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模式改革突破教学困境
2015-05-27李云龙
李云龙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和个别教师身上,仍然存在着教学成效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就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要牢记课改要求,紧紧抓住教学模式改革这一着力点帮助语文教学工作快速走出困境。
一、以立体教学模式突破“教学局限课堂”困境
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就是局限于课堂,课堂之外无教学,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内容丰富程度、空间拓展程度都受到明显制约。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以立体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在抓好课堂基础上向课前、课后两个环节延伸,向教学拓展要质量。一方面重视发挥课前预习环节作用,引导学生做到要学习必须先预习,将预习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不忘提前预习,在解决字词、基本内容、疑难问题的基础上进入课堂环节,节约课堂大量时间,而且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拓展也要向课后延伸,要结合课后练习的素质化提升做文章,在课后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发掘写作素材、总结学习经验,以增强能力素养。这是提高语文教学综合成效的有力抓手。
二、以师生互动突破“单向灌输给予”困境
单向灌输是应试模式背景下的典型手法,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输,学生前学后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际学习能力提高不快。笔者在教学中以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方式对单向灌输模式进行突破,教学设计中不再出现单向灌输的环节,取而代之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总结、自主梳理,将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融入到不同问题之中,融入到相关提问互动环节之中。另外,在语文课堂上始终坚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通过具有拓展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入,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的路径上,将学生的注意力、思维着力点回归到正确轨道上,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还要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讨论分析。这样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也较好地发挥了教师引导作用,每一个难点的突破都是在学生充分考虑、相互研究、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辅之以教师的画龙点睛启迪,得以顺利突破,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素质化要求,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以因材施教路径突破“两头无法兼顾”困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兼顾两头是非常困难的,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兼顾下头,目标过低则无法兼顾上头,似乎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实际上辩证地看,语文课堂并没有机械地规定以同一种目标统领教学,兼顾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量身定做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之策。因此,教师要在差异性教学安排上做文章。笔者针对班级语文教学实际状况,设置了三到四种不同难度要求,每一种难度要求都对应某一个层面的学生,相匹配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既体现差异又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教学体系,让语文教学尽可能贴近广大学生的实际状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在现有基础上长足进步。
四、以家校联合发力突破“学习压力过大”困境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问题不容忽视。调查显示,有49%~7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伴有焦虑、烦躁等状况。这样的现状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因素有关,语文教师要联合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疏导心理压力,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赢得进步。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语气态度,对学生和蔼可亲,与学生交流要民主、包容、开放,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从而逐步缓解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进行表扬,提高积极情感,要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学生能够充满积极的情感,这也是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五、以综合成长评估突破“高分低能”困境
以往应试模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现象频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致力于综合素质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摈弃以分数论英雄的陈旧理念,采取综合成长评估的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过卷面测试获得分数的前提下,对学生语文学习态度情感以及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同步评估考核。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投入程度要以评语方式,或以等第形式进行量化,对学生做出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对书写、朗读、表达包括发音精准度、现场表达自如程度等方面进行专项考核,以这样的考核为导向,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全面发展的理念,这也是突破语文教学应试阴影的重要路径。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改革是突破初中语文教学困境的有力抓手,广大教师要认真分析、抓住重点,致力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2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