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抗战时期南来作家叶尼的新华救亡剧
2015-05-26徐小雅
内容摘要:新加坡话语文学史中,南来作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南来文人叶尼是新华文学史的开路先锋。叶尼致力于抗战话剧创作,创作过程中内容类型多样,丰富了新华文学的作品类型。本文以其代表剧作为例,试探讨叶尼新华救亡剧的主要类型。
关键词:南来作家 叶尼 新华救亡剧
在新加坡华语文学史中,南来作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中国南来作者与新马华文文学》一书记载,1919-1949年期间,新加坡华文文学基本依靠南来文人的参与和推动得以发展甚至繁盛。南来文人在当时文化落后的殖民地社会中排除歧视、冷笑与压抑的困境,成为了新加坡华语文学的开路先锋。南来文人叶尼、铁亢、金丁等都以一种健康的、正确的影响推动着新加坡化华文文学的发展。在抗战时期,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发挥着特殊的文艺功用。在南来文人群体中,叶尼、铁亢等人均致力于抗战时期的话剧创作,其中,叶尼又是创作救亡剧最多的一位剧作家。
叶尼(吴天)又名洪为济,洪为忌,号一舟,湖南祁东县人,1913年生于江苏扬州。曾留学日本。叶尼晚年居于广州,1989年逝世。叶尼是新加坡华语抗战话剧时期写“救亡剧”最多的一位。配合着“抗日援华”的现实形式,叶尼在新加坡的早期话剧创作同步呼应抗日文学的倾向十分明显。综观叶尼的话剧创作,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创作类型:
一.以中国本土为题材,主要反映日本侵略中国的紧张局势,代表剧作《伤兵医院》。
《伤兵医院》是一出独幕剧。该剧作主要以上海战区的一间医院为背景,通过描写张排长、罗队长、王飞机师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同时,叶尼也在剧作中表现出了人物为和平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揭露了侵略者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及侵略罪行。《伤兵医院》虽以中国本土为剧作背景,但通过伤兵医院中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场面,极大激发了人们抗日杀敌的决心。
《伤兵医院》在剧作开始以口头叙述的方式来描述战争的惨烈与侵略者的残酷形象。很快,叶尼又借主角王飞机师之口道出了战争之残酷。从王飞机师的对话中,读者也可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侵略者的罪行及抗日人员的英雄气概:
兵乙(即王飞机师):吓!……(睁眼,迷惘地)……那里……啊!不要怕,杀啊!鬼子,来啦!(跃起)你可以将我打死……打死么?机关枪!老罗!老罗!你为什么不打?……
兵甲:(摸索道)我在这儿,老王!我们不会输给输给他的!(跑过去拉他的手)现在你休息一会儿吧!你知道……流了这么多血呢,你……
兵乙:(看看伤兵甲)哦,是你……罗队长,你……不是老罗?……(似乎清醒地)怎样不去打日本兵,跑到这儿来呢?
兵甲:(略有悲哀)我的眼睛那一次被敌人子弹(低)打坏了。
从剧本选段可以看出,兵乙(即王飞机师)虽在侵略者的罪行中遭遇不幸,但昏迷中仍然时刻惦记着杀敌任务。在糊涂、意识不清的状态下,王飞机师对于罗队长未去杀敌的误解,也充分体现了其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剧本前部分通过张排长与罗队长的对话来描述体现王飞机师的英勇,但因这一事实是借他人之口描述,王飞机师的形象并未充分展现。但随后叶尼改变方式,以王飞机师的昏迷呓语清晰地表现出其对侵略者的深切痛恨。剧本中,叶尼不仅设置了中国本土的伤兵角色,还通过设置南洋青年的角色来体现世界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剧中,身为南洋青年的伤兵叶先生与看护李小姐义无反顾地援助中国抗战的大无畏精神十分感人。
