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

2015-05-27戴进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预设与生成有效设计历史课堂

戴进

摘 要:本文根据我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以及本人在教育局下基层听课中的收获,来阐述我对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设计的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目的是增强历史课教育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设计;出发点和归宿;预设与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82-01

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应该把课堂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

下面就如何进行历史课有效教学设计,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操作和调控等功能,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考虑:在教学之前,学生能够做什么;在教学之后,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全面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还要考虑目标是否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的经验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是否能反映学生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可测评的、具体明确的和可以实际操作的,然后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历史》新课程,它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教材和多种课程内容的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才能真正内化理解。

《历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向增强课程的分析理解功能转变,改变把教材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构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会正确地判断和合理地选择,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注重给予学生必要的认知工具,扩展和更新信息资源;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路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体验知识进而感悟人生的意义,提高社会历史判断、选择、践行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及其他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构建富有个性且符合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的新型的教学设计。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材料的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为学生所熟悉、能理解的、可挖掘的学习材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人们精心创设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作用方式,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过程的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着力点。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体现课堂教学开放和引导性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开拓学生思路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进行创造性思考,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教师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学会判断自己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有效性,逐步养成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情况和因素是无法事先“设定”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无法想象到的新情况。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学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调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互动都可能生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现实情境的基础上,将可实施的课程转变为学生习得的课程的过程。所以,教师对教学的设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为自己的“教”,更为学生的“学”,以便教师可以适时调整策略,满足新的情境和学生新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者不应“以教论学”,而应是“以学论教”;不应是模式化和程式化的,而应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不应是僵化和静态的,而应是动态和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不应是封闭、抽象的,而应是开放的、具体的;不应是學生为教学设计服务,而应是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以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可能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交流传递、多种因素协调组合、多样方案适时调整和开放性意义构建为基本的方式,以朝着理想的发展目标进行探索为归宿。

我们历史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需要我们不停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预设与生成有效设计历史课堂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与思考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