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简析

2015-05-27王锡良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兴趣中学数学

王锡良

摘 要:新课改以来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运用等几个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为他们的學习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生;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37-01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和蔼能够更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师生关系的创设,以便能够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以自己坚定的数学信仰和高雅的数学气质去感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数学价值观,坚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力量。教师的数学信仰从数学教学中自然地反映出来,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广博的知识、精湛的解释、严谨的推理、直观的图示、优美的板书、历史的出处与沿革,这一切都体现了高雅的数学气质,这必然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

拥有了良好的数学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要多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项特殊的学科,具有教学的生活实用价值与生活指导价值,对于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运用学科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 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

三、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前一阶段学习总结以及日后的学习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唤起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越高,而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则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多运用“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如课堂上,我设计的练习中总是有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做完不同的练习题。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要求。潜能生只要求做基本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完成基本题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综合题,一小部分智力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思考较难的题。

四、注重课后的复习整理

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既有理论化的概念原理,也有生活化的模型案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整理,以便能够理清头绪、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特别是在九年级阶段,学生要进行综合的复习,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会有一个新的认识,自身对于知识的认知也会有一个新的提升。九年级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四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线段、角、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有了复习的整体结构计划,学习中就能够进行有效的梳理与补充,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把握。

猜你喜欢

兴趣中学数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