总体而言,叶尼的剧作《伤兵医院》情节紧凑,悬念迭生,戏剧性强。剧本中有一处情节使剧本的戏剧性效果得到了彰显:正在警报频传、前方告急的时刻,一个勇敢的孩子背着受伤的母亲到伤兵医院求救,而这位母亲正是罗队长的妻子。罗队长的妻子与二子最后均死于战争。但剧末医院吹起集合号,着急复原的伤兵再上前线时,张排长带着罗队长的儿子毅然奔赴了前线。天大亮时,前方捷报频传,从南阳送来支援的药品也运到了。《伤兵医院》以扣人心弦的情节鼓舞了正义有为的华人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抗战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火热的抗战斗争中去。
二.反映抗战时期当时当地的现实状况的剧本《春回来了》。
剧本《春回来了》是一部两幕话剧,是叶尼早期剧作的代表。在早期,叶尼的剧作同步呼应于中国抗日文学的倾向十分明显。《春回来了》是叶尼在田汉的名剧《回春之曲》问世之后急切改写而成的。该剧是一部反映“此时此地”的作品,颇具象征意义。叶尼在剧本中塑造了一群南洋热血青年的形象,如被炸弹炸昏头脑的维汉,被炸伤右腿的思训,坚韧勇敢的梅娘等,通过对这些热血青年的描绘,叶尼向读者展示了回国支援抗战的主题。剧本讲述了梅娘陪伴负伤失忆的高维汉回到“海水映闪着椰树影”的南洋,想让维汉“想起了以往”而恢复记忆。梅娘顶住了阔少陈三水的纠缠与父亲的威逼,悉心照料维生汉,终于使其康复健康,一同重回抗战行列。
与《回春之曲》不同的是,《春回来了》更多地致力于“当时当地”现状的描写,如:
“布景:寂寞的海边,海水映闪着椰树的影,蔚蓝的天空上浮着洁白的云块,海也是蓝的,不时听见海水打着海岸的声音。”
剧作《春回来了》的幕次较少,要求集中表现的东西较多,因此,除了主角维汉与梅娘外,其他南洋热血青年角色略显单薄,基本属于从属地位。由于这是一部响应抗战、服务抗战的戏剧,渲染性较强,联系到抗战的实际现状,叶尼这一救亡剧主要需通过语言来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鼓舞,要求语言上表达突出。因此,读者在剧本中除了受到剧中人物语言的鼓舞外,无法获得更多关于角色的性格信息。而叶尼在创作这一作品时,也因其呼应同步抗战的现状而稍有技巧上的调整,其主要作用即在于使读者获得被鼓舞的热情。
三.揭露发国难财的奸商及为敌作伥、出卖灵魂的汉奸行为的剧作《活该》。
揭露汉奸,抵制日货是叶尼抗战话剧中的又一重大主题,《活该》是其重要代表,讲述的是四个爱国青年惩罚汉奸的故事。救亡剧《活该》同样具有着宣传性强、人物塑造稍显单薄的特征。救亡剧本身为抗战救亡服务,“具备直接反映当地的现实生活、适应演出、适应演员条件等特征“。①叶尼在《论战时文艺》中同样也指出类似的观点:为了争取广大群众,战时文艺作品首先要大众化,适应大众的需要,使大众理解而获得大众的拥护;但群众所爱好的病不一定就是大众化,大众化的作品应该是适应大众的需要,为大众所理解,且能教育大众,提高大众文化水准的。在此理论指导与现实现状的要求下,《活该》中人物性格塑造稍显单薄的情况可以得到解释。同时,教育大众、向大众宣传的理念在《活该》中更为明显。
在《活该》中,小李、小林与阿二均为典型的热血抗敌青年形象,从剧幕开始时三人的争吵中就可以看出,三人都急于为抗战尽自我力量。虽然剧中汉奸的形象虽稍显单薄,但也集中了体现了汉奸的无耻行为。叶尼通过汉奸的台词,展现了汉奸发国难财、为敌作伥、出卖灵魂的罪恶。在遭到爱国青年的痛打时,汉奸又表现得十分怕死。叶尼通过爱国青年痛打汉奸的剧情设计,直接向民众宣传要分清敌我,打倒汉奸,坚决抗战。
叶尼作为新加坡南来作家创作先锋队伍中的一员,在抵新之后进一步展开了文学创作活动,投身于新马文学运动,文学成绩日益显著。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救亡剧,鼓舞了新加坡华人的爱国情绪,亦为新加坡的文学创作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绪:《新马话剧活动四十五年》,新加坡文学书屋,1985年版
2.《中国南来作者与新马华文文学》,郭惠芬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徐小雅,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师)endprint