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渗透的语文课堂洋溢人文性
2015-05-27朱吉祥
朱吉祥
语文教学应促成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生成。因此,在文质兼优的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中,应探寻、挖掘、深究文本中的情感与人文思想,激起学生内心与作者的心灵及创作意图的契合,以获得情操陶冶、人文升华。
一、情感教育与人文性的关涉
对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的语文学习,不但是语言知识能力的学习,还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品质的健全健康人成长的学习。语文传统篇目《背影》、《故乡》、《孔乙己》等都是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具的篇章,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因此,语文教学是关注人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学生语文水平、综合能力以及道德情操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是围绕着人文性组织编写的。教材重视对学生人文思想的熏陶和培养,突显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编写思路。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真真实施人性教育、人文熏陶,需要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体验,获得丰厚的人文品质。如“爱国情怀”专题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尊严是我们每个人尊敬的集中体现,形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提升为民族、国家的振兴和发展而努力学习奋斗的信念。可见,情感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且是人文教育的推进器。
二、情感渗透下人文性的生成
兴趣中暗含着学习、探寻的情感。我们在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带着情感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有情感地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挖掘教材的人文情愫,感染熏陶学生,让他们将课文中的人文思想内化,从而健康健全地成长。
1渲染情感,让人文性有根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只有成为学生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榜样,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格的熏陶而健康成长。魏巍《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之所以为“我”所记忆、感怀,是因为她关心、呵护,用爱对待学生。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多付出一些关爱,那么,学生也就可能有学习的冲动,生出努力学习的情感。梁实秋先生也有一篇写自己老师的文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那个叫徐锦澄的老师之所以给梁实秋留下永恒的印记,一方面是因为徐老师的朗诵教授法有情感有气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徐老师有独特的作文批改方法。教师要让学生生出好的品质、习惯和素养,就要带着情感与学生相处,带着情感与个性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怎么去有情感的阅读与引导学生阅读,也是让学生有情感的重要途径。如在韩愈《马说》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那种对缺少伯乐识千里马、慧眼识英才的不平与苦闷之情,可让学生感受韩愈三举中第却政治才能无法施展的苦闷与无奈。那么,学生是否可以比较好的理解《马说》要传递的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思想?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学习、成长中被漠视的愤懑与不平,谈谈自己的个性化看法和思考,让他们在对比和成长的思考中,获得一定的人文情感。
2挖掘情感,让人文性流淌
学生的良好情感需要老师有情感的调动,需要对课文中良好情感的挖掘与剖析,让学生感受课文所传递的人文思想。这样,语文课堂就能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性。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亲近文学”、“民俗风情”、“人物风采”、“动物世界”、“爱国情怀”、“至爱亲情”等专题都是从人文不同层面让学生们学习与获得人文素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作者的情感来获取人文滋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自己对文学的深刻感悟向学生介绍文学的优美和魅力。文中许多比喻与拟人手法的分析就是作者对文学情感的表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我们青少年去打开文学之门呢?那是因为爱好文学,从文学中感受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阿累的《一面》一文中,鲁迅先生外貌、神态的描写传递出作者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和精神品质?“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有什么意义?我们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要宣扬的鲁迅那种不妥协、不退缩的民族脊梁精神,暗含着对我们人格形成的教导。《社戏》描写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展示了“我”和乡下孩子们天真烂漫、童趣盎然。“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中的“豆”是偷来的,这里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年少时人际关系的和谐的礼赞,对乡人质朴友善的歌颂。于是,我们在美好回忆中与学习感悟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情感抒发和人文情愫表达的舞台。只有学生将体验的情感之美抒发出来,才能让人文成为自身素养。如《鼎湖山听泉》重在引导学生生出对大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自然的审视,写写自然环保与生态保护,调动学生对生活之美的感受与表达能力,将人文内化。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是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融入,突出对教材情感的挖掘、分析与探讨,让情感道德浸润学生心田,让课堂人文气息芬芳浓郁,让学生在持久的人文气息中学习与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