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有效教学探讨
2015-05-27唐艳蕾
唐艳蕾
散文作为相对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在语言色调上能够凝聚智慧,表达情感,在描述方式上多是清新、淡雅,笔法会表现得无拘无束、变化莫测,既能清晰地刻画作者内心的微妙情感而又不失悬念,又可以揭示大自然的奥妙魅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只有实施有效的散文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接近散文,走进散文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个人情感的丰富与发展。鉴于此,笔者将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重点就散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重视有感情的朗诵,领会散文意境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对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避免让学生对散文进行机械背诵,学生如果没有感情上的投入,那无疑是无效的背诵,不仅难以领会到其中的意境,还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到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韵味,感受散文内部的精妙,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不断完善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需要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只有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准确把握文章的主线,更好地感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深刻领悟到散文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发挥“导读”职能,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情感发展的主线,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文章时的历史背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投入个人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作品中浓浓的父子之情,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达到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分析散文细节描写,欣赏散文的哲思美
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散文中的人、情、物、景等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隐藏在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各种情思,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历史背景及主观感受,深刻领悟散文题材中独特的哲思美。这是因为,在散文这类作品中,文章的写作焦点都不是表面可见的,作者不会为了单纯的叙事而叙事、为了单纯的写人而写人,它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所以在文章中都会蕴藏着哲思美,这也恰恰是散文阅读的魅力之一。例如,在鲁迅《风筝》的阅读教学中,作者通过中年时代自己与青少年时代自己的对比,感受到了自己曾经因为信奉封建礼教而犯下的错误,但当自己下定决心道歉时,却又因为对方的“诧异”而让自己感到悲凉,所以文章中既有自己前后的对比,也有自己与朋友的对比,但是真正的写作意图却是在剖析封建道德的害人之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加强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进而体会文章的哲思美。
四、领悟语言细节,学会驾驭语言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了要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开展情感教育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驾奴语言,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当教师手中握有优秀的散文时,可以让学生对散文语言的细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由于不同的作者其语言特点有所不同,所以师生可以分门别类地对那些清新自然、朴素明快、生动感人、犀利凝练的语言细节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的很多词句都是清新自然、朴素明快并充满生活气息的,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这句话中,一个“钻”字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加以修饰,让人感受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带给人的鼓舞和快乐。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文中的细节信息,加深对文章语言和作者内心情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刺激,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和语言驾奴能力,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通过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情感上的积极投入,对作者创造的意境进行大胆想象和思考,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的情感美、形式美、哲思美等艺术特征,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散文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