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荆楚文化精髓??促进湖北旅游产品开发
2015-05-27薛兵旺黄美忠陈靖
薛兵旺+黄美忠+陈靖
摘 要:文化资源与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发展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荆楚文化;湖北旅游产品;开发
当今世界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经济与文化交汇,文化旅游与国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正在形成,文化与旅游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资源与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是湖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托。荆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深入研究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湖北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笔者就荆楚文化促进湖北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谈点浅见。
一、荆楚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一)“荆楚”的概念
“荆楚”在古代的概念,其地域范围一般以今天的湖北省行政区划为主体,古代的湖南也属于荆楚之地。因此,湖北人通常将湖北省称为“荆楚大地”。 据考古发现,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荆州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冶炼技术、锻铸铁技术、丝织刺绣技术和漆器工艺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老庄哲学、楚辞文学和音乐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纪南城及其周围,有楚城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石墓800多处,其中包括18个楚王的墓葬。三国时期,诸葛亮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二)荆楚文化内涵
荆楚文化是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荆楚文化”也可以理解为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从静态的眼光看,荆楚文化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从动态视角看,荆楚文化不仅包括古代的历史文化,也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所以,荆楚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形式。荆楚文化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而且是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荆楚文化的精髓
荆楚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从其对旅游发展的贡献载体来论,荆楚文化的精髓大致包括楚国历史文化、炎帝神农文化、三国历史文化、名山古寺文化、清江巴土文化、长江三峡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和武汉都市文化这八大方面的内容。这八大文化系共同构成了丰富内涵的荆楚文化。
1.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和大国,80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楚国举世闻名的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人开拓创新精神广为流传,楚庄王、老子、庄子、孙叔敖、宋玉、屈原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绸漆器、青铜铸造、丝音乐绘画等文化科技成果光耀闪烁,令人观止;楚国都城的古郢都、楚丹阳、章华台等古建筑之谜有待挖掘。
2.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当今的湖北随州和神农架,湖北随州和神农架流传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教民耕种,发明农业、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炎帝神农文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神农架作为当今地球中纬度地区惟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区,具有比其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意义,素有“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动物园”之称,神农架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目前,除了湖北省着力研究炎帝神农文化之外,湖南省对炎帝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也非常重视。大力开发炎帝神农文化的资源优势,培育好这一文化品牌已达成广泛共识。
3.三国历史文化。湖北地区在秦汉时期的也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古云梦泽、睡虎地秦简、汉武帝刘秀、汉明妃王昭君等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湖北境内也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相互交叉争霸的地域,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斗争与联合惊心动魄,波澜壮阔。考证《三国演义》120回其中就有70地区,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古隆中、长坂坡、赤壁、荆州江陵、南漳水镜山庄、当阳关陵等著名文化景区都是分布在湖北境内。
4.名山古寺文化。湖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旅游资源。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武当山是知名的道教名山,早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以来,武当山一直受到皇家的崇祀,尤其是明成祖朱棣更将武当山封为“五岳”之上,使武当山享有“天下第一名山”美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武当山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历史文化。此外,大别山、荆山、大洪山、黄梅五祖寺、九宫山、当阳玉泉寺、武汉归元寺、来凤先福寺、宝通寺、古德寺、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
5.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代。勤劳、热情、勇敢,质朴、善良、代表了古代巴人的后代土家人美好的民族品质。其饮食服饰、民风民俗、建筑风格,歌舞曲艺、共同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特色与精髓。此外时,以长阳、五峰和恩施州为主体的湖北少数民族地区,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所谓广泛流传的“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就是当时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生动写照。同时该地区战略地位突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控渝川湘黔之要冲,扼长江三峡之咽喉。清江巴土物产丰富,山川秀美,是发展湖北特色旅游经济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已被国家列为西部大开发范围。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人类团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长江三峡秀美雄奇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现代化的水电设施以及宜昌和三峡地区的风土民俗,构成了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文化流派,形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近现代革命文化。武昌首义的辛亥革命,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中间武汉打响了第一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举被推翻了,从此结束了千年的封建帝制,湖北的和人仁人志士革命党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武汉近现代史上丰富的近现代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革命小组,武汉曾经是中国大革命的中心。黄麻起义、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八路军办事处、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新四军五师的抗日活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遗址、革命事迹等,构成了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内涵。
8.武汉都市文化。武汉素称“九省通衢”,地处长江汉江交汇之地,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早在商周就是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地方文化。近现代以来更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成为中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和制造业中心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武汉的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古琴台、月湖等为载体的知音文化,以长江大桥、黄鹤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近代汉阳兵工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武钢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以汉正街的老字号和现代的武商、中百、中商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长江、汉江、、东湖、龟山、蛇山、木兰山等自然山水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汉口老火车站和两江的轮船码头港口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大中华、老通城、四季美、小桃园等老字号餐饮企业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
二、荆楚文化促进湖北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湖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山水都市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空间格局”,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湖北省当然会把握机遇,在有利的大环境下,将本省的资源优势加以充分利用。旅游与文化同是“低碳经济”,共为“朝阳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实行“强强联合”,有利于湖北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进湖北由文化旅游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迈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支撑。为此,特提出荆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几点对策。
(一)正确处理文化产业和荆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之间的辨证关系。
文化与产业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与旅游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业。从文化的综合功能上讲,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产业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靠政府投入、社会赞助,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则是企业实体面向市场,依法经营、自我积累与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不仅不应减少,相反应该根据经济增长的态势不断加大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已经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在促进文化旅游繁荣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特别是公益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来满足群众的多种消费需求。而荆楚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正好满足游客对旅游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品开发之间的辨证关系。
(二)解放思想,推动荆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理念创新。
与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相比较,我们的旅游文化建设、旅游管理体制体制改革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计划经济体制的统一管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影响巨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全社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即冲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并存、不可兼得的观念误区,树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思想;冲破发展文化旅游业必须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误区,树立政府职能是依法管理、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冲破“面向市场”就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误区,树立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旅游市场,有利于发展文化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文化旅游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用符合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律的方法来领导文化旅游建设。只有解放解放思想,才能推动荆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理念的创新。
(三)整合资源,大力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荆楚文化旅游产品。
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市场主体正在取代政府主体,在文化旅游资源的配置、开发、管理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经瞄准我国的巨大文化旅游市场,急于抢滩登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力度,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文化产业与公众需要、与世界市场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荆楚文化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竞争优势。为此,我们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的关联效应,加大对荆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荆楚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尽快形成荆楚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月:试论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北方经贸,2005,(9):61-62.
[2]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经济地理,2008,(5):405-408.
[3]亚历克斯·克尔.旅游业尽显魅力.参考消息,2010,(4.10):4.
[4]张文:旅游与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1.
[5]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 中国社会科学, 2011,(2):38-48.
[6]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兼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思想战线, 2012,(3):105-110.
[7]陶犁杨桂华:旅游地理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8]李勇罗亚平:旅游业的现状及我国体育旅游的对策.云梦学刊,2009,(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