是加快项目核准制度改革,抓紧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快实现纵横贯通的网上并联核准、联动协管,第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第四是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落实国务院通过的改革方案,再放开一批价格,下放一批定价权限,尽快修订政府定价目录。

另外,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在2015年有个良好开局,也是改革年度特点与长远制度安排的重要体现。

“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制 图/张 耀 责任编辑∕